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2-06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立足“两个大局”、坚持“两个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明确了新时代立德树人内涵标准,确立了“两个大计”教育地位,发展了“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建立了育人为本教育评价导向,构建了教师队伍建设方略,总结了“九个坚持”教育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创新了中国特色教育教学话语体系,展现了教育理论的中国风格和中国魅力,发展了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精神动力。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民国时期,随着对外教育交流的推进及研究生教育的兴起,中国相继启动与美国、德国、印度、法国等国的研究生交换项目,双方互派研究生,开辟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中外研究生互换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参与规模扩大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以及政策机制规范化。民国时期中外研究生交换,探索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新途径,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推进了中外学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构建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育人体系是一项多元协作、多因互动、多向赋能的系统工程。文章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阐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育人体系的整体性、目标性、协同性、开放性的深刻内涵,分析所遇到的教育主体责任不分明、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内容条理不清晰、教育环境封闭不畅通等现实困境。进而提出构建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育人体系的实践理路,即秉持整体性,打造“共建共进共享”的协同育人共同体;秉持目的性,设计“有形有感有效”的协同育人目标体系;秉持协同性,编排“互补互递互增”的协同育人内容体系;秉持开放性,共创“联合联动联通”的协同育人环境体系,以期为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拓启新程。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已成为新时代促进我国边疆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作为民族交融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带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以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苗族等513名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为被试,用问卷法调查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观点采择与冲突解决策略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观点采择能力与人际关系满意度呈正相关,并且观点采择显著正向预测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冲突解决策略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
分类: 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教育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理论。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看,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质量发展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质量发展生态系统是生态主体之间、生态主体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的动态系统,因此,实现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质量发展应关注生命主体的丰富性,推进“生态位”协同发展,构建质量发展共同体,消除“限制性因子”,提供生态主体质量发展保障。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灵渠始建于秦朝,在修建技术、促进各地交流和文化底蕴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它的修建与使用,为中原人民和岭南各民族共同保卫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孕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有力保障。讲好灵渠故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应从立足两个结合、注重文化互鉴、坚持家国天下、尊重传播规律、重视创新发展、放眼国际视野等六个方面,讲出灵渠故事的高度、温度、厚度。黏度、热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