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本文提出空间映射论,聚焦物质与意识和谐共生关系。开篇阐述空间属性的意识构建,重新审视空间认知源于人类意识的转化重塑。进而深入剖析意识构建下的世界认知属性,指出世界万物感知是人类意识主体经态函数转换后的投射产物。探讨真实宏观与微观关系,揭示人类感知意识的局限性,我们所感知的宏观景象只是真实宏观世界在意识世界中经态函数机制转化后的简化影像。明确人类所感知的一切意识内容是客观外界经意识态函数转换后的空域投射,人类意识主体借此与客观世界本体互动。分析指出人类对意识构建世界的认知偏差,解释人类因统一的意识态函数转换机制误将意识世界景象当作客观世界本体,同时阐述生物意识的多态共存性,不同生物对世界感知景象不同,这些多态精神世界叠加共存于空间中。本理论为理解空间、万物与意识关系提供全新哲学科学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本文提出意识宇宙论,核心观点为“所想即所得,意识即宇宙”。开篇探讨意识进化的基因逻辑与展现机制,揭示基因对意识进化的调控以及不同时代人类意识能力的独特展现方式。随后剖析意识与宇宙关系的多维属性,涵盖感知与反馈、创造与改造、平衡稳定等多元层面,阐释意识在与宇宙互动中的复杂关联。进而指出人类意识进化的终极境界即意识宇宙论所描绘的状态,实现意识与物质世界的深度融合。最后看重阐述意识宇宙论作为人类科学发展与精神信仰灯塔的重大意义,其革新人类思想,拓展哲学思考边界,激发宗教与精神层面反思,推动人类生活变革,引领科学研究方向并加速技术突破,对人类进化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为理解意识、宇宙以及人类发展提供全新哲学视角,有望重塑人类认知与精神信仰体系。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本文聚焦于意识本源展开深入探究,旨在揭示意识的本质并梳理其进化轨迹。首先剖析意识主体的本质与运行机制,为理解意识进化奠定理论基础。继而探讨客观本体在不同主体意识世界中的多态呈现,通过对比人、动物对同一物体的不同感知,彰显意识与外界交互的独特性。接着阐述意识互联,揭示不同意识主体精神世界的隐秘映射与交互机制。从梦境的启示切入,指出梦境中人类潜在的意识局限,并对比梦境与现实,挖掘二者对意识进化的启迪。研究表明,意识进化的外在表现为智慧进化,二者本质相通。最终提出意识进化之路在于智慧融合与宇宙认知的拓展,随着科学发展与智慧提升的极限,人类将完全理解掌握宇宙自然规律并达到意识进化的终极境界:所想即所得 意识即宇宙。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量子认知心理学通过引入量子力学中的叠加、干涉和纠缠等核心概念,重新审视传统认知科学的基本机制,尤其在决策、感知觉、语言和记忆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潜力。量子决策模型利用量子概率与量子测量过程,能够解释人类在面对复杂、不确定情境下的选择偏好,弥补了经典决策理论的局限。此外,量子认知模型在处理多重选择、模糊性和信息干扰等认知现象中提供了新的视角。尽管如此,量子认知心理学在理论深化与实验验证层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如何将量子力学的抽象理念与具体的认知实验巧妙融合。随着量子计算、神经科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量子认知心理学有望为认知研究与技术革新开辟更多路径,进一步推动跨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摘要:分别采用独裁者游戏和真实情景开展两项研究,以探讨群体身份影响过度的第三方惩罚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与受害者群体身份一致的个体,会对违规者产生过度的第三方惩罚;社会身份威胁在群体身份对过度的第三方惩罚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群体身份认同调节群体身份对过度的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高群体身份认同水平的个体会做出过度的第三方惩罚。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05
摘要:摘要:心理的本质应该是“知”(觉知),因为“知”乃是一切心理意识现象的特征品质,且与其性命悠关:有“知”则有心理在,“知”一丧失则心理也消失了。但其他各种别的“心理本质”,如理性、自由、反映和意向性等实际都不够心理“本质”的资格,因为还存在着多种非理性、非自由、非反映性或无意向性的心理意识现象,故这些性质不是一切心理现象皆具备的。“知”(觉知)因其是最基本的心性,常被熟视无睹,但它却是最深奥的概念之一,因而也最适合表征心理的本质。对“知”之意义的长期忘忽己经耽搁了对心理意识的本质把握和深入理解,并造成了许多理论纷争。本文先提出心理的本质是“知”的观点,而后论证理性、自由、反映、意向性等特性皆非心理的本质,由此印证心理的本质当是“知”。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目的,系统探讨年轻人抑郁症状的特征、成因及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干预机制,从理论建构、实证分析到实践应用等多个维度,全面论证了CBT在改善年轻人抑郁症状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现,年轻人抑郁症状呈现临床表现非典型性、社会功能显著受损及风险行为关联性等特征,其成因涉及生物学因素、心理机制及社会文化结构性矛盾等多维度因素。CBT通过双通道干预模型(认知重构与行为激活)有效改善症状,其中认知重构模块着重识别和纠正负性自动思维,建立积极认知框架;行为激活模块则通过阶梯式任务设计修复奖赏系统功能。建议,提出代际适配性改良策略,结合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文化敏感性调整,针对反刍思维、社交回避等特定靶点进行干预。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摘 要]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是其独创的现象学方法的创新成果,但也受到了各种批评,米歇尔·亨利批评它是一种外在性哲学,没有现象性的彻底化。这表现在现象学中的现象与自我都是在一种外在的距离中被把握的,丧失了内在性。进一步的考查发现,胡塞尔现象学的外在性来自其意识结构的二元性和自我意识的反思化;此二者又源自觉知(“知”)的关系模式。然而,研究表明,“知”(觉知)并不是关系范畴,其意义是“明”,也即是现象的“自显示”,由此可反回现象和自我的内在性。这也体现了“知” 之意义研究的重要。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25
