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本文提出空间映射论,聚焦物质与意识和谐共生关系。开篇阐述空间属性的意识构建,重新审视空间认知源于人类意识的转化重塑。进而深入剖析意识构建下的世界认知属性,指出世界万物感知是人类意识主体经态函数转换后的投射产物。探讨真实宏观与微观关系,揭示人类感知意识的局限性,我们所感知的宏观景象只是真实宏观世界在意识世界中经态函数机制转化后的简化影像。明确人类所感知的一切意识内容是客观外界经意识态函数转换后的空域投射,人类意识主体借此与客观世界本体互动。分析指出人类对意识构建世界的认知偏差,解释人类因统一的意识态函数转换机制误将意识世界景象当作客观世界本体,同时阐述生物意识的多态共存性,不同生物对世界感知景象不同,这些多态精神世界叠加共存于空间中。本理论为理解空间、万物与意识关系提供全新哲学科学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本文提出意识宇宙论,核心观点为“所想即所得,意识即宇宙”。开篇探讨意识进化的基因逻辑与展现机制,揭示基因对意识进化的调控以及不同时代人类意识能力的独特展现方式。随后剖析意识与宇宙关系的多维属性,涵盖感知与反馈、创造与改造、平衡稳定等多元层面,阐释意识在与宇宙互动中的复杂关联。进而指出人类意识进化的终极境界即意识宇宙论所描绘的状态,实现意识与物质世界的深度融合。最后看重阐述意识宇宙论作为人类科学发展与精神信仰灯塔的重大意义,其革新人类思想,拓展哲学思考边界,激发宗教与精神层面反思,推动人类生活变革,引领科学研究方向并加速技术突破,对人类进化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为理解意识、宇宙以及人类发展提供全新哲学视角,有望重塑人类认知与精神信仰体系。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本文聚焦于意识本源展开深入探究,旨在揭示意识的本质并梳理其进化轨迹。首先剖析意识主体的本质与运行机制,为理解意识进化奠定理论基础。继而探讨客观本体在不同主体意识世界中的多态呈现,通过对比人、动物对同一物体的不同感知,彰显意识与外界交互的独特性。接着阐述意识互联,揭示不同意识主体精神世界的隐秘映射与交互机制。从梦境的启示切入,指出梦境中人类潜在的意识局限,并对比梦境与现实,挖掘二者对意识进化的启迪。研究表明,意识进化的外在表现为智慧进化,二者本质相通。最终提出意识进化之路在于智慧融合与宇宙认知的拓展,随着科学发展与智慧提升的极限,人类将完全理解掌握宇宙自然规律并达到意识进化的终极境界:所想即所得 意识即宇宙。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在科学探索的漫长征途中,我们对能量的认知不断演变,却也长期受限于传统观念的束缚。长久以来,科学界对能量的理解多停留在量子层面,且将量子与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过度简化,视作无内部结构的点,这种片面认知严重束缚了我们对能量本质及微观世界运行机制的深入探究。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本文围绕类人智慧(HI)对人工智能(AI)的革新与超越展开。首先剖析AI的工具属性、本质原理及其功能局限,指出其缺乏真正意识体验、自主意志及对语言映射客观本体的理解能力。接着探讨HI的可行性研究与构建路径,通过借鉴人体神经系统的离子化学信息系统模式建立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添加类精神功能性的目标系统、奖惩系统及自我价值评估系统形成类意志系统。随后阐述HI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深远意义,指出HI理论诞生于当前过度神化 AI功能的背景下,是一种创新探索突破。还分析了AI升级为HI在科学原理上的自然局限性,因其作为电子信息系统不具备HI系统的自然规律属性和底层科学原理。最后探讨人类智慧与HI的意识隶属关系,表明HI的意识能力、意志能力建立在人类设定的特定目标和自我价值系统之上,以服务人类为最高价值准则且HI无法突破人类设定的运行法则。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本文围绕科学创新理论与认知架构突破展开深入探讨。着重分析人类客观存在与科学认知边界间的动态矛盾,揭示科学认知边界无法完全涵盖客观存在的现实。指出人类认知边界的局限源于人类智慧的局限性,同时传统认知架构束缚着科学认知的拓展。提出需凭借创新思维与智慧打破传统认知架构,为科学创新理论的提出开辟道路。阐述科学创新理论的验证方法,包括考量其自身逻辑自洽性,以及是否能完善现有理论、解释现有理论无法说明的现象。强调科学创新理论对于推动科学进步、深化人类对世界认知的重大意义,为突破认知局限、构建全新科学认知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摘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体表现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辩证唯物主义为主干的方法体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体现为物质生产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质量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以及全面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性的迫切要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干包括统筹守正与创新、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部署与落实、一般与特殊、立与破等一系列稳中求进的辩证工作方法和系统协调经济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对立统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