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数字经济背景下做好社保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3-06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创新、智能化生产推动了企业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创新已然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企业想要通过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同时通过社保策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回顾数字经济影响下社保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指出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保制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逐渐脱节、企业面临社保成本压力等问题,结合数字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关策略及建议,以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 权力的谱系———福柯论档案与现代统治模式的起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福柯对底层阶级档案与现代性关系的深刻分析,是档案学在人文研究导向和后现代思考语境下无法 绕过的思想。在 《无名者的生平》这篇同名档案汇编导言,也是他二十余年档案研究的唯一总结中,福柯不仅解 释了从理论分析到文献汇编的档案研究转向,强调了 “让档案自己说话”的原则;而且将17—18世纪巴士底狱 无名之辈的档案引入 “权力-话语 (知识)”关系谱系的历史反思中,推进了 《规训与惩罚》中对档案与社会权 力结构的探讨,从而完整回答了档案与现代统治模式起源的关系。无名之辈的档案是苦难挑战荣耀的一个样本, 也是权力干预底层生命的一个起点。17世纪末王印监禁文书的盛行使一种隶属行政管理的档案权力技术取代了 基督教的自我坦白技术,孕育了一种通过话语掌控日常生活的微观权力机制,并在18世纪末的法国档案工作改 革后逐渐发展为通过知识征服人,进而治理社会的现代规训统治模式。福柯对档案的深刻思考有助于研究者从 范式创新视角建立一种事件化档案观、从社会学人文视角深入底层社会、从思想史批判视角反思西方现代话语 限度。

  • 档案文化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落点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档案文化领域呈现出的新质态,是习近平总书记 文化经济理念的延伸、人文经济学命题的具象化、文化数字化生产力战略的深化。档案与文化生 产为文化生产力质变提供素材资源;档案与文化研究为文化生产力质变注入理论内涵;档案与文 化服务为文化生产力质变创造社会环境;档案与文化产业为文化生产力质变提供经济支撑。培育 和发展档案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活化档案文化资源的内在要求。档案领域要以“需求 驱动、服务人民”为导向,打造共荣互通的档案科技和档案文化协同生态;以“强化理论、战略引 领”为支撑,建设高端前沿的档案决策咨询战略智库;以“机制改革、体制创新”为保障,构筑协调 适应的新型档案文化生产关系;以“文理兼通、锐意进取”为目标,培育规模宏大的档案文化人才 创新梯队;以“供给发力、激活资源”为原则,推动档案文化存量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为数字经济 提质升级提供档案新动能。

  • 档案史料的活化与民族叙事的创新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6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作为民族叙事不可或缺的素材,档案史料扮演着再现民族记忆的历史视窗角色、传承 民族传统的文化载体角色、维系民族认同的社会纽带角色、保障民族权益的法律依据角色。为激 活档案史料的价值和功能,文章提出了在思想意识层面更新档案史料的传统观念,从空间再生角 度改造古代档案建筑的性质功能,借助数字技术方法优化档案史料的物理形态,通过科教实践应 用档案史料的信息内容四条路径。这有助于拓展民族叙事理念的人文面向,深化民族叙事内容的 历史深度,提升民族叙事传播的社会活力。

  • 以媒介研究为基——曼诺维奇的新媒体艺术理论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列夫·曼诺维奇从“新媒体”研究出发,以勾连现代艺术与计算机科技为研究路径,揭示了新媒体艺术的历史源流与内在机制。在历史源流方面,新媒体与现代艺术,尤其先锋艺术异质同构,新媒体以挪用拼贴的程序化、空间蒙太奇的日常化、构成主义的自动化继承先锋派的艺术实践、实现先锋派的艺术观念;新媒体艺术则揭示乃至预言新媒体的发展。从内在机制来看,基于新媒体的运作机制,尤其是文化界面与数据界面的转码机制,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习俗”与“软件习俗”的“混合体”。从新媒体研究到新媒体艺术研究,曼诺维奇建构出独特的“新媒体-艺术”的研究逻辑与理论话语,为新媒体艺术研究拓展出新维度。

