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源及其归属的理论认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资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物质生产,能够大幅度地节约活劳动,个别劳动生产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大幅度减少,但资本占有的利润却并不减少甚至增加。人工智能技术排斥出来的劳动力进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就业,如果能够转换为社会劳动,社会劳动及其生产的社会价值就不会减少甚至增加。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是人工智能时代利润的重要来源,是资本利润不减甚至增加的原因。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新型股份制,能够实现个别劳动生产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归劳动者所有,社会劳动生产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收入归资本所有者所得。

  • 基于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需求的 确定与列报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满足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需求是利润确定与列报的重要考量,本文立足公认的财务报告主要使用 者,分析其利润信息需求,探讨利润确定与列报的改进思路。为满足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共 性需求,应重点确定和列报企业经营活动已经获取的成果——毛利和经营利润;为满足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个 性需求,应重点确定和列报可供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可供债权人分配的息税前利润,以及可供税务 机关分配的税前利润。

  • 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提升企业表现吗?——基于集团内转移避税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2008一2018年上市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范围进行精准匹配,研究企业集团通过向其位于开发区内的子公司转移收入,借助子公司所在开发区的财税优惠政策进行避税的行为及其经济效果。研究表明:企业集团通过关联交易向可以享受开发区财税优惠政策的子公司转移了大量收入,虽然降低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实际税赋,但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在企业绩效方面,公司整体税赋减少并未促进企业投资或提高企业绩效,但提高了公司高管薪酬,增加了股利派发和股票回购。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完善配套的制度环境能够缓减税收洼地的负面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高开发区之间政策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减少我国税收流失及提高财税优惠政策的精准性提供了参考。

  • 民国时期本士生物制品的市场与价格问题研究——以中央防疫处为例(1919—1933)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生物制品既是面向市场的商品,也是政府用于防治疫病的重要医疗资源。中国近代本土生物制品的研制与经营,肇始于民国时期中央防疫处。该处是当时国内最重要的生物制品产销机构。从1922年起,该处开始对外售卖自制生物制品,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公私结合”的产销模式,其开设在各地的经理处成为全国销售网络的重要结点,却仍有很大的区域分布局限性。然而较低的“出厂价”和较高的“经销价”并未产生巨额利润,加之“关厘征免”与“折价出售”,均表明该项事业基本处于“惨淡经营”的状态。究其缘由,公义”与“公利”的两难平衡往往造成生物制品的实际售价不完全遵从市场规律,因此理解此类问题应当从经济、卫生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入手。

  •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际资本积累动能研究:经济、技术与制度的协同视角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本文关注制造业企业如何保持较好的生产性投资动能,突出立足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总结构化解企业金融化风险。研究回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积累矛盾的分析,梳理了经济循环、技术创新与制度体系间的互动机理。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分析显示:经营利润率提升、研发强度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分别从经济、技术和制度层面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实际资本积累;与此同时,企业积累特征存在部门、所有制和区域间的差异,例如,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动机相对低,中、西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较易受金融投资挤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对民营企业、西部企业实际资本投资的激励更明显等。经验分析结果有力地支持了近年来代表性经济政策对稳增长与金融化治理的意义。

  • 生产价格只是“规范性的建构”吗?——论二阶堂对马克思学说的诘难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摘要:日本学者二阶堂基于对资本逐利行为的动力学分析否定利润平均化趋势的研究在西方影响广泛,但并未获得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首先批判地回顾了二阶堂的理论模型,进而紧扣《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有关论述,建立了一个在微观机制上有别于二阶堂的资本流动和利润率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模拟展示了利润平均化过程的典型样式及其普遍性。本文研究不仅直截了当地驳斥了二阶堂对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所持的否定意见,模型所涉及的微观分析对于重新认识“转形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治理创新与提质增效——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回顾与全面深化的思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摘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回顾改革史发现,1978—1997年的国有企业改革虽不断深化,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困境。1997年后的“三年脱困”实质上是一场“出清”,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了困境,扭转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开启了盈利能力提升、亏损率下降的时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有工业企业的绩效表现出了新的隐忧。其中虽有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但国有企业本身在发展中由行业聚集转向分散扩张的趋势不容忽视。进一步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应当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深化功能分类改革为统揽,以持续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和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手段,将国有企业的战略使命落实到微观主体的功能定位中,推动国有资产围绕主业定位集中布局,对不同功能类型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分别做出制度安排,实现国有企业经营目标与使命目标相统一。

  • ·地租·价值: 平台资本主义研究的进阶逻辑论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7 合作期刊: 《理论月刊》

