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4-12-31
摘要:数字技术目前席卷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公共史学教育也面临着巨大冲击。应对冲击的办法就是为公共史学的公共性设定底线,其途径为通过建立个体的历史感,激发起公众对史实真实性与责任感的敏感。史料的诗性美育是建立个体历史感的有效方式。这一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创造力与想象力整体感受与把握史实,以便对史料做出更具经验深度和研究价值的阐释,培养学生的个体历史感,进而纠正数字技术为公共史学教育带来的弊端。
摘要:中国古典美学将审美的发生归为人心对外物的感应,认为通过这种感应可以实现意境、意象、气韵等审美效果。当下的文化经济在审美资本主义的背景下创造了新的心物关系。这种心物关系解开了物对人的束缚,扩大了审美边界,不断激发社会个体自身的创造潜力,创造了审美民主,打破了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唯一标准的成见。然而,它亦会物化人的情感结构、过度解放感性、阻碍社会真正自由和民主的发展。整合中国的气韵美学与德国的气氛美学,在文化经济语境下探索一种新的审美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这种弊端。新的审美方式通过感性超越物,体现出日常性、流动性、不可定位、情绪感染性强等特点,由它引发的审美革命因此可被称为“无边框”革命。这种革命可以帮助建造文化经济背景下的人类审美共同体。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摘要:雷鬼音乐在当代欧美流行音乐中别具一格。该音乐历经克里奥尔音乐、拉斯塔法教音乐、曼陀音乐、RB、斯卡、慢拍摇滚等多种形式而形成。它蕴含了非洲文化及殖民地奴隶文化的记忆,亦孕育了黑人的种族认同。雷鬼的黑人文化认同在雷鬼音乐家的锐意创新与黑白受众的积极参与下,逐渐发展出了跨越种族、阶层、地域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由黑人服饰、混合语、雷鬼元素与拉斯塔法教等建构的雷鬼符号营销体系功不可没。雷鬼音乐也因此展示了黑人文化认同在消费社会中的反种族、反阶级压迫、国家认同以及文化融合等意义。雷鬼音乐案例可以为我国在全球化及后全球化时代建设具有现代性精神的民族文化认同提供启示,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它的负面影响。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戴维·莫利是英国文化研究中后期的代表人物。他因创立“受众民族志”而被国际学界广泛关注。不过,他并没有止步于此,继而又提出了新媒介文化地理学。他将新媒介理解为新技术创造的媒介,并将其特点总结为跨越地理距离、将公共讨论转化为亲密交流、干扰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不矛盾等。新媒介因而创造了以“被保护的自我的自治性”为特色的家庭文化,同时将其向世界传播促成了人类“全球化”的生存状态。然而,该传播也带来了宏观与微观身份认同的困惑。对联结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具体方式实施调研,或许可以解决这些困惑。新媒介文化地理学突破了“霍尔模式”,并为文化研究与国内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莫利将解决问题的方式完全归结为调研而排斥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受众的文化主体地位。这也是不合适的。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电影《无依之地》讲述了一个在金融危机中失去了一切的老女人寻找生命意义进而获得自我救赎的故事。影片将特色锁定于记录风格的场景设计、艺术化的剪辑叙事、富有寓意的视觉冲击,调动出浅淡隽永,却又深入人心的情感,展现了对生命严肃反思的直觉。文章结合柏格森、列斐伏尔、海德格尔、德勒兹以及宋明理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无依之地》中展现的直觉革命,即通过直觉逃离空间胁迫,回归时间本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展现生命游牧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