  • “政党国家”视域下的现代化与世界体系变革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政党是引领国内国际变革的重要力量,但长期被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忽视。以政党为视角,许多基础性概念得以更新和重塑。当政党成为国家建设的组织者,“政党国家”便提供了一种有别于“民族国家”的新的国家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为当下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新的借鉴。作为世界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开创和引领的现代化不仅深刻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掀起一波新型全球化浪潮。从“政党国家”视角审视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成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 以媒介研究为基——曼诺维奇的新媒体艺术理论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列夫·曼诺维奇从“新媒体”研究出发,以勾连现代艺术与计算机科技为研究路径,揭示了新媒体艺术的历史源流与内在机制。在历史源流方面,新媒体与现代艺术,尤其先锋艺术异质同构,新媒体以挪用拼贴的程序化、空间蒙太奇的日常化、构成主义的自动化继承先锋派的艺术实践、实现先锋派的艺术观念;新媒体艺术则揭示乃至预言新媒体的发展。从内在机制来看,基于新媒体的运作机制,尤其是文化界面与数据界面的转码机制,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习俗”与“软件习俗”的“混合体”。从新媒体研究到新媒体艺术研究,曼诺维奇建构出独特的“新媒体-艺术”的研究逻辑与理论话语,为新媒体艺术研究拓展出新维度。

  • 世界秩序大变革中的中国政治学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我今天讲的问题主要是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转型与升级。我在对国际关系的研究中,提出了 “世界政治学”概念,主要是国际关系学的转型与升级。同样,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的比较政治研究,我认为也需要思考转型问题。

  • 关于建设世界政治学科的初步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主流国际关系研究仅仅关注现状性结构,加之深刻的意识形态偏见与学科壁垒,已经很难满足当下中国的发展需求,因此加快世界政治学科的建设是当下中国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世界政治学是以比较政治研究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研究,是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统合。“世界”是一个复数的、异质化的概念,因此世界政治需要从经济、地理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正确认识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世界政治史是世界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其本质是资本主义驱动的白人优越论进而所建构的白人主宰的国际制度与国家关系演化的历史。分析世界政治,需要充分吸收各主要国家政治史、政治思想史、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和国际关系史的丰富资源,并加强对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几十年来学界对西方理论亦步亦趋的局面,建立真正的中国自主性社会科学。

  • 建国历程的新政治学: 政党中心主义、 政治秩序与 “好政治”三要素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这个讨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走到今天,我们确实需要新政治学,另一方面,其实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个起点可能跟美国当时建立新政治科学的时候不太一样。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 20 世纪 50 年代 60 年代,西方人空前自信,尤其是 50 年代空前自信,因此他们说搞学术共同体,讲学术共同体,搞出一个个的范式,最终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思想供货商。我们觉得西方政治学不行、不能解释中国,但是怎么建构我们自己的学科呢? 必须承认,一些学者似乎反对这种做法,因为他们相信 “历史终结论”。我的发言主要围绕对共产党的理解来看新政治学或者新政治科学。

  •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从 “求变”到 “求治” ———政治学学科史的视角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研究范式的重要资源,比较而言,西方研究范式因西方思想多变性而不断变化,“求变”是其不变的特征。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近代政治学,总结的是既定秩序之治; 作为既定秩序下的 “治国策”招致很多社会难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自然成为替代性范式。冷战时期,西方政治学把自己的 “治国策”建构成普世价值,“历史终结论”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之后,“求变”的自由主义民主一度成为中国政治学的一种重要范式,但是世界秩序让自由主义民主处于不堪之中,中国学人开始致力于建构民主和治理方面的自主性话语权,并以国家治理作为主要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经过百年喧嚣,政治学研究有望回到常识。

  • 什么是历史政治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中外政治学都在寻找新出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基于理性人假设的 “政治科学”已经不能解释、不能回答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的难题,当然更不能解释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国历史的政治史、国家史特性意味着,历史不但是历史学研究范畴,也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这种统一的研究路径就是历史政治学。不同于历史社会学,历史政治学不仅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其本体论价值,回答的是各国政治价值、政治制度以及政治行为是怎么来的,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政治与历史上的政治的关联性提供了清晰的解释。历史政治学连接着中国历史与政治科学、世界历史与政治科学,是政治学学科的交汇区和知识增长点。历史政治学不但具有历史社会学的发现理论、检验理论的学术功能,还有历史社会学没有的政治价值即功能主义分析。

  •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 2024-04-11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国内思想界依然视韦伯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学术经典,其实这是一部旨在建构 “西方的兴起”的文化优越论的作品,对此国外学术界早有否定性研究,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称韦伯的做法是 “改写历史”。在文本意义上,韦伯的假设性因果关系或者逻辑链为: 天职———预定论———自律———理性———商业行为———自我救赎 (履行天职)。回到事情本身,即在欧洲史、全球史和宗教史的脉络上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发现这种由假设构成的逻辑链,真是一种 “自由意志”的异想天开之举。韦伯为什么要 “改写历史”?这是他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乃至人种主义帝国主义者的身份意识所决定的,“民族权力”而不是正义、道德是韦伯的毕生追求。遗憾的是,这样一部文化帝国主义作品,依然被国内学术界视为 “经典”,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科学之滞后性,没有历史社会学,把一本历史社会学著作当作政治哲学作品去推崇。

