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减负政策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行政与法》

    摘要:基层减负政策是减轻基层工作人员负担、激励广大干部有所作为的重要设计,也是我国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政策工具和政策重点来构建基层减负政策的二维分析框架,利用Nvivo20对中央以及各省出台的40份基层减负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发现政策工具的运用存在比例失衡的问题,权威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最为频繁,能力型和变革型政策工具的使用相对较少。为了更精确地评估基层减负政策的实施效果,还采用了文本挖掘与PMC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四大地区的11项基层减负政策进行量化评估。研究发现,基层减负政策整体评价较好,11项政策中优秀等级的有6项,良好等级的有5项:通过对政策得分进行排序以及地区划分,呈现出东部地区政策优于西部地区政策,又优于东北以及中部地区政策的特征:基层减负政策既存在趋同性又有一定的趋异性。基层减负政策存在时效单一、重点不全面、工具的使用较为传统、缺乏预测性等问题。为此,未来基层减负政策应合理规划政策时效、丰富政策内容、运用多元化政策工具、适当增加政策的预测性,以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

  • 项目体制、自有财力与央地财政投资政策协同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面对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回升向好,但政策效能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文研究项目体制背景下中央与地方政府投资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并分析地方自有财力异质性对协同效应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协同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增强中央财政投资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投资过度扩张等问题。 此外,地方政府响应中央投资引导时承担的成本也会削弱协同效应。 中央与地方的投资协同效应仍是财政投资政策的重要特征和优势,应该从转移支付、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和绩效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融资体制,促使其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

  • 数字经济、财政纵向失衡与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 ——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是引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现实选择。 本文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考察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提升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这一效应在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处于区域外围、转移支付规模庞大的城市更加明显。 其中,地方财政纵向失衡的降低是重要路径。 然而,从地方治理层级的内部来看,尽管数字经济降低了省级财政纵向失衡,但省以下政府仍然存在财政收支分权不相匹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机器学习算法与传统因果推断结合,基于政府间财政关系视角探究了数字经济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制度成因,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促进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 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口基础、战略导向与路径选择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等经济发展新要求相叠加,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人口发展新形势相交织,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统筹经济新要求和人口新形势的时代课题。银发人口规模的不断壮大,银发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的日新月异,夯实了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口基础。人口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联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协同,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构成了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未来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沿着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强化要素环境支持体系的基本路径前进。

  • 再就业对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基于银发消费的中介效应检验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深度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及推动社会适老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探究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四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从低龄老年人的劳动收入水平出发,探讨再就业对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主要结果发现:再就业可以显著改善低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其中对男性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改善作用更显著;对农村低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更直接;对不同隔代照料情况下的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一。此外,家庭支持、社会支持以及融入社会有益于提高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再就业能够通过增加低龄老年人的银发消费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其生活满意度。总体来看,再就业是影响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人口政策的制定要聚焦核心群体,继续推进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从“增收入”“缩差距”“减负担”“强赋能”四个方面,提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缩小城乡老年人资源禀赋差距、减轻老年人隔代照料负担、激发银发消费潜力,最终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 政府补贴策略优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基于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各地政府在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引导下优化补贴策略,通过实施创新券政策,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研究发现,创新券提高了各类创新主体的参与度,不仅促使企业自身增加研发投入,还扩大了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获取知识资源的规模,最终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但在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紧张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中,创新券的积极效果相对较弱。在进一步发挥多元主体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允许高新技术企业跨省兑换创新券,基于产学研合作具体场景,扩大可供企业兑换创新券的对象和业务范围,面向资金紧张企业实行“事前补贴+事后补助”的资金供给模式,将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有利的政策条件。

  • 从一站式到一件事——中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切口与逻辑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专业化—满意度”悖论是公共服务生产和交付环节面临的主要价值困境。在操作层面,如何确保按科层制组织起来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能够高效、专业地运作,同时又让公众、企业的需求获得灵活、便利地满足,成为了在矛盾及其动态平衡中推动公共服务改革切口创新与试错的逻辑动力。进入21世纪,我国“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的出现,行政审批局的组建,网上办事大厅的兴起以及“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推进,分别从空间重塑、业务重塑、渠道重塑和价值重塑方面尝试回应此悖论。这一公共服务改革切口的演变历程,是党和国家“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获得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执行的体现。

  • 超大城市工业用地价格的空间演化和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超大城市内部土地的合理利用与集约开发对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引领城市体系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文章以中国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出让微观数据刻画超大城市内部工业用地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并探讨了工业用地价格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超大城市工业用地价格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递减,在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价格对距离的弹性更大;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城市交界地区工业用地价格上升。②工业用地价格的上升会提高企业进入门槛,从而在选择效应的作用下提高城市经济效率;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用地成本,在成本效应的作用下抑制城市经济效率提高。③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价格上升产生的选择效应占主导地位,而在外围地区则是成本效应占主导地位。

  • 新时代我国老年教育实践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老年大学的多案例文本分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03

    摘要:本文基于50份典型老年大学案例,创新性地构建了老年教育实践的“利益主体—目标设定—工具选择—成效评估”(“4I”)分析框架,进一步通过文本分析发现:老年教育机构是老年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利益主体,老年教育实践主要强调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学目标,呈现出以系统变革型工具为主的偏好性工具选择特征,文化领域取得成效最为突出。政府主体进行内容创新相对欠缺,不同目标设定维度命令型工具均占有重要地位,在宏观系统成效评估中命令型工具更为重要,在以人为本的成效评估中激励型工具应用占比更高。基于此,本文从优化主体结构、丰富教育目标、创新工具应用、强化综合效益及挖掘经济潜力等方面构建发展策略体系,以期全面提升老年教育效能。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评论中 评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