摘要:社会建构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情绪形成、表达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情绪的本质和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也正是对社会文化属性的过度倚重,导致部分观点存在理解偏颇和激进色彩,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对基本情绪存在的否定观点。为此,通过综合情绪方案进行反思:综合情绪理论解析了情绪的基础结构,指出了情绪具有不可约性和作为抽象意义和行为准备状态的存在方式,论证基本情绪存在及其存在方式,肯定情绪在神经生物学层次的实在基础及其重要作用,把情绪现象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进行辩证统一的理解。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2-20
摘要:人们记忆思维中的“牛”,是它的形体与属性的“物象”,而不是“牛”的“信息”。基于这个认知心理事实,提出认知物象心理学理论假说。它以当代认知神经学、认知心理学和脑成像研究的成果为依据,采用自然语言描述公理、定理的方法。建立以认知物象公理为核心的16个公理系统,由此推导出37个定理的认知物象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框架。采用AI评估公理和定理及部分证明,达到基本成立者有70%。它们对人类的认知物象心理过程进行系统性揭示。本文确定了每一种感官信息加工与脑中枢物象加工之间有神经结构的分水岭。脑中枢系统的功能,是进行物象的识别、分析、理解、整合加工、塑造生成物象记忆思维,以及语言思维与行为转换。如果脑中枢仍是信息加工,人类则无法实现认知世界事物的目的。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分类: 教育学 >> 特殊教育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2-20
摘要:本研究聚焦“DS圈”亚文化现象,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深入剖析其历史演变、参与者心理及社会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文献研究,揭示“DS圈”现象的本质,为引导公众认知、维护社会文化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摘要:研究表明,“明亮”并非常识的客观状态,而是主观现象:1、光线并未进入大脑,它也不是产生明亮的必要条件,大脑能以多种方式产生明亮;2、光线是一种电磁波,它本身并不明亮;3、观看以视象为中介,明亮是中介视象的觉知状态,有觉知而明亮;4、颜色与明亮相关,也是主观现象(颜色恒常性和色度学规律等不能支持颜色实在论)。明亮为主观现象并不影响光线的物理性质和信息功能,也无损于客观世界的实在性;而且明亮的产生得由客观作用来引起,它是大脑与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摘要: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是人类应对不确定性、解决复杂问题以及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基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质性访谈,构建了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的结构框架,并编制了适用于大学生的评估量表。通过分析2530名大学生数据,最终形成了包含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类型和应用两个分量表的正式量表,共3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稳定性、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能够有效评估大学生的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水平。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摘要:运用扎根理论,借助NVivo软件对国内文献、网络热帖评论及深度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探讨网络社会排斥的前因机制。结果发现,网络环境对互动对象社会排斥行为的归因倾向是影响网络社会排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形象意识高的个体,其拒绝敏感性强,更容易作出消极归因并陷入自我否定,消极情绪增加,从而加剧了网络社会排斥。而个体向往情绪的增多、高质量的现实人际关系及与互动对象紧密的现实关系距离则能减少对互动对象行为的消极归因,有助于缓解或预防网络社会排斥。此外,网络发展、网络特征及使用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网络社会排斥。