  • 历史政治理论序论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1-17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包括政治理论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历史性和地方性,虽有所认识,但并不系统和深入,其原因在于缺少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从包括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和政党中心主义在内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到民主等政治学理论的基础概念,再到理性选择主义等流行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均是特定国家和特定历史经验的产物,但却以普遍主义的方式传播且影响深远。社会科学是主要国家发展阶段的产物,已经走进世界中心地带的中国,自然要为国际社会科学贡献知识产品。作为中国政治学专有研究方法的历史政治学,一方面为鉴别政治理论的历史性提供了方法论,另一方面为发现中国史蕴含的丰富的政治学原理提供了可能。

  • 历史政治学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1-16

    摘要:

  • 数字金融、农产品产供销体系优化与乡村振兴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经济界》

    摘要:本文利用2013~2022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我国省际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并检验数字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农产品产销体系中的生产端、运输端及销售端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数字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通过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和促进农产品产供销体系优化,加快乡村振兴的实现进程。

  • 数智时代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生成与境遇探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6

    摘要:“新的文化生命体”不仅是“两个结合”的历史生成,也是面向当下数智时代技术发展的现实生成。数智时代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在面对数智时代的文化境遇,规范、克服、运用数智技术过程中生成的文化形态。数智时代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数智时代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境遇症候具有真伪融合、数智焦虑和灵韵缺乏的表现。通过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规范数智技术的有序使用以及在推进数智时代的双重任务中应对数智时代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境遇症候。

  • 强化“十五五”时期档案文化赋能:以供给侧数字化改革推动档案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为强化档案文化赋能强国建设,以供给侧数字化改革推动档案文化存量资源转化为生 产要素,应是“十五五”时期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质量跃升新台阶的重要着力点。推进档案文化创新 应确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二是双擎驱动,强化 科技创新赋能,坚持文化创意引领 ;三是跨界融合,打通领域业态边界,推进场景融合创新 ;四是分 步实施,优先重点领域探索,有序推进整体布局。落实四大重点任务: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推进档 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档案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三是夯实基 础支撑,完善档案文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基础;四是强化文化赋能,激活档案文化数据要素潜能。

  • 什么决定了卫生治理政策试点的成功与失败?——来自23个县域的扎根理论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摘要:卫生治理政策试点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集体行动和战略协调,一直是公共管理领域研究中的棘手问题。我国持续数十年的医改一直以来旨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等核心问题,但是一些政策试点似乎 “成功”而一些试点似乎“失败”了。揭示这些不同结果背后的驱动力仍是当前研究中有待探索的领域。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县域医共体试点试点为案例,在23个县开展了实地调研,通过焦点小组访谈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数据。旨在探究医改政策实验管理过程中的复杂动态,包括识别参与管理试点项目的关键行动者及其对试点过程的影响,分析决定这些试点成败的关键因素,并考察不同政策试点的结果类型。 研究结果:通过对数据编码与迭代,我们识别出了五类对政策试点管理具有贡献的核心驱动力,包括政治势能、政策企业家的行政潜力、社会资本和信任、资源拓展能力、权力点转移的激励相容。通过进一步归纳与结合案例,从制度兼容性和政策势能两个核心维度分析政策试点管理能力,发现可能存在四种政策试点结果:升级型政策试点(高制度兼容性与高政策势能)、调试型政策试点(低制度兼容性与高政策势能)、自主管理型政策试点(高制度兼容性与低政策势能)和悬浮型政策试点(低制度兼容性与低政策势能)。

  • 中国连片开发扶贫政策效果评估与前景展望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通过构建包括2000一2020年村/社区面板、企业面板和县级面板在内的丰富数据集,使用断点回归设计系统评估了中国连片开发扶贫政策的经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短期内大幅度提升了农村可支配收入,同时对异质性企业产生了复杂影响,尤其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促进了中长期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提高了宏观工业产出、实现了区域内部门间劳动力转移、总体上提高了资本存量和生产率,同时重塑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在后续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上述结论依然显著成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空间布局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等建议,并对未来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制定进行了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