    摘要:平台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态,呈现出整体的新异性,具有较高话语热度。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平台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主要呈现为三重逻辑,即利润、地租和价值的逻辑。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来看,这三重逻辑并非并列式逻辑,而是一种进阶式逻辑。从广告收入、品牌价值和金融租金角度来理解数字化平台的利润来源,构成理解平台资本主义的初阶逻辑,这种理解只是在探讨资本运动过程的表层逻辑,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实质。从数字地租和技术封建主义批判理论来阐释数字化平台所获取的租金,能够有效揭示数字化平台技术寻租和数字圈地运动的本质,但这种探讨进路又忽视了传统地租与数字地租的质性差异。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理论视域来看,生产性劳动和价值才构成解析平台资本主义的高阶逻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科学体现。

  • 少数股东损益是一种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吗?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与现有文献研究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盈余管理手段不同,文章发现了一种鲜被提及的盈余管理手段一—操纵少数股东损益以提升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研究发现,当公司有强烈盈余管理动机即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发生微亏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与归属于少数股东的ROE的差额与上年相比显著扩大,说明公司有可能将集团亏损转移至非全资子公司,以避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ROE出现亏损。这一效应在少数股东权益比例较大、母子公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信息不透明度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时更为显著。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讨论的是在某一个期间企业如何把“蛋糕”做大或做小,而少数股东损益是在给定“蛋糕”大小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切“蛋糕”来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扭亏为盈。这是一种新的盈余管理范式。文章的发现丰富和拓展了盈余管理手段的相关文献。

  • 经济波动、增长与实际产出水平——马克思—谢克的视角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07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经济波动与增长是经济主体创造价值、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针对经济波动与增长问题,理论层面通过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视角建立国民经济再生产的两部类模型,结合谢克的最大扩大再生产原则构建马克思—谢克视角下的实际产出水平的量化指标体系,发现当两部类的投入与产出的分配比例相协调时,部类利润率相近,部门利润转化为社会平均利润,实际产出达到峰值;经验层面通过投入产出表等数据测算了中国和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的实际产出水平,发现中国部门生产投入较为充足,长期拥有较为稳定的资本投入,当前正处于创新发展驱动实际产出水平提升的新阶段。通过对美、英、日、法四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国际比较,本文发现在投资与积累适度、实体经济稳定的基础上,我国必须经历由多层次生产并存向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发展高水平经济的过渡时期,引导生产要素向高质量产业转移。

  • 供需结构失衡与政策优化路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10

    摘要:本研究从商品的基本属性出发,对供需各要素进行深入剖析,构建"工资-税收-利润"三元结构模型,揭示商品市场深层矛盾:当总供给(工资+税收+利润)与总需求(工资+税收)的平衡机制被打破时,累积利润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引发系统性风险。研究发现:1. 利润的“变色龙属性”通过投资形态与货币形态的周期性转换,成为经济波动与供给过剩的本质动因;2. 外购要素的双重价值转移特性在剔除重复计算后显性化供需失衡;3. 市场经济内生矛盾导致传统调控手段难以根治供给过剩。基于此,提出“公用劳动价值独立货币化”创新方案,构建总需求补偿模型(总需求=工资+税收+公用劳动价值)。其创新性体现在:1. 发现了供给需求的生发机理及利润的“需求真空”属性这一经济周期本源;2. 构建了价值补偿的市场化实现路径;3. 实现了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动态统一,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 供需结构失衡与政策优化路径——基于“工资-税收-”框架的理论重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8

    摘要:本研究从商品的基本属性出发,对供需各要素进行深入剖析,构建"工资-税收-利润"三元结构模型,揭示商品市场深层矛盾:当总供给(工资+税收+利润)与总需求(工资+税收)的平衡机制被打破时,累积利润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引发系统性风险。研究发现:1.利润的“变色龙属性”通过投资形态与货币形态的周期性转换,成为经济波动与供给过剩的本质动因;2.外购要素的双重价值转移特性在剔除重复计算后显性化供需失衡;3.市场经济内生矛盾导致传统调控手段难以根治供给过剩。基于此,提出“公用劳动价值独立货币化”创新方案,构建总需求补偿模型(总需求=工资+税收+公用劳动价值)。其创新性体现在:①发现了供给需求的生发机理及利润的“需求真空”属性这一经济周期本源;②构建了价值补偿的市场化实现路径;③实现了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动态统一,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 再议马克思的商业资本理论及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商业活动持续创新发展的背后,马克思的商业资本理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这一理论的科学认识与正确解读,关系到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通过回归《资本论》原文并系统梳理马克思的商业资本理论,结合脱离原典理论后容易产生的认识误区,厘清了作为商业资本最重要的“亚种”的商品经营资本与作为产业资本过渡形式之一的商品资本的实质性差异以揭示商业资本的特殊重要性,分析了商业资本本质职能的实际体现;同时结合基本经济制度,阐释了商业资本介入情况下的新变化及其潜在影响,并系统考察了商业资本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与产业资本之间的关系,为流通领域的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启示。

