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神思》在《文心雕龙》之“下篇”中占据核心地位。刘勰所谓之“思”,实包含内外两面。“思”之内关乎“意”,“思”之外形诸“言”,二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却并无决定性关系。《神思》全篇均围绕着“思”之内外两面展开,而《文心雕龙》的“割情析采”部分(《神思》至《总术》,共十九篇),亦环绕着“思”之内外结撰而成,且分为两个层次:《神思》《体性》《风骨》三篇为枢轴,《通变》至《总术》十六篇则围绕着枢轴从宏观、微观等不同层次展开作文指导。通过对《文心雕龙》“神思”的准确分判,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神思”这一概念的所指与文学批评史价值;还能使“风骨”之意涵得到准确疏通:“风”与“骨”即“思”之内外两面得到妥善发挥后的效果;更能明晰“割情析采”十九篇之两层结构。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创意写作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对经典文论范畴的借鉴,“范畴阐释”是打通这一路径的关键。“神思”作为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对传统文学构思、文学想象影响甚大,藉以“范畴阐释”方法在“理解解释-应用”三重解释学维度上重新释读“神思”文本,探祈其创意构思价值,透视“神思”在小说创作中的构思心态、积学妙想和心物统一论的有益启示,进而为中国特色创意写作理论的成熟和壮大提供助推力量。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史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中国特色的创造力理论需要激活传统文论资源。区别于西方心理学取向的创造力研究,《文心雕龙·神思》通过“天人合一”的本体论框架,以直觉思维与意象运思为认知特质,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本土特征的创造性思维范式。本研究运用教育哲学阐释,揭示了“神思”的关键准备是通过“虚静”来实现“志气”对于内在之“神”的滋养,以及通过与内在深层自我的贯通来实现以“辞令”为主的审美超越,获得“思一意一言”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个体的内在之“神”逐渐与外物融为一体,实现“主客一体”的状态,从而将个体引向“神与物游”的精神境界,达到“神思”的入境状态。这种以气韵涵养为根基、以意象运思为特征的创造模式,为当代教育突破工具理性桔提供了传统智慧,其强调了人文创造思维的持续与稳定性特征并拓展了人文创造的深刻性内涵。本研究也为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教育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