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随着新文化地理学研究视角的不断丰富,现象学也为我们解读日常风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提供新思路。现象学理论指导下的风景研究强调人的主体性活动,提出人类对所栖居的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改造首先来源于日常与具身性的生活经验、感知和情感,人类与自然风景之间呈现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动态关系。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理念引导文化风景研究聚焦情感、身体、实践、操演及日常生活等话题,大大拓展了新文化地理学的开放性、实践性和整体性。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近年来,网络直播迅速走红,已成为电商市场常态化的营销方式和销售渠道。本文以社会临场感为理论基础,以SOR为理论模型,对电商直播平台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研究,分析社会临场感、感知信任以及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利用SPSS和AMO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1)社会临场感的三个维度(意识临场感、情感临场感、认知临场感)都正向且显著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信任;(2)社会临场感中只有意识临场感直接正向显著影响购买意愿,情感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对持续购买意愿没有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感知信任这一中介变量产生联系;(3)感知信任在意识临场感、情感临场感、认知临场感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中发挥中介作用。本研究对电商直播营销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意愿等心理机制是决定民众积极有序参与反腐败活动的重要因素,反腐败效能感概念的提出与测量正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学理性探讨。反腐败效能感涵盖民众基于自我能力认知的内部效能感和基于对反腐败政策发生效用的外部效能感,其中对于具体反腐败政策的评价、对于不同层级的官员廉洁形象的评价以及对于反腐败参与意愿的倾向性态度等是中国本土的独有特征。基于民众反腐败效能感的微观测量为构建反腐倡廉宏观方略的长效动力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从严治党背景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进行具有重要的知识积累和政策咨询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实现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有效性预测与设计是稳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在利用机器学习预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基础上,对碳市场的碳价进行了评估与设计。以湖北碳交易市场碳价格为例,基于2014一2022年的碳交易价格日度数据,构建混合遗传粒子群神经网络(GAPSO-BP)定价模型,对碳达峰目标下的区域碳市场及全国统一碳市场的碳价进行有效性评估与优化设计。研究发现:GAPSO-BP模型预测的碳交易价格误差小,通过使用更高精度的GAPSOBP模型对变量进行降维筛选,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太阳能、天然气、煤炭能源价格对碳价格影响最大。场景分析显示,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碳交易价格效果最好,在经济中等发展的情况下会受到抑制,在经济低速发展的情况下效果不显著。基于碳达峰目标,通过比较试点碳市场的现有平均价格和模拟预测的平均价格,评估出天津碳试点的碳价最为有效,而上海碳试点的碳价有效性最差。为顺利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全国统一碳市场最优碳价应设定为50.27元/吨较为合适。基于研究结论,从宏观调控决策因素、发展绿色清洁能源、考虑区域碳减排成本差异和建立相应的配额缓冲机制提出具体建议,为顺利实现试点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有效衔接及碳达峰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与路径选择。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论文阐述少数民族档案及其服务转型工作发展历程,以及新 时代党的治边方略对服务转型的指导意义,分析其滞后的表现,提出少数 民族档案服务转型思路与策略,即以新时代党的治边方略为引领,从方针 政策、制度构建、资源建设、方法创新与档案治理保障等方面推动少数民族 档案服务转型。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征集美国馆藏中共抗战档案文献可以丰富我国红色档案资源,构建红色记忆,服务社会利用,助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当前我国的美国馆藏中共抗战档案文献征集工作面临着征集对象复杂多样、征集主体参差多元、人文交流 面临挑战等问题和困境,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保障;制定征集规划,拓宽征集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抗战时期形成大量英烈档案,开展编研工作有利于深挖先烈事迹,继承 红色基因,传承优秀革命文化。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档案编研工作实践有力推动了 抗战英烈档案编研工作的进展,但其也在编研需求匹配、档案编研机制和编研方法优 化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文章认为,通过构建开放性编研机制、创新搭建档案编研平 台,开展研究性、宣传性和教育性编研,可更好地发掘英烈档案,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 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