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26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数据安全风险除数据本身泄密以外,更包括数据关联分析和情报生成与感知后带来的隐性安全风险。为解决公共数据开放衍生的开源情报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矛盾,需要实施隐性数据安全风险治理,从而健全国家数据治理体系、保护国家数据主权。[方法/过程]基于后果主义下的风险管理建立分析框架,梳理出隐性数据安全风险治理的行为流和认知流。基于对隐性数据安全风险的本体认识,全面分析其表现形式和生成逻辑,为构建针对性治理机制提供思路。[结果/结论]隐性数据安全风险具有隐蔽性和随机性的样态特征、转移性和扩散性的运动特征、场景性和累积性的环境特征,基于认知、利益、制度和技术的生成逻辑,在暗数据、数据汇聚、数据挖掘、数据画像、数据权益、隐私计算等方面表现出安全风险。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7-27
摘要:本项研究梳理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科学分析和基本判断,认为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导致意识形态领域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较为隐蔽,但影响深远、危险性较大,全党上下要主动作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向,归纳总结了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特征及成因。认为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成为风险高发区,而防控机制、传播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敌对势力、竞争势力加大力度进行思想渗透,影响了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各领域风险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复杂多变,导致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难度不断增加。结合以上分析,从建立主动指导引领机制、风险研判评估机制、风险预警处置机制、风险化解控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的防控机制对策。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0
摘要:[目的/意义]AIGC背景下虚假信息对数据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探讨如何对其进行治理对保障数据安全、发挥AIGC的数据价值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基于AIGC背景下虚假信息的成因、数据安全挑战及规制现状,深入分析虚假信息的生成与传播机理,通过结合法律规制、技术规制和机制建设三个维度,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的治理策略,构建了从源头到传播的全链条治理框架。[结果/结论]应制定相应措施应对不同阶段的虚假信息,在生成阶段强化数据质量控制,在显现阶段实施实时监测与动态筛查,在传播阶段建立多元协同机制。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然而近年来,涉及政治安全风险、治安刑事安全风险、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和种族宗教文化风险等因素的多起中国留学生的安全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海外留学生之所以容易成为合适的犯罪目标,是因为海外留学生外貌特征的易发现性、行为习惯的可接近性和可预测性、经济条件的高价值性所造成的。优化日常行为模式、加强留学生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强化双边领事条约以及构建协同预警与应急机制等策略可以降低留学生成为犯罪目标的风险,保护中国海外留学生的安全。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2-1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随着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医疗档案作为医疗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智慧医疗时代医疗档案的信息安全现状、面临的风险及相应的管理策略,为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建议。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摘要:[目的/意义]针对边境安全风险对抗中认知渗透的机理进行研究,厘清认知渗透对边境安全带来的影响,明确如何利用认知渗透的机理指导边境安全情报感知响应。[方法/过程]在对边境地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情报感知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提出边境安全风险对抗中认知渗透的运作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边境安全情报感知-响应策略。[结果/结论]边境安全风险对抗中认知渗透的运作机理由认知渗透衍生的场域、认知渗透干扰的安全结构、认知渗透的手段工具组成。可以采取三种情报感知-响应策略,应对认知渗透:建立认知渗透的风险信息溯源机制、利用“认知计算”技术、在认知对抗中实现精确的认知塑造。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档案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但是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探究档案“安全性”概念的“范式转变”及其带来的档案数字化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档案数字化的安全风险因素,提出加强档案数字化安全的措施。作者认为,在“范式转变”中,合作与信任原则成为新的范式。在此条件下,对于数字化档案的安全性保障策略,就需要政策制度、跨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共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个人信用数据是包括个人信用信息及其通过算法处理而形成的信用产品的集合。智慧服务下,个人征信平台将用户个人信用信息处理为数据产品,进而向用户供给,便于用户提高信用能力并获得收益。然而,平台基于片面逐利的有限理性,破坏数据产品可用性与可靠性等安全要素,从而降低了用户对智慧服务的价值感知度和参与度。对前述风险的应对应有利于稳定用户收益预期,进而赋能于服务开展及征信等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协调和实现主体需求。立足于服务背景下的数字生态体系中数据安全、用户收益、服务提质等需求间的强关联,应用协同治理理论,建议平台发挥服务中的关键节点作用,拓展平台理性,与用户协同应对风险,从而通过保障用户收益来提高其对服务的价值感知度和参与度,进而促进产业发展。依据前述对策,个人信用数据的安全风险协同治理应当由平台主导:通过管理协同,回应各层级需求、优化各层级权限,促使内部各层级合作、提高数据安全管理及产品供给的效率,创造收益条件;通过协同决策,强化用户参与个人信用数据安全治理决策,拓展知情范围、引导用户参与,由此实现收益;加强服务协同,配合用户监督并拓展自身理性,提高产品可靠性、增强产品可用性,从而保障收益。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基于贝克“风险社会”在当代的具象化体现——“元宇宙”为切入口,借鉴布迪厄“资本—惯习—场域”的实践分析视角,按照“要素—制度—结构”的逻辑对虚拟数字空间中的公共安全风险进行逐层解构,创新性提出虚拟数字空间的“场域治理”框架:首先,在要素风险治理层面,一是依托零信任安全架构的数据保护,二是围绕用户画像的数字身份控制,三是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资产管理,从而实现制度与技术的同构整合;其次,在制度风险治理层面,应基于数字孪生层与数字原生层实行法治的“分层治理”,应依托公共理性与道德约束实行德治的“柔性治理”,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最后,在结构风险治理层面,既要规范数据伦理,实现深度学习的伦理转向,又需注重价值敏感设计,实现智能算法的人本转向,最终完成工具理性的价值回归。