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科学家精神的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基于科学家精神建设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对推动我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等六个方面。当下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如人才结构不均衡、培养机制不完善、国际竞争力不足以及团队氛围不佳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科学家精神的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路径。通过树立科学理念、培养科学思维,搭建创新平台、提供创新资源,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热情,以及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协同创新等措施,旨在提升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 青年科学家在“卡脖子”技术攻关中的角色重构与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卡脖子"技术的背景、现状及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青年科学家在突破这些关键技术瓶颈中的角色重构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分析“卡脖子"技术的定义、特征及其国内外现状,揭示了其对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的制约作用。文章指出,传统科研体系中青年科学家的角色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复杂性与紧迫性需求,因此角色重构势在必行。青年科学家应从“执行者"转变为"创新引领者”,在跨学科合作、国际交流、产学研协同中发挥桥梁作用。本文还分析了青年科学家创新能力的现状与挑战,包括创新能力的内涵、要素、现状、影响因素等,并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包括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锻炼、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政策支持与科研环境优化。通过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研究,总结了共性经验与教训,为我国青年科学家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参考。最后,文章总结了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局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 青年科技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动因架构与实践路径构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31

    摘要: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推动我国科学进步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阐释科学家精神丰富内涵,包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精神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价值。通过分析个人理想、职业追求、国家政策、社会氛围等内外部动力因素,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及在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中的作用路径,构建动力机制。进而提出从加强教育与培训、树立榜样与典型、提供资源与支持、促进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旨在为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 民国科学家群体爱国精神驱动下的科技救国与民族复兴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13

    摘要:本文探讨了民国时期科学家爱国精神的历史生成、多维实践表征以及其对当代的启示。文章首先分析了民国科学家爱国精神形成的时代动因,包括救亡图存与科技启蒙的双重驱动,以及海外留学潮与“科学报国”理念的形成。接着,文章阐述了民国科学家爱国精神的文化根基,即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科学伦理的融合,具体表现为儒家理想的转化和西方实证主义与中国经世致用传统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学术报国和战时科研两个维度,详细描绘了民国科学家爱国精神的多维实践表征,如竺可桢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国家需求导向、侯德榜“侯氏制碱法”打破外国技术垄断、兵工专家李承干对武器国产化的推动以及医学家伍连德在防疫战中的科学抗疫实践。最后,文章总结了民国科学家爱国精神的独特性,并提出了对当代科技创新的启示,包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路径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历史镜鉴。

  • 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管控路径研究_耀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高校心理危机管控机制,对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完善高校风险管理体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高校危机管控机制建设的理论依据出发,以对大学生的心理排查、开展制度的整理与检查、建立心理危机风险管控制度为实施途径,探讨了关于高校风险管理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及其运行。

  • 作业风险管理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控中的运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控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将作业风险管理引入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本文将探讨作业风险管理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管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业风险管理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管控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作业风险管理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管控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 基于卢曼系统功能主义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管控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摘要】卢曼系统功能主义理论主要强调了社会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系统的更新和发展过程,对于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沟通主体缺失、互动平台缺失、组织和干预系统不够完善以及管控主题协同不足等一系列等现象,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大学生的心理系统的独立完善发展、构建各个系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高校干预机制,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作用。学校提高教职工心理健康意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家庭加强沟通、理解,社会规范体系,实现三方合一,推动大学生心理危机管控研究工作的持续开展。

  • 协同学视域下县域义务教育教联体的内部治理机制:框架与推进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1-03

    摘要: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以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教联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教联体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路径。教联体是多所学校基于共同目标形成的协同育人系统,其有效运行依赖于成员校之间的协同互动。协同学理论为教联体内部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强调涌现性、多元主体协同、关键要素引领、良性互动激励和动态演化特征。湖北省教联体建设虽然展现出蓬勃生机,但仍面临治理主体参与不足、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制度不健全和治理文化不成熟等挑战。构建协同治理视域下的教联体内部治理机制,需促进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和协同,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治理制度,培育协同、信任、创新的治理文化。关键措施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明晰治理边界,搭建协同平台,强化督导评估,注重文化建设等。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协同学理论引入教联体内部治理研究,为推动县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 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县域教联体建设中政府履责问题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1-03

    摘要:本文基于公共管理理论视角,探讨了县域教联体建设中政府的责任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但我国区域间、城乡间教育差距依然较大。县域教联体建设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和共享,推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县域教联体建设的内涵特征及其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性,论证了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的必然性。接着,文章阐述了县域教联体建设的现实需求,政府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借鉴公共治理理论探讨了多中心治理路径。通过对县域教联体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反思了政府履职中的不足。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县域教联体建设中政府履责的对策建议,包括更新观念、健全政策、规范流程、整合资源、完善考核机制和健全监管机制等,以期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视角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与基本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世界强国崛起的历史规律,是我国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教师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渠道,承担着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基础性工作。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署,教师教育要立足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任务,遵循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逻辑,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匹配度;对接科技变革趋势,提高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度;服务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全面认识人口新形势,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贡献度。实现上述战略任务,教师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相匹配;深化科教融汇,服务关键教育科学问题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探索教师教育赋能路径,塑造助力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新优势;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质量,补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短板;深化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融通,优化未来教育家型教师供给。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资源建设机制与实践探索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2-19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资源建设亟须深化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为思政课一体化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在分析大别山地区思政课教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探索该地区高校思政课与中小学教学管理实践的合作,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资源建设机制,并重点尝试构建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系统。通过推进“U-S 合作”建立大别山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联盟,实现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四个一体化,并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