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发布时间: 2025-01-0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新时代下,如何续写经典成为当代文艺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延安文学作品进行考察,以文艺工作者的文风改造为切入,廓清延安文艺工作者,完成从“启蒙”到“救亡”的思想转变;实现从小资情调到工农立场的文风改造;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深耕延安热土,致力于创作出贴近人民、服务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的实践过程。向劳动人民学习是延安文艺实践探索的经验启示,是文艺工作者完成从自发到自觉转变的关键,更是当代文艺工作者永恒的灵感源泉。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成机制,本质上是中华文明“多元共生”基因在历史长河中动态演化的结果。从地理基底、族群熔炉、思想维度与制度传统四重路径切入,系统阐释“多元一体”格局的文明根基: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奠定了空间融合的基础,匈奴汉化、丝路互通等族群实践构建了文化互鉴的桥梁,儒释道思想的化合反应与“三教合一”的制度设计则塑造了价值共识的框架。而进一步揭示从传统“天下观”到现代共同体伦理的价值变,既是对“和而不同”文化基因的续,亦是对全球化时代治理逻辑的创造性回应。通过制度、文化、经济、社会、技术与教育等多维协同机制,中华民族共同体展现出历史连续性与现代创新性的辩证统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深层的文明参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04
摘要:教育乃民生之重器,是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之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篇,其蕴含的人民性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的继承与发展,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建设为实践基础。具体来看,它在价值取向、实践动力以及衡量指标三个向度上发展了以人民为本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为适应全面抗战爆发后政治形势的剧烈变化,中国共产党在1939年至1942年间对宣传工作进行了调整与革新。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新建宣传机构,创办多份党报党刊,形成了由宣传部统一领导的宣传体系。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宣传工作的原则与纪律,要求全党上下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确保宣传内容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明确党报的职责在于宣传党的政策与反映群众意见。中共中央聚焦与日军和与国民党的宣传战,分门别类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方针,并围绕《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等策划主题宣传,努力传播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到底与追求民主政治的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范长江、邹韬奋等一批党外宣传人才,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党内的宣传干部。通过调整与革新,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能力得到增强,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宣传方法与工作机制,均在此期间走向成熟定型。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2-11
摘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各抗日根据地围绕生产自救广泛开展了二流子改造运动。透过“以劳动改造人心”的常规解读,事实上,“人心”的成功改造更是一个关于生产劳动之“理”的复杂沟通过程。本文以“自力更生”作为“说理”话语的实践观察点,试图廓清:共产党以“人情”入理,切中二流子内心渴求;以“劳动”改命,激活二流子社会尊严;以“解放”为责,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成一个阶级共同体的“说理”实践全过程。最后尝试表明,“说理”不仅是二流子得以成功改造的关键环节,更是中国共产党有效组织群众,成功发动群众的核心所在。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2-06
摘要:教育家精神引领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塑造着教育的未来图景,对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将CNKI数据库中420篇有关教育家精神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教育家精神相关研究的纵深推进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国内对教育家精神研究的关注始于2011年并有持续加强的趋势,但是科研合作趋势较弱且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合作群体及科研团队;既有的研究聚焦于教育角色与素养、教育体系与层次、教育理念与实践、教育价值与理想等方面。后续教育家精神研究的持续深入,需要不断拓展和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丰富研究主题;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聚焦于师范生群体或地区进行定向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协作形成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框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2-04
摘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培育更多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若缺少对时代新人生成逻辑的科学认识,新人之“新”则易被简化为时空场域、主体构成或奋斗目标之新,而新人之“育”则动辄导向至知识品格、素质能力等方面的拾遗补阙。正如马克思不再对“人的本质”下任何抽象定义,而是在对资产阶级新人生成演进的历时检视与反思批判中科学阐发出“共产主义新人”认识论,本文旨在论证:时代新人的生成逻辑也应被认知为一种永恒的运动,蕴含自为存在的理性,其彰显着当前历史阶段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程度,也需要在具体历史的实践中不断检验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真理性。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1-26
摘要:教育家精神引领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塑造着教育的未来图景,对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将CNKI数据库中420篇有关教育家精神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教育家精神相关研究的纵深推进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国内对教育家精神研究的关注始于2011年并有持续加强的趋势,但是科研合作趋势较弱且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合作群体及科研团队;既有的研究聚焦于教育角色与素养、教育体系与层次、教育理念与实践、教育价值与理想等方面。后续教育家精神研究的持续深入,需要不断拓展和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丰富研究主题;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聚焦于师范生群体或地区进行定向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协作形成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框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文化软实力》
摘要:近年来网络空间中英雄模范频繁遭遇污名化问题,这不仅破坏了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也严重侵害 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就污名化的成因而言,学界当前大致存在经济逐利、意识形态斗争与网络空间特性三 类特定视角。但其视角局限在于:经济逐利视角无法解释英雄模范污名化中的 “非逐利”动机;政治斗争视角虽然 能透视到 “非逐利”动机背后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但在应对策略上却囿于一种 “头疼医头”的功能性思路;而 网络空间特性的内部视角则认为自身扁平化结构所内蕴的解构倾向无可避免。为更好地分析和解决英雄模范污名化 问题,本文提出应从单因素视角转向系统性的成因分析,并借助 “公地悲剧”这一视角,尝试为网络空间中英雄模 范污名化问题找出一条现实解决的新路向。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2
摘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各抗日根据地围绕生产自救广泛开展了二流子改造运动。透过“以劳动改造人心”的常规解读,事实上,“人心”的成功改造更是一个关于生产劳动之“理”的复杂沟通过程。本文以“自力更生”作为“说理”话语的实践观察点,试图廓清:共产党以“人情”入理,切中二流子内心渴求;以“劳动”改命,激活二流子社会尊严;以“解放”为责,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成一个阶级共同体的“说理”实践全过程。最后尝试表明,“说理”不仅是二流子得以成功改造的关键环节,更是中国共产党有效组织群众,成功发动群众的核心所在。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05
