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自19世纪中叶,前现代的中国被迫与现代国际法系统接触,中国启动了认知及应用国际法、建设现代化国家、参与国际秩序建构的进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面临着前现代性积弊革除、现代性充实与确立的使命,并进而承担起反思现代性的偏差与不足、超越现代性的多重任务。此种历时性问题共时性解决的境况同样投射于国际法领域,成为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叙事主线和实践发展的长期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推动国际法走向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进程,保证国际法促进全球和平、合作、和谐,摆脱中国社会文化的前现代情境,弥补不了解国际法、不熟悉国际法、不善用国际法的课程;在现代国际法环境中完善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在国际法形成与运行过程中的参与性;检视、洞悉和反思既有现代性国际法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通过预防和避免其规范的负面表现与运行的消极后果来实现国际法现代性的超越,积极促进国际法的改善和提升,保证国际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对于文明的讨论绕不开“现代性”问题。但是“西方中心论”“自我修复论”“外在超越论”都无法解释和指导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对现代文明秉持“内在扬弃论”,其理论指向在占有资本文明面的基础上实现对文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这为探寻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可靠的思想资源。 中国现代性的现实建构历程从“选择现代化模式”到“创建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变迁,从“外源现代性”到“内生现代性”的深刻转型,从“现代文明在中国”到“中国式文明新形态”的现实飞跃,对西方现代性进行总体性重构、主体性重构、价值性重构、结构性重构和阶级性重构,构筑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辩证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23 合作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中既蕴含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又蕴含社会主义现代性的设想。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提供了实践空间。中国共产党通过辩证法的运用和历史理性的坚持,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初步建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社会主义现代性的价值规定,包括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上,坚持两者相统一基础上的价值理性优先;在个体主体与集体主体的关系上,坚持两者相统一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在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上,坚持劳动优先;在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上,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关于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正确理解,需要坚持民族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批判性与规范性相统一。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梳理现代性进程中的茶文化体系化建构,发现茶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和体系化建构与现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茶物质商品文化样态的全球化传播,得益于现代工业文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茶医学健康文化样态的更新,得益于现代植物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进步;现代植物学进展使得茶文化在西方各国的在地化传播更加具象化。与此同时,由于具备文化现代性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层次面相下的茶文化体系逐渐成为推动公共交往的有效载体、增进社会信任的互动媒介、赓续传统与记忆建构的文化符号,从而为现代社会建构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文化赋能。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继《观察者的技术》(Te c h n i q u e s o f t h eObserver )出版后十余年,克拉里出版了《知觉的悬置》一书。该书秉承了克拉里一贯的研究风格,用综合了自然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马奈、修拉、塞尚的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交代一种现代注意力的历史演进关系,聚焦于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人类之眼,并再次回归到对现代性景观的思考。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6-24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继《观察者的技术》(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出版后十余年,克拉里出版了《知觉的悬置》一书。该书秉承了克拉里一贯的研究风格,用综合了自然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马奈、修拉、塞尚的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交代一种现代注意力的历史演进关系,聚焦于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人类之眼,并再次回归到对现代性景观的思考。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6-24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继《观察者的技术》(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出版后十余年,克拉里出版了《知觉的悬置》一书。该书秉承了克拉里一贯的研究风格,用综合了自然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马奈、修拉、塞尚的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交代一种现代注意力的历史演进关系,聚焦于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人类之眼,并再次回归到对现代性景观的思考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作为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道德教化思想在传统与近现代社会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伴随现代化的发展,与传统相对的“现代性”在制度结构、价值理念与个体精神气质上引起的整体变化和秩序转型给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具体表现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裂、个体与共同体的疏离、规训与教化的悼反。但现代性的发展及其弊端的破解离不开其所植根的文化传统。荀子从重构社会秩序的现实出发来考察人与社会的存在,其教化思想内蕴着理性与情感互渗、个体与群体统一、规范与德性融合的价值特质,可以为当今社会的人格重塑、人与社会的秩序关系重构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构设某种普适的正义范式一直是西方政治哲学的终极诉求。传统正义范式因其绝对性与完备性的筹划而成就了正义的普适性要求,传统正义的普适范式却无从摆脱信仰悖论与哲学悖论。现代性发轫,确证普适正义的绝对性和完备性遭逢现代性祛魅,绝对性让位于相对主义,完备的伦理政治正义则被不完备的政治正义所取代,伦理正义蜷缩于个人的“袖珍道德”。无论是自由主义阵营抑或反自由主义阵营,无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抑或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均无法实现正义范式的现代性复魅。马克思通过对普适正义范式的现代性本源——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开辟出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前景,既超越了“正义理念”,也超越了“正义社会”,真正地实现了对普适正义范式的根本性超越。