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7-03
摘要: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归宿,体现出对历史课程所承载的培育和涵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看,情感培育与家国情怀的问题大家已经足够重视,甚至可以说理解也足够深入,但从实践看,虽然青少年情感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问题并非历史学科一科的问题,但通过对学生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现状远远达不到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仍亟须我们重视并大力提升。以下是笔者基于自身教学或者日常听评课中的反思对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素养培育进行的深入思考,请教于同行。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先行现代化国家的“翻版”,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实践的“再版”。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擘画的“三步走”战略,围绕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方向等问题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对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基于高校思政课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社会历史情境中把理论讲深,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理论的科学性中认同理论;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动中把理论讲透,让学生在真切体悟理论的生命力中信仰理论;在理论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相互作用中把理论讲活,让学生在认识理论的指导力中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践行思政课传递的理想信念、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实践智慧、奋斗目标。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从“家”“国”二字的文字学渊源看,“家”“国”表示的是大小级别不同的治理或管辖地域,但在此范围大小不同的地域中都有相似的政治架构和社会功能。这是家国同构的基本含义。家国同构与家国一体是家国情怀的政治与思想基础。家国情怀的文化内涵,既包含通过移孝作忠把在家尽孝的情感转化为为国尽忠的这种个人对国家的自下而上的道德情感,也包含通过爱民如子使为政者治国如家这种国家对个人自上而下的道德责任。“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家国情怀在当代处理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思想结晶和升华。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幸福的奥秘在于“生活关系”,在于“美善相乐”的人际建构。幸福亦是一种自足的状态,是在人的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达到某种和谐与完满后的美好心理体验。古代敦煌人追求身体康健、福寿绵长的个人幸福,追求家庭和睦、万事顺遂的家族幸福,追求团结互助、国泰民安的社会幸福,他们既注重“生”,更注重“死”。他们所崇尚的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集体的;是更广泛群体的追求与向往,注重生命活动、崇尚生命价值的幸福。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2-0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施补华的西域诗颇具代表性,尤其是其在南疆布鲁特部巡边时的创作,客观反映了柯尔克孜族的民俗风情和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既是同时期文学作品中少见的多民族文化记忆瑰宝,且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其他诗人所不及的。施补华的西域诗以南疆回部、布鲁特部所处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书写对象,以天山、昆仑、瀚海、红柳等地域性意象展现雄奇瑰丽的西域风光;通过对回部、布鲁特部民俗风情、文化样态、生产生活方式的细致观察和摹写,展示了边疆地区各民族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凝铸在各民族精神深处的疆域认同和家国认同,也传达出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思政课教师必须厚植家国情怀,这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必然,也是育人传道角色定位的使命召唤,还是百年变局与战略全局的时代要求。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内在蕴含着“正己立德,怀德自重”的修身准则、“厚植家德,纯洁家风”的齐家之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宏大格局。思政课教师厚植家国情怀要做到知行合一、躬行实践,学习和感悟家国情怀的丰富内涵,传承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精神基因,在制度养成和风尚引领中提升精神境界,努力成为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8-15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家国一体、舍生取义和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品质,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从理论渊源之维看,中国共产党家国情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家国情怀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思想精华。从精髓要义之维看,中国共产党家国情怀蕴藏“民族复兴”的圆梦情怀、“造福人民”的初心情怀、“实干兴邦”的奋斗情怀、“以身许国”的无我情怀和“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从价值意蕴之维看,中国共产党家国情怀具有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强民族复兴的凝聚力、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鲜明底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价值。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澳门与内地是守望相助、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澳门华人的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持续性情感,长久以来经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浸淫,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随着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在澳门的逐渐传播与接受,澳门华人的“家国”情怀也经历了从传统王朝国家观念向基于中华民族认同的现代国家意识的转变。抗战时期,“毁家纤国”成为澳门华人理所担当之责,澳门民众通过“话语-行为”机制来表达自身的家国情怀。由于澳葡当局执行“中立”政策,澳门华人的家国情怀表达在内容和载体上,不得不因应澳葡当局的政策变化而进行相应调适。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6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基于全景视角提出整合框架,旨在对自愿型环境规制进行全局性的研究和深入细节的探析。首先,对现有文献进行整体分析,构建企业自愿型环境规制应用研究的“前因—过程—后果”全景视角下的研究框架;随后,围绕这一框架,深入探究企业自愿型环境规制应用前因、过程、后果以及自愿型环境规制有效性等研究主题的成果与不足;最后,提出拓展现有理论、完善现有研究、注重系统视角和结合中国情境四点研究展望。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7-09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的生成,以祖先崇拜和师法先公先王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持久性。举贤授能的用人机制,使家国情怀具有广阔的覆盖面和生生不息的活力。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具体表现为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甘于抛舍自我的牺牲精神和心怀大局的坦荡胸襟。以群体为本位的价值观,使家国情怀把公忠作为基本取向。深重的忧患意识,使得家国情怀具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睿智。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颁布、2001年施行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其进行了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研究,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相关概念、立法意义、立法目的、实施保障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加深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规范汉字”等概念的认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现有研究还存在法学专业研究不够深入、对法治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研究方法创新不够等方面的不足。为改变法学研究者鲜有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研究的困局,今后应在增强法学专业研究、提高对法治实践的指导性、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继续强化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法律解释研究,继续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法学专业化、法治实践化及理论多元化,是对深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研究的前瞻思考,让更多法学研究者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研究产生兴趣并投入更多精力,不断丰富法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