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半殖民地中国的反帝话语呈现出“有限反帝”与“向内反帝”两种主导倾向,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风貌与反帝书写模式。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存在状况极为复杂,当局的反帝态度随时局而变,外交话语对于列强的描述在“帝国”与“友邦”之间不断切换。在多方势力博弈的历史背景下,反帝话语处于被压抑的状态,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呈现出“有限反帝”的书写状况。反帝书写常常以“反资”代替“反帝”,外国人形象通常处于缺席状态或被后台化处理,近洋人物成了帝国主义批判的主要对象,由此带来了“向外反帝”书写的薄弱和“向内反帝”书写的繁盛。“向内反帝”话语主导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反帝反殖书写,也为拆解半殖民地的主奴社会结构提供了方案。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特征的小说。它获有茅盾文学奖的社会声誉,同时经受着文学史书写的怠慢和文学经典化的美学考验。它书写了曲折的爱情悲剧及其复杂的人性世界,彰显出丰富的历史意识及其传统文化内涵,展示了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典型性、史诗性和审美性追求,带有20世纪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装置特征。与此同时,它在故事设计、细节刻画以及诗意表达上也存在刻板、重复和拖沓现象,这也露出特定时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局限和问题。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五四学人对《金瓶梅》的重评,是新文学话语发挥“权力”之结果。五四学人视《金瓶梅》为文学实录,让其成为中国白话文学的历史代表。并且五四学人承认《金瓶梅》对日常生活的微观书写具有超时代价值,使得传统文章学作为潜在的文化结构贯穿于新文学之中。同时五四学人批判民国消费主义文化对《金瓶梅》的利用,提倡严肃的欲望书写。这些重评,既让“实录叙事”“微观书写”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被发现,也让“欲望书写”的限度得以明确,更改变了文学史中的《金瓶梅》形象。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作为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数千年思想史、学术史的集大成巨著,且因其清代官学著作的性质,以及乾隆帝王意志的直接介入,《四库全书总目》对历史人物的大是大非尤为重视。《四库全书总目》的思想和学术评价,通常与它的人物论相关切或者说基于它的人物褒贬论。扬雄“剧秦美新”批评,是《四库全书总目》历史人物评价的一个显例,而人物评价又是支撑《四库全书总目》思想批评和学术判断的要素之一。两千年来扬雄的历史评价所发生的先褒后贬、转誉为毁的重大逆变,几乎以宋代理学兴起为分水岭,其关键是理学重塑了中国古代的价值世界,而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所代表的官学和帝王意志对此进一步加以强化,使明代中期以后一度出现的思想反拨再次重回正统。以扬雄“剧秦美新”批评为中心,探究《四库全书总目》的历史人物评价,为理解思想史、接受史的某种具有特殊价值的趋势提供了契机。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现当代艺术在形态迭代过程中,不断引入“行动”这一动力元素,作为扩展艺术的公共属性、定位艺术的社会服务职能、构建美学与社会和政治间新型生产模式的重要维度。随着参与式艺术和关系艺术的兴起,当代艺术的公共展演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艺术实践愈发成为容纳多元身份和文化认同、实现不同社会议题表达和协商的跨媒介平台,由此引发的相关论述最终汇聚到“艺术行动主义”思潮之下。社会参与式艺术的“行动主义”转向造成的影响远远超逾文化艺术范围,是公共艺术与21世纪公民运动相互结合进程中的最新现象。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帝王子学是清代帝王之学在经、史、子、集四维中的一维,其总体特点和基本性质是以帝王子书标举帝王子学的楷式,借帝王造神确立帝王子学的权威,用帝王之学铸造帝王子学的灵魂,由此形成书、人、学亦即经、圣、道三位一体的帝王学体系。包括帝王子学在内的帝王之学的建构,是清王朝实现思想统一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一种最严密、最深刻的思想统治。作为中国古代最高政治理念的治、教合一,它的实现是千古以来的政治难题。在专制统治登峰造极的清代,帝王在“治”的方面至高无上自不待言,难以确立的是在“教”的方面同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极力神化帝王的正是“教”的一面,而且清代帝王本身于“教”致力亦最勤,在中国历史上较高程度地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治、教合一,由此堪称超迈历代帝王。究其因,则帝王之学的建构可以说是清王朝实现治、教合一的重大成果,而帝王子学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1-09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有形有感有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遵循和实践指向。基于云南省姚安县三个案例,探讨以地方节日作为“有形”活动载体,运用双语比拟化的“有感”宣讲,建立乡村好人好事光荣表彰的“有效”评价,对于促进各民族文化共享与交融凝聚,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效果和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塑造形具神生的视觉载体与活动形式,创新沁入人心的宣教模式与实践内容,建立常态化的评价体系与制度保障,在有形有感有效方面持续用力,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和民族工作“走深走细走实”提供实践路径和价值指引。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清末“罗兰夫人热”到五四“娜拉热”可知,清末以来的女性启蒙思想进入“‘自由’压抑‘平等’”的思维之中。鲁迅《伤逝》延续清末何震关于男女平等的思考,批判清末以来“‘自由’遮蔽‘平等’”的现象,反对将“性别权力问题”转化为“新旧等级问题”的启蒙思路。而且鲁迅在《伤逝》中对男女间“温习旧课”的思考,否定了“五四”时以强者为中心的爱情自由变迁观,反思“‘自由’压抑‘平等’”思维所带来的现实破坏性。同时《伤逝》凸显“家务平等”在自由爱情、婚姻中的重要性,提出日常家务的性别属性并非女性专属,强调“家务平等”与“经济平等”“精神平等”同等重要。总之,作为思想史文本的《伤逝》是近现代女性主义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