摘要: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始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当前看来,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尤其需要对“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论断再思考、深挖掘、拓认知。首先,“讲道理”是避免高校思政课教学工具化、功利化、空泛化的科学保证;其次,只有讲深价值道理、讲透责任道理、讲活处世道理,才能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核心目标;最后,只有确保论点论据的科学性,教学态度的真诚性、交往互动的合规范性和言语表达的可理解性,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引领力,真正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0-31
摘要: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和把握问题,既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重要区别,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历史主动的重要法宝,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迫切需要以培育党员的政治意识为着力点,引导党员树立正确政治是非观、形塑党员政治忠诚、涵养党员高尚政德、增强党员政治定力。新时代党员意识培育,需要抓住理论武装这一根本,聚焦理想信念这一关键,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载体,把好选人用人导向这一重要指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17
摘要:高校思政课如何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任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这需要我们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重要论断再思考、深挖掘和擢升认知。首先,“讲道理”是避免高校思政课教学工具化、功利化、空泛化的科学保证;其次,只有分别讲深价值道理、讲透责任道理、讲活处世道理,才能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教学目标;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学只有确保论点论据的科学性,教学态度的真诚性、交往互动的合规范性,以及言语表达的可理解性,才能真正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切实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有效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摘要:在型构社会团结的过程中,榜样被认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但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榜样形象频繁遭到排斥与解构,导致其示范性功能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偶像在迎合个体需要中不断兴起,并呈现出对榜样的功能性替代倾向,但偶像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潜在地面临着“人设崩塌”后,在更大程度上破坏社会团结的风险。因此,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新榜样要得以建构,必须首先厘清以往“应然性”建构思路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而以历史唯物主义对既有榜样建构理路进行完善。具体而言,就是以我们现实的“生活世界”为研究起点,在对空间场域、资源条件、活动载体以及社会成员的身份认同等要素的具体分析下,探究新榜样建构的可能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26
摘要:“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内在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始终强调,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更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阐明了,如何将各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首先,要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统一的唯物认知范式解析精神的本质属性;其次,要从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历史维度阐明崇高精神的价值由来;最后,要从“精神-价值-力量”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把握精神力量再生产的内在机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是当前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而围绕功勋模范、时代楷模、先进典型所展开的各类榜样教育活动,无疑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有力途径。由于榜样教育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榜样”本身能否被受教育者认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榜样”的价值性认知,往往型塑了受教育者对于“何为榜样”的认知基础。因此,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榜样教育的创新性发展,首先需要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榜样”的深厚内涵和认同起点,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本位”伦理观与榜样教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在创造性转化中提炼出新时代榜样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中国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中华民族在国族认同方面沉淀下来的文化精粹与精神自觉,也是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凝心聚力、奋发图强的关键推力。因此,对中国精神进行探讨既不能停留在知识性地昭示其文化特性及外在成因,也不能一般化地论述精神提振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团结的功用及意义,而应当深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精神生活的客观事实,阐明民族性与时代性交织下的精神内涵生成过程,剖析作为社会规范共识的中国精神的要素构成,最后借助结构功能主义尝试廓清中国精神再生产的内在机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8-13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是讲好思政课的最佳素材和最大底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讲好思政课。能有效解决讲深、讲透、讲活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成就、如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成绩与问题、本质与现象、时间与空间、理论与实践、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加快“总师型”人才自主培养,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案例高校在三航领域“总师型”人才培养举措包括探索“总师型”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范式、以总师育人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有组织科研推进科学研究、有效推进校企协作、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培养成效包括:形成“西工大现象”人才培养大格局、实现核心国防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以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社会服务、塑造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培养经验:超越流行观念的僵硬桔、推动人才自立自强培养、在科研传承与科研创新之间保持延续、校企协同提质。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为进一步探究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和发展方向,以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日中国知网中的176篇与研究生就业相关的CSSCI高质量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6.2.R4信息可视化软件为研究工具,对研究生就业研究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就业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研究热点主题众多,选用理论较为集中;研究主线明确,相关研究逐渐深入,时效性较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的研究要坚持把研究生就业放到研究生教育总体发展中去审视和探索;努力实现跨区域研究,加强合作交流,推动高质量成果的产出;紧跟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丰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