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实践创新成效显著。但是,绿色发展动力不足、生态保护面临根源性压力等问题依然存在。鉴于此,2025年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目标任务、支持政策及保障机制。该意见要求就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按照全地域、全领域和全方位推进原则解决生态保护中的根源性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实践中,加大区域统筹,发挥省份主体作用,促进城乡协同治理。重庆在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实践中,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基石,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绿色经济体系协同发展,可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摘要: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对于提高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外文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领域文献发表情况与发表区域,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该主题的学者大多来自中国,目前美国和中国是研究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热度最高的国家;(2)在中英文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研究关键词频次最高的前十位中,外文对全球价值链研究较多,中文对贸易壁垒研究较多。结合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研究所呈现的研究现状,未来研究应加强学者及机构间的联系,并紧跟现实推进贸易壁垒和全球价值链的测算方法统一,促进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心灵哲学中的传统观点将“实现”概念视为占据与属性相关的某种因果功能角色或是低阶属性和高阶属性之间的存在关系。通过分析功能类型、确定类型、子集类型以及维度类型四种实现类型,本文指出“实现”是一种多元的概念存在,并且,我们应当按照其出现的语境和理论作用来确认“实现”的内涵。此外,作为一种服务于非还原物理主义者的工具,“实现”概念需要一定的约束条件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使命。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供应链管理》
摘要: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津冀运河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乡村社会迎来了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时机,基于人 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数字乡村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推动 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则是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 一环。 目前学界对数字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地位的关注和研究较为缺乏。 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现有 政策、文献的整理分析,揭示数字乡村建设中保障农民主体性地位的关键桎梏:政府与市场对农民的“ 挤 出” 和“ 替代” ,使数字技术供给难以契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难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 未来需要多维激发基层活力,以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生活生产实际提供技术服务供给,建立健全 人才保障体系。 本文旨在呼吁关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主体性地位,解决乡村数字化建设中的现 实问题,为数字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4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深化绿色金融发展、助力经济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ESG 理念盛行的今天,金融机构的ESG 投资行为因其深远影响而颇受投资者青睐,但层出不穷的“漂绿”现象也牢牢制约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制约着 ESG 投资的发展。西方国家作为绿色金融发展先驱,从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实践探索等方面对“漂绿”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治理。本文在学习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对 DWS Group 案例进行分析,从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因素角度对金融机构ESG 投资“漂绿”行为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我国“反漂绿”体系框架,以期为绿色金融的平稳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摘要:[目的/意义]围绕多元主体对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进行识别,以期为解决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提供重要参考支持。[方法/过程]采用元人种志定性研究方法集成28项原始研究,基于智慧养老数据资源集成结果,构建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要素框架。[结果/结论]集成得到“个人主体”、“机构主体”、“网络信息空间”3个主要维度,“老年人”、“政府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养老社区”、“智能终端设备”和“在线空间平台”8个具体主体类型,以及101个不同主体所涉及不同数据资源要素。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摘要:[目的/意义]围绕多元主体对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进行识别,以期为解决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提供重要参考支持。[方法/过程]采用元人种志定性研究方法集成28项原始研究,基于智慧养老数据资源集成结果,构建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要素框架。[结果/结论]集成得到“个人主体”、“机构主体”、“网络信息空间”3个主要维度,“老年人”、“政府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养老社区”、“智能终端设备”和“在线空间平台”8个具体主体类型,以及101个不同主体所涉及不同数据资源要素。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组织韧性成为企业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的关键能力。聚焦供应链金融这一依托实体经济交易活动的创新融资工具,旨在深入探究其在增强组织韧性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内在机理。通过对2011年至2022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与公告文本数据的分析,识别采用供应链金融的样本,考察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揭示内在过程的合作创新机制。实证分析支持了供应链金融能增强组织韧性的假设,验证了供应链金融是撬动企业合作创新从而提升组织韧性的重要杠杆,并且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普惠金融环境的发展都会强化供应链金融的提升作用,东部地区企业供应链金融采用对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非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拓展了构建企业组织韧性的机制范畴,丰富了供应链金融在现代企业治理与安全发展层面的作用。企业应充分认识供应链金融增强组织韧性的关键作用,重视合作创新对组织韧性的推动作用,不断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进一步加强组织合作,发挥供应链金融对组织韧性的积极影响。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机构应根据地区与场景异质性调整供应链金融策略,提高普惠金融供给制度的完善程度,运用各类制度协同多方主体,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升级,筑牢金融服务与合作创新的基础,全方位助力企业的组织韧性成长和高质量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系统呈现并分析了我国近30年来气象旅游研究进展,筛选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94—2024年度气象旅游985篇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内容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气象旅游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结合文献综述分析发文量及时间分布、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脉络。研究发现,(1)从国内期刊文献刊发量和时间分布来看,气象旅游领域的研究处于稳步上升阶段;(2)该领域科研人员间的协作程度较低、协作网络较少、高质量成果较少,尚未构成大规模高层次研究团队;(3)国内气象旅游领域研究可划分为认知、发展、深化三个阶段,该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包括相关评价指数、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气候资源条件、气候变化、生态旅游等方面。本文仅供参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山东省、辽宁省、江西省和四川省四省1 599份中国农村普惠金融调查数据,采用OLS模型、IV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显著正向影响玉米、小麦、稻谷三大主粮的产量,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种粮面积和农业生产投入在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影响粮食产量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会使农户扩大种粮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实现粮食产量;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效应随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据此,建议聚焦农业保险政策目标,完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确定合理的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空气污染不仅会损害人体健康,也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与行为,从而对微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明确空气污染对企业进入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空气污染的经济效应。本文基于2001—2020年区县级月度面板数据,采用气象学逆温现象作为工具变量来缓解内生性问题,系统地考察了空气污染对企业进入的影响。研究发现,PM2.5浓度每升高1个单位,会使企业进入数量降低0.8%,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该结论。进一步分析表明,空气污染对企业进入的影响在不同的员工劳动生产率和地区环境规制水平下具有明显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微观经济视角揭示了空气污染的危害,为政府制定和实施空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提供了有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