  • 分配制度的基本逻辑和路径选择——以公司法与会计规则协调为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利润分配是公司资本制度的关键环节,也是将公司法与财务会计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当前分配制 度建立在资本维持原则下,仅仅依靠账面数额无法保障对公司资产的准确测算,也无法准确判断公司是否具备真 实的偿付能力。并且,《公司法》将资本公积修改为可以弥补亏损,或许是在变相允许将股本溢价向股东分配,这 可能影响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甚至影响企业的财务运转,需要在会计处理方面进行配套制度的完善。 为实现利润分配制度下公司法与会计规则的协调,应降低法定公积金提取上限,并将“历年累计利润”纳入分配范 围。最重要的是在资本维持原则的基础上引入偿债能力测试这一套事后规制模式,构建一套具体的指标,是否符 合该测试由董事进行判断,给予董事基本的判断标准,综合考量资产负债表测试、现金流量测试、资本充足性测 试,完善配套会计规则,并建立起相应的责任体系,要求违反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董事承担赔偿责任。

  • 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基于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理论思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07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即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下,由于剩余价值率与资本有机构成之间存在确定性的关系,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利润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由此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但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得剩余价值率的变化呈现出新的趋势。随着数字资本主义对“劳动行为”的扩展,数字剩余价值的生产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新形式,其与传统的剩余价值生产共同组成了数字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又因数字劳动的体量巨大,全社会被剥削程度大幅提高,进而导致数字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率与资本有机构成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更难以窥见。这似乎为资本主义利润率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反向”的可能,也为资本主义找到了“新生”的可能。然而事实上,即使利润率能够不降反升,数字劳动生产的一般数据也只作为生产资料存在,并直接投入扩大再生产,这并不能改变资本的运作逻辑,反而会进一步扩大资本积累,导致更严重的数字资本垄断。本质上,数字资本主义是资本为寻找新出路而创造出的新形态,最终只会进一步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改变资本主义走向消亡的历史命运。

  • 重思“夺回固定资本”——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率的视角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迈克尔· 哈特和安东尼奥· 奈格里认为,随着非物质劳动取得相对于传统劳动方式的霸权地位,资本增殖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日益依赖从事非物质劳动的劳动者,为不同形式的主体性革命实践开辟有利条件。鉴于此,他们号召劳动者“夺回固定资本”,强调取得对非物质劳动产品和技能的控制权,以之与资本展开斗争。然而,方兴未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这种斗争方式的可行性构成严峻挑战:一方面,资本家能够通过将非物质劳动技能对象化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压制非物质劳动者的反抗;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激活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起反作用的多种原因,从而巩固资本的统治地位。因此,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进展和应用现状,重思哈特和奈格里的“夺回固定资本”思想,澄清其理论预设和现实界限,对于把握资本主义在人工智能时代表现出的最新特点和演变趋势,探索新的反抗资本的可能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健康评估:理论与实践探索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利润健康评估理论模型,该模型通过融合信号传递与代理理论,结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从四个不同维度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此模型超越了传统的盈余管理分析框架,专注于揭示上市公司的整体盈余状态,旨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管理层动机问题。选取2018—2022年中小板民营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应用此模型,识别出在2018—2023年间被证监会处罚的中小民营企业中,有85.7%的样本处于利润健康的较低水平,这一发现进一步加深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健康状况的理解。利润健康评估模型不仅丰富了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为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评估工具,也为将来在不同市场和行业中应用此模型,以及重新审视盈余质量评估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 考虑知识共享的服务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针对由单一服务提供商和单一服务集成商组成的服务供应链,本文在服务供应链定价中具有Stackelberg博弈情况下,分析了在非合作博弈情况下的定价策略和有知识共享情况下服务供应链的员工合作决策行为的定价策略,并对两种情况下双方的定价和利润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知识共享可以实现共赢的结论。希望本研究成果可以为服务提供商和服务集成商在产品定价、知识共享等方面的科学合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时间指导。

  •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农村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73家农村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法测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同时使用文本挖掘法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GMM模型验证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影响,并借助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其作用机制。结论表明:从整体上看,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从作用机制上看,在互联网金融对成本效率的整体影响中,有80.51%是通过恶化存款结构的间接渠道实现的;在互联网金融对利润效率的整体影响中,有 61.11%是通过缩窄收入来源的间接渠道实现的。

  • 短债长用影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吗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摘 要】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短债长用这种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2003—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短债长用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短债长用的程度越高,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相关性越强,而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越弱。机制检验表明,加剧经营风险是短债长用影响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价值相关性的作用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产权、处于成长期、高盈余质量和低代理成本可以削弱短债长用对投资者信心的负面影响,从而负向调节短债长用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关系。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经济后果,对理解短债长用、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完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