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中国韵文学刊》
摘要:高邮夏氏家族是清代名门望族,八世祖夏味堂是乾嘉时期的朴学名家,《诗疑笔记》是其研读《诗经》的毕生所得。夏氏怀着“燧虽微而可以应时,磷虽微而亦可以察阴阳之理”的信念,秉承“有未安则必并求其安而心乃畅然”的宗旨,不拘成说、大胆质疑,灵活运用因声求义、结合文理、参验文例等多种训诂方法,对《毛传》《郑笺》《孔疏》乃至朱熹《诗集传》等前人旧注中的疏漏予以辩驳补充,就《诗经》的古字古义乃至诗文主旨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其训诂实践体现了乾嘉朴学“实事求是”的特点,对“《诗经》清学”的发展壮大具有推波助澜之功。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6-0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90年代之后,社会转型的加速尤其是经济体制转轨给知识分子带来了普遍的精神动荡。田中禾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创作表现着他的 精 神 焦 虑,而 新 世 纪 第 一 个 十 年 长 篇 小说的创作空白与第二个十年的丰收(“故乡三部曲”),也是这 种 焦 虑 直 接 或 间 接 的 体 现。对 焦 虑 的抗拒与缓释,得益于他对“社会责任感”和“心灵自由”的关系的体认,这体认也帮助其实现了自我心灵的安妥。田中禾近三十年的心路历程,是社会转型与当代作家精神关联的一个典型案例,对今天仍处于社会转型焦虑中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灵建构极富启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6-0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田中禾晚年的系列小说《十七岁》《模糊》是互相关联的,这 些小说带有明显的纪实性,显示了作家用小说建构自身家族史的努力。作家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让这些小说看上去是书写历史,但实际上却是在书写生命、歌颂生命,这是一种新的书写历史的方式。小说在书写历史、塑造人物的时候,始终坚持民间立场,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本身的复杂性。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论语》“孝哉闵子骞”章的语境实为闵子骞齐家故事。先秦两汉人正是在此语境下构建闵子骞的孝子形象。对先秦儒家而言,有德行就是能在实际生活中践履恕道。恕道是孝子形象与德行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闵子骞不但能在家庭成员间践行恕道,而且在社会政治伦理关系,特别是君臣、师生关系中,也能践行恕道,成为德行的出众者。闵子骞在孔门德行科,名副其实。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段玉裁对《论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说文解字注》中。段 氏 在 给 许 慎《说 文 解 字》作 注的过程中,大量征引《论语》中的材料,主要目的是阐释、证明《说文》,其中也包含着段玉裁对《论语》的诸多研究。《论语》流传千载,错讹颇多,段氏明确指出了传世本《论语》的多处错讹。段玉裁精通因声求义之学理,精审考辨出《论语》中诸多用字之本字,使得一 些 千 百 年 来 的 疑 难 问 题 涣 然 冰 释。《论语》虽为当时之口语,然而距离久远,后人对其中的某些词语 难 有 确 诂,段 氏 从 词 义 引 申 以 及 语境等不同角度加以训释,有的已成定论。段玉裁学殖深厚,对《论 语》的 见 解 绝 大 部 分 可 信,然 而 有些观点亦值得商榷。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发布时间: 2024-07-23
摘要:{秋}是汉语中重要的纪时名词,秦汉之后习用“秋”字记录,但在先秦却存在诸多字形。殷商时期,字形有“”“”等;西周至春秋时期,字形有“”“”等;战国时期,{秋}的用字最为复杂,尤以秦、楚系文字之间差异最大,秦系文字多作“秋”,楚系文字则作“”“”与“”等。这些字形彼此间不仅形体差异较大,构形理据也完全不同。利用出土文献探索{秋}的用字演变现象与成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汉字的构形因革、地域差异、形义关系认知的时代变迁等,进而更好地探寻汉字的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