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差异化分析——以西藏G村和N村为例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以西藏G村和N村为案例,对比分析西藏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村无法消化过于庞杂的基层事务,推动治理单元上移,探索出科层制+网格化的治理模式;经济较为落后的乡村由于要素流失引起治理秩序失调,推动治理单元下沉,探索出“1+1>2"的治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乡村都发挥了自身主体性,不断探寻乡村治理的有效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形成了刚性制度,提高了乡村治理实效。

  • 破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 ESG 评级之惑: 分歧表征、差异成因及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摘要:兼具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共担的 ESG 评级,构成了以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推进实体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然而,很多评级机构的 ESG 评级结果或形式存在差异,呈现出 ESG 评级分歧现象,尤其在国内评级机构、非专职型评级机构之间分歧更加明显。 同时,该分歧具有 典型的时空特征,在不同的时间、地区、行业间具有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的形成与 ESG 评级涉 及多主体、多维度有关,结合标准制定、披露要求、数据披露、数据采集、评分评级五个 ESG 评级 环节,可将差异形成的原因归结为理念维、数据维、技术维三个方面。 基于此,对于 ESG 评级分 歧的治理应从 ESG 全局出发,结合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明确信息人、信息本体、信息技术和信息 环境四个治理要素,遵循人本观、互动观、系统观和平衡观引领下的 ESG 评级分歧治理逻辑,为 提升 ESG 评级的决策价值、实现 ESG 评级体系与中国情境有机结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拓展 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法治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基于超常儿童教育的观察

    分类: 教育学 >> 比较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8-07

    摘要:超常儿童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对实现我国三大强国战略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美、英、德、日四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法治化进程和特征看,其法律性质兼具类别化、特殊教育和差异化教育属性,立法宗旨则有教育公平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双向侧重,其法制逐渐走向显性和专门化,同时不同国家的治理逻辑表现为强法治、综合性、强市场的多种样态,制度化进程有由显入隐和由隐入显的差异化路径。四国超常儿童教育法治化模式可归纳为:美国“联邦立法、州府主责、学区实施的强法治化治理”,英国“国家立标指导、多层资源供给、普特一体融合的强市场化治理”,德国“联邦引导、州府规制、学校主体、多元参与的综合性偏法治的共治机制”和日本“地方为主、国家为辅、官学民多元协作的综合性偏市场的共治机制”。建议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制度建设,设立国家级教育服务机构,重构学校教育体系,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建立国家主导、省级统筹、专业机构参与、学校自主实施的多元共治机制和国家专项支持,省级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投入保障机制。

  • 互联网平台经济垄断的类型学分析及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在数字化转型迅猛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平台经济成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平台企业借助数据和技术资源带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利用数据、算法和价格等工具实施垄断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现象,对经济发展、行业创新和社会福祉增长带来负面影响。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现象,在界定平台经济垄断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垄断影响对象和垄断工具两个维度可对平台企业垄断行为进行类型学分析。平台企业垄断行为可分为数据支配型、价格操控型、数据封锁型、价格托拉斯型四种垄断类型,通过案例可分析阐释不同类型的内涵和特征。借鉴数字治理生态理论的视角,有助于提出我国平台反垄断的理论体系和治理逻辑,平台反垄断的治理主体之间应利用所掌握的多种治理资源形成治理合力,并通过资源整合和功能互补促进生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