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 意义] 数据要素流通的治理体系与政策研究是当前中国数据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探讨其流通的政策制定与治理体系,对于中国把握数据流通安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过程] 首先,本研究立足于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安全可信、自主可控的现实要求,从数据主权、数据市场、数据流通3 个层面进行数据安全风险分析,提出数据要素市场风险治理对策的“安全- 公平- 效率”三角架构;其次,面向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政府主导、平台主营、企业主体、用户参与的特点,借助协同共治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要素市场多方协同共治模式框架;最后,基于数据要素市场治理的三级体系、五维标准,提出了安全治理与可信生态体系及数据跨境流通的国际数据治理规则体系对接方法,并构建了面向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市场的中国特色治理体系。[结果/ 结论] 面向数据主权、数据市场、数据流通中的安全风险,应对数据主权纠纷与流通市场运行态势开展识别与监测,建立政府主导、平台主营、企业主体、用户参与的多方协同共治模式;在对数据要素市场进行评估时,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专家意见与客观数据相融合、目标与成果相对照的混合评估方法;针对不同数据类型,应分级分类厘清控制边界和使用范围,明晰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同时建立数据确权平台,对数据服务主体、数据流通过程、数据流通规则等进行审核及登记认证,确保数据流通的规范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经验数据表明,食品安全风险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规律性关系。从食品安全风险来源及其形成机理出发,提出食品安全风险的库兹涅茨理论假说及其在地域空间上的相关性假设,采用网络大数据挖掘工具采集2005一2019年间主流网络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食品安全风险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保守估计在人均GDP15172元(按照2005年基期价格折算)附近,当前我国大多数省份已经越过“倒U型”曲线拐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数量开始进入下降阶段;食品安全事件存在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城市化水平和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对本省(区、市)事件发生数量具有负向影响,而农业产值则会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形势与当前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关,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快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努力提前跨越食品安全风险“拐点”。此外,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彰显出食品安全风险跨地域合作治理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跨地域合作治理机制,尤其是要以加工食品风险在供应链条上的跨地域流动与食用农产品风险的累积性为重点,健全食品可追溯体系,协同治理食品安全风险。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 2025-01-22 合作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技术突破,同我国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实现碳中和下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技术与解决方案。 作为典型的颠覆性能源技术,氢能与储能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关键技术的突破,也受到市场机制、政策工具等管理决策的激励和约束,而由此形成的电—氢—电、用能终端替代等创新模式也会给市场运行与政策设计带来新的问题。聚焦氢储耦合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态势,针对当前氢储规模化应用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从技术竞争、减排效益、市场与政策激励、安全部署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搜集整理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刊发的与氢储相关的3302篇文献,识别了未来氢储领域的潜在研究方向,包括技术演化与扩散规律、“氢储+”市场机制、协同减排潜力、产业安全风险等,并通过热力图划分出各方向的发展程度与相关程度,凝练出各方向未来值得探索的典型科学问题。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行政与法》
摘要:数字基建是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安全与稳定运行构成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的重要基石。城市数字基建安全风险具有表现形式的陌生性与非预期性、影响效果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影响后果的极端性与跨界性,是无法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或社会控制予以解决的公共风险。由城市政府履行数字基建安全风险规制的行政任务和承担规制责任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在规制主体架构上,需推进党委领导下跨部门、跨区域的政府协同,以内在价值统合和外在制度重构推进数字基建安全风险的公私合作规制。数字基建安全风险规制还需推进面向规划、建设和运营全周期的过程性规制,关注风险规制活动的整体性、动态性和预防性。面向行政过程的法治构造和多阶动态规制行为形式的合目的性调控至关重要,可运用动态情景构建式、包容审慎式监管等新型规制措施,推动构建“整合一协商”式合作行政程序、虚拟物理双空间规制、容错纠错的问责制度设置,以期实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韧性城市治理目标。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AI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推动智能时代的同时伴生安全风险。但既有研究对AI安全风险的认知局限于一般社会风险治理视角,缺乏底线性思维。为弥补研究局限,提出AI领域“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极端安全风险隐喻,基于风险社会“自反性”现代化的理论视域构想AI安全底线设计。在阐述AI极端安全风险“黑天鹅”与“灰犀牛”的双重形态以及“认知不对称”与数字“蝴蝶效应”的生成逻辑基础上,提出AI安全底线设计的三大基准性考量,一是透明性基准,回应认知困境与事后追责难题;二是预防性基准,意在进行底线防控与常态可控;三是阻断性基准,思考风险传递与代际公平。在三大基准指导下,相应进行安全底线设计的制度建构,一是围绕透明性基准进行算法黑箱透明、人机交互透明、数据流动透明的制度建构;二是围绕预防性基准进行安全阀值、最坏情形、冗余容错的制度建构;三是围绕阻断性基准进行阻断能源消耗、伦理债务、社会解构等代际传递风险的制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