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通过对商品、资本和异化的分析,马克思以独特的理论路径对现代性进行了诊断。这种诊断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维度,包含着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关切、形而上学批判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总体把握。然而,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维度与后现代哲学具有重要的差异,它对现代性的批判并非导致碎片化的否定和颠覆。对马克思哲学的启蒙式理解或后现代性理解都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马克思是现代性的批判性重建者。他不仅完成了现代性的病理学诊断,而且对它的发生原因和未来前景进行了诠释,做出了预言,从而形成了一种健全的、超越性的现代性立场。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自制问题是反思、批判、预演生命个体行为与实践的基础性问题,也是美德伦理学复兴的奠基性问题。人类非理性因素在由外到内的占有与由内而外的表达过程中,天然地存在着僭越的倾向。自制即原始发生于生命个体内部理性对非理性因素的妥善安置,构成了个体成为德性的存在者并在生活实践中选择德性行为的重要前提。随着现代化运动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嬗变使得自制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了冲突性、复杂性和整体性样貌,这极大地加深了人类行为能否自制所面临的知识论困境与实践论难题。现代化运动既为人类带来了能够快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组织模式,通过激发欲望、扩大需要的方式促进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却也在资本逻辑的嵌入中不断地消解精神公共性,摧毁着人类神圣而崇高的精神家园。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自制是人们走向精神富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德性,无论人们是否认识、理解、承认、掌握,人的自制能力时时刻刻都给人以精神力量,帮助人类走上最符合其“类生命”的道路,帮助个体成为自由而自觉的目的论者和正当的行动者。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中国化的探索进程揭示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必然性。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展开了辩证批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历史依据。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同时,提出了重构人类新文明的现代性方案,对未来文明形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筹划,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现代性建构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展开过程,深刻回答了“中国现代性何以建构”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创造”的重大问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提供了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现代性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类型,凸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现代性内涵,实现了对现代性文明的内在超越,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文化的再生既非发于自然,也不是可以肆意干预的社会现象。它首先面对着“谁之再生”的当代悖难。文明和文化的“再生”主要是一种现代的现象,它因此也面对着现代人普遍的困境:那就是人工完美再造了天工,使得一部分被保护的文明和文化得以在表象上延续,同时又加快了更多的文明和文化走向实质衰亡的步伐。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20
摘要:随着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的增多与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规模日益庞大。借助记忆维度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对其适应问题进行全方位考察,认为移民乡土记忆呈现“断裂中延续”的特征:原有生计、交往、仪式记忆的断裂使其面临资源禀赋丧失与生计知识失灵、族群关系阻断与内部离散、精神匮乏与情感失联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延续着的乡土记忆出现脱嵌于城镇社区的景象,由此引发市场就业边缘化、交往内倾与外在区隔、社区规范失序与认同缺失等问题。要化解移民转型适应过程中的双重困境,需从“记忆弥合”的路径出发,借助社会记忆的再生产机制,完成外援与内源协同的生计记忆再生产、群体与共同体互嵌的交往记忆再生产、自治与他治融合的仪式记忆再生产,以回溯“过去”达成对“现在”的自我定义,从而实现移民现代性适应的平稳过渡。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05-17
摘要:小说批评理论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牧区的生产生活方式,牧区被全球性风险渗透,产生了日益突出的、复杂的现代性风险问题,牧民负债、草原退化成为牧区发展遇到的核心困境。基于田野调查,以风险社会理论和现代性理论为框架,分析牧区风险的形成和演变机制,探讨牧民在应对全新的生存困境时展现的主体能动性,尝试为理解牧民在当代社会的生存韧性和局限性提供新的学术视角。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本文试图从艺术和政治的关系维度入手,对前卫艺术进行新的界定:有三种前卫并行于现代性以来的艺术史长河中,一种是政治前卫,偏重于政治上的引导和教化;一种是美学前卫,偏重于形式美学上的逻辑演进;还有一种是历史前卫,它介于政治前卫和美学前卫之间,力图在二者之间做出一种辩证调停,以此来反思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也是当代艺术最根本的追求。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本文试图从艺术和政治的关系维度入手,对前卫艺术进行新的界定:有三种前卫并行于现代性以来的艺术史长河中,一种是政治前卫,偏重于政治上的引导和教化;一种是美学前卫,偏重于形式美学上的逻辑演进;还有一种是历史前卫,它介于政治前卫和美学前卫之间,力图在二者之间做出一种辩证调停,以此来反思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也是当代艺术最根本的追求。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治安由“管”到“治”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治安治理也在随之进行现代化。治理过程中,治安治理理念与治安治理实践相互作用,不断推动治安治理现代化发展。作为治安治理的结构要素的治安治理理念、治安治理主体、治安治理方式在治安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这些特点不仅阐释了治安治理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治安治理现代性的丰富意涵。我国的治安治理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其现代化还在继续,现代性持续增强。未来我国治安治理要在依托强制性手段和惩罚措施的同时,引导公众树立治安意识,强化公众参与治理能力建设,规范公众治安治理权力,形成治安自觉,助推治安治理效能的发挥。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1-21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现代性是资产阶级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沉疴顽疾”,也是当代哲学的重要时代课题。虽然“现代性”这一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尚未以系统形式被提出和讨论,但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确已深刻揭示了现代性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历史生成过程。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最高理性,资本逻辑是现代性的本质表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社会现代性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非人化”,并进一步证明了雇佣劳动导致人的物化和工具化。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现代性的批判,图绘了社会主义的独特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