研究结果能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研究框架,为治理网络社会排厅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摘要:心理本质论是人类形成概念范畴的重要认知方法,其在文化自信的形成的作用性质是未知的。通过两项研究探究心理本质论(文化本质论和人格本质论)对文化自信形成的作用。第一项研究发现,操纵文化本质论可以状态性改变个体的文化自信,具体表现为文化自信会随文化本质论增高而显著增高。第二项研究发现,非文化领域的人格本质论变化未对个体的文化自信产生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心理本质论是影响个体文化自信的因素,其作用具有文化领域特异性。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执行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为更好地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影响因素,对57项研究(349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执行功能之间存在显著但较弱的正相关(r=0.16,95%CI=[0.13,0.19])。年龄为婴幼儿期、社会经济地位测量方法为复合指标、执行功能维度为综合型的相关系数显著高千其他,且不存在文化背景和研究设计的差异。该结果提示良好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助于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未来可进一步开展纵向研究,研究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童执行功能的内在机制以揭示因果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基于对11名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的深度访谈,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在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内在驱动力、抗压能力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高校在对创新创业学生心理帮扶方面的不足,并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服务、搭建朋辈互助平台和提供全方位帮扶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1
摘要: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社会竞争越来与激烈,心理问题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负面因素,作为人数庞大的高中生群体,其面临压力的现状值得重视。一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完善,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存在的不当,都会引发或加重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隐蔽性、偶发性等特点,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不易被发现且可能出现严重的危急情况。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高中校园危机中最易发生的心理危机做出概念界定和多维分析,而后结合危机管理的PFDHRSP+C模式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对相关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有益参考。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考察清洁启动、道德事件类型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及情绪的调节作用。实验1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发现,清洁启动与道德事件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纯净道德事件类型下直接清洁启动会导致更严格的道德判断;实验2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发现,在厌恶情绪和愤怒情绪下,清洁启动会导致更宽松的道德判断;在愉悦情绪下,清洁启动会导致更严格的道德判断。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面孔识别中的自我中心偏见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自己对某个面孔的识别表现来推断他人对该面孔的识别表现。前人研究只关注了个体对他人面孔区分能力的估计,本研究进一步关注个体对他人面孔熟悉性(是否认识)的估计。被试观看200张名人人脸照片(每位名人两张且互不相同)后指出自己是否认识该面孔,并估计认出该面孔的其他人的人数比例。结果揭示了面孔识别概率估计存在自我中心偏见:相比于自己不熟悉的面孔,被试估计自己熟悉的面孔有更多人能够认出。研究结论能为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面部认知规律并对其进行建模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