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的分析——基于199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基于199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耦合协调水平的变化特征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年间,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耦合协调度均值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发展”向“濒临失调衰退”转变;且31个省(市、自治区)耦合协调度跨越了10个耦合协调等级,大多数省份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和“勉强协调发展”阶段,已实现协调发展的省份数量较少。从空间上看,我国农业发达省份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四大区域耦合协调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西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且区域间差异显著。由此提出促进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提高人才供给能力、调整人才供给结构、优化政策制度安排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等。

  • 东南亚国家FDI投资环境水平测度及分析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经贸投资合作日益加深,中国对东南亚直接投资额不断上升且呈长期趋势,区域间合作的深化也使得我国对东南亚地区投资更加便利,这些均与东南亚地区区位优势及投资潜力有一定关系。本文采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对东南亚主要六国2006—2020年数据进行评价体系构建,最终得出经济、金融、社会、政治、自然、技术六个环境系统得分,并对该地区总投资环境水平及各系统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给出相应建议。结论如下:自然环境对东南亚地区投资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政治、经济、金融与社会环境;投资环境得分最高的国家为新加坡,除了社会环境外,其他环境系统得分均远高于其他国家,得分最低的为菲律宾,且其各系统得分均最低;各国自然与政治环境系统差异较大;时间变化上,各国投资环境水平均为上升趋势,其中印尼增速最快,泰国增速最慢。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测度及区域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现代化等五个维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各省2011一2022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测算方式,实证检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演化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全国及各地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的总体差异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的总体差异重点来自地区内差异,且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率呈逐步增长的态势。全国及各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均不具有o收敛特征,但均支持β收敛机制。

  • 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影响的时空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地理学的时空角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不仅可为科学认识两者的关系提供一个新视角,还可为制定地区差异性的共同富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全国260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有效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Dagum基尼系数、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时空差异与时空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时空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空间聚集特征显著,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各自的总体差异均较小,东部地区内部的共同富裕差异最大,且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之间的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效应,呈现出带状分布且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最强的影响一直位于长三角地区。

  •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Theil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演进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乎不高,且呈现先东部地区,再中部、西部区,最后是东北地区的阶梯式下降分布;同时,以“L-L"和“H-H”集聚为主;Theil 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差距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发现,科技创新能力、第三产业比重和政府环境规制是影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 绿色物流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及引领战略构建——基于韧性经济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经济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在经济萧条却蕴含生机的后疫情时代韧性经济逐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元素。以我国长江经济带为研究主体,利用沿江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韧性经济视角构建绿色物流引领功能框架,设计绿色物流引领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数据处理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计算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度。结果发现,在时间上,2012-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较慢,经济增速变化不大:2014-2015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但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的高速发展态势。细观之下,绿色物流引领下的从业企业韧性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持续增加,供应链结构性发展的贡献度保持稳定,物流业绿色发展的贡献度明显偏低,总体呈现出重产业发展、轻绿色发展的特征。在空间上,各区域差异较大,主要呈现出长江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上游次之、中游相对滞后的不均衡空间格局。为更好地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同行业物流企业及其他从业企业均衡化、绿色化、特色化发展,应基于韧性经济视角,构建包含纵向引领战略、横向引领战略、聚焦引领战略三大核心分战略,供应链全链条采用先进绿色物流技术、加强供应链信息平台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树立绿色发展意识、构建绿色制度环境、改进完善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引导物流企业低碳化转型、制定绿色物流发展规划、深化绿色物流人才培养八个具体方面的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引领战略。

  •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乡村振兴战略需坚持的主要原则之一。而西南地区对实现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收集整理西南地区2002-2021年相关数据,对比变异系数法、熵值法以及CRITIC权重法构建最优西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得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各省与子系统进行时空差异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建议。研究发现:在评价西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五个系统中,环境系统权重最高,其次是经济系统与资源系统,社会系统与人口系统占比最低;2002年至2021年间,西南地区整体与各省、各子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环境系统波动最大;各省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变化方面,四川省自2006年后常年领先,而西藏排行波动最大,其余省份波动较小;子系统间对比可知,资源系统差别最大,人口与社会系统差异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