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1
摘要:“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强国使命任务;就广东而言,粤东与环省会广州核心区域的高等教育存在强省会弱地方的格局没有改变,强公办高校和弱民办高校的格局没有变,强公办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和弱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格局没有变。当前,粤东高校间虽然已经尝试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开展互动融合,但存在清单式互动融合、被动式互动融合、运动式融合和“条”“块”式互动融合的倾向。事实上,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间的党建与思政工作互动融合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教学共同体、人才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意义上的政治共同体。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高等教育进入智慧教育阶段,传统的师道、师德、师技观的知识和理论基础正在被解构,需要与时俱进地批判性重建,其未来图景是智慧之道、智慧之德、智慧之技,但要规避“拜物教”的复活,实现多样性的“自由个性”。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但不是以人为最高价值最终目的的传统人道主义,它指向的是超越性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以彻底的理性揭示了人的真实处境,将自由和荒诞一同还给了主体。归还的自由和荒诞带来了各种道德诘难,如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以及非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对真实处境的揭示带来了痛苦和绝望,但这是其走向真正人道主义的关键。痛苦源于主体逃无可逃的责任,每种选择都对应着一种责任,自由导致主体再也不能找任何理由来规避它。在存在先于本质的世界,任何宏大叙事都是不可靠的,主体只能将自由本身当作目的,由此当它追求自由时,势必也会为了其他主体的自由而奋斗。荒诞带来的彻底绝望则势必促使存在主义者摆脱对任何“隐蔽上帝”的期望,它只能通过具体行动走向对自我的超越,而这将带来真正的人道主义的改变。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4-10
摘要:通过对广东、广西、惠阳、柳州的GDP、人口以及对惠阳的区位、农产品市场和菜农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小群体行为反映出“粤地桂人种”现象,但在基层群众自治、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定文化自信、土地资源使用、劳动收入、人居环境、医疗保障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伦理困境。可采取“认人不认籍”方式打通住房、医疗、教育及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人”权换“地”权的方式盘活本地资源,采用“政府+企业+农户”模式缴存财产保险金,加大蔬菜市场的监管力度,大力推进文化下乡、进村、入户,夯实文化自信的群众基础,还要通过立法斩断族群族权的无限扩张,共同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摘要:内容提要明清之际书院大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书院文化人物,王阳明和伊秉绶是典型代表,他们在精神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具有高度相似性。王阳明和伊秉绶的书院价值实践,暗合了王阳明抛出的“破心中贼”与“破山中贼”的哲学隐喻,贴合了书院文化中“体道”与“举业”的实践形态。在文化个性方面,从江南到岭南,王阳明用“致良知”统御“体道”与“举业”价值,从岭南到江南,伊秉绶用“敦重”砥砺“体道”与“举业”价值;在文化共性方面,他们将“体道”与“举业”价值融入书院院规教约,借用“体道”与“举业”价值抒发个人志向,在地方治理中践行书院“体道”与“举业”价值。王阳明和伊秉绶的书院文化价值实践升华了书院文化的精神境界,实现了践行王道与精进学术的统一,尊崇儒学与发扬己长的统一,涵养仁心与谪徒边疆的到统一。王阳明和伊秉绶的书院文化价值实践启示当代,为人者要以明德为本,视晦明为贼;为官者要以忠贞为本,视奸为贼;为学者要以致知为本,视虚妄为贼。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20
摘要:《共产党宣言》承载了丰富的“中国意识”或“民族意识”,“中国意识”又与“阶级意识”密切关联,而由“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牵引出的“中国问题”或“中国现象”的理论阐释构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基石。《共产党宣言》中的“中国意识”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的自主意识,主要分为直接呈现式、间接表达式、普遍适用式,但均指认中国面临的一系列时代困境,但也科学预见了中国革命的反复性、中国的国家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图景。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直播平台对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与一般商品不同,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较弱,地域和文化属性较强,因此直播和营销策略不同于一般商品。其“生鲜食品”的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风险账户门槛较高。本文基于扎根理论质性研究,以“东方甄选”为例,在线收集361条消费者评论,整合出26个初始概念、15个副范畴、6个主范畴,构建了农产品直播电商对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明确了农产品直播电商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直播电商实践中刺激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提供了参考,以期助力农产品上行和乡村振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小农业企业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农业天然弱质性且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小、财务规范性差及抵押资产不足等原因导致中小农业企业具有较高的融资约束。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弥补中小农业企业的信用缺失,降低银企的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其面临的融资困境。在对中小农业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及缓解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12-2018年 A 股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中涉农中小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回归模型并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农业企业融资约束受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用风险因素的影响,供应链金融能显著缓解中小农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并通过降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用风险来增强这种缓解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基于1985一2022年中国农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的数据,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收敛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膳食中动物性食物供能比呈上升趋势,但南方地区农村居民动物性食物供能比高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高于西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②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南方和西北地区差异较大;③邻近省份食物消费结构存在较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和集聚性;④全国、南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均存在o-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B-收敛,且条件收敛速度快于绝对收敛速度,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网密度、食物储藏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收敛有明显的加速作用;5中国农村地区的食物消费结构还没有升级到稳定状态,尤其是北方和西北地区保持了较快的升级速度,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居民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的需求仍会呈现增长的趋势。研究结论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区域性的营养干预措施以及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