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形的囚笼:平台资本主义生命规训的政治批判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平台资本以生命政治的规范性权力为基点,通过对劳动时间的连续性占有、个体行为的算法化调控以及生物数据资源的资本化整合,建立起对平台生命的系统性规训。一方面,平台劳动者的工作过程与用户的生活时间在规训中被功能化与商品化,个体生命的自主性逐渐被平台逻辑所侵蚀;另一方面,个体价值被资本逻辑消解,重塑为算法治理与数据生产的附属环节,个体生命在无形中被平台资本重新定义为“数字齿轮”。对平台资本主义生命政治规训的批判性反思表明,平台规训不仅削弱了个体的自主性,还在价值认同上使个体逐渐依附于技术性规则与符号性反馈。推动数据伦理的建构、劳动权益的保障、平台治理的多元以及数字主体的重塑,将成为抵抗这一生命政治规训、实现个体解放的关键方向。

  • “自我治理”的双重本体——的晚期斯多葛学派研究中的家与自我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自我治理”是福柯晚年的研究议题。他将西方古代自我治理史分为古希腊、希腊化和罗马、基督教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对于批判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过度治理、对其进行“反引导”,有着特殊的借鉴价值。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自我治理观念以晚期斯多葛学派为典型。“自我治理”者以夫妻关系为载体来实践“自我主体化”,建构独立于外部环境、以相互平等和尊重、互相施爱的“生存忠诚”为根本特征的“婚姻生活模式”。斯多葛学派将夫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理解为“理性之爱”,即将爱、责任建基于“自我”之表征的理性和美德,不为外部条件所动。字面上看,斯多葛学派笔下的“自我”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者,家庭与朋友、公职被并置为身外之物,但伦理主体以“理性之爱”来履行家庭责任,实则神似原始儒家的“古之学者为己”主张,故而在显性的自我本体之外,不经意地托举出隐性的家本体,实现了“自我”与“家”在根本立场上的和谐。

  • 生命的驯顺与保存:与斯蒂格勒技术观的思想分野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当代欧美左翼思潮中,福柯奠定了以阐明技术与生命的关系为基础来反思现代资本主义的传统。他认为,技术话语体系以开展治理活动为名驯服生命,人类传承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传统的方式在于摆脱技术话语控制进行自主言说。相比福柯,斯蒂格勒更强调技术工具与技术语言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技术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保存记忆的功能,但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无限加速使其原有功能失效,生命由此遭遇保存危机,因此,传承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在于重新定位技术的历史功效。从福柯到斯蒂格勒,欧美左翼思潮在“技术—生命”叙事上形成了两种路径,体现出当下欧美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

  • 晚期新自由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与主体性关切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权力/知识框架是福柯对新自由主义进行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基于这一方法论,福柯创造性地发展了法国科学史中基于“断裂”概念对科学作为普遍真理的质疑,关注知识起源和普遍化过程中的偶然性以及知识与权力的互动。通过考察新自由主义的断裂特质,福柯揭示了其起源的偶然及逻辑上的混乱,消解了其作为真理的地位,并进一步表现出对主体命运的关切。主体被作为“权力/知识”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做了专断的定义和规训,成为臣服的主体。但是,如果对这种专断的真理和权力体系进行反叛与断裂,就有可能指向能动性的主体的重建,并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 的调查实践与谱系刍议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8-16

    摘要:调查是米歇尔·福柯一度在实践中运用并在理论上反思的一门技术。在组织性实践方面,福柯领导监狱信息小组围绕监狱问题开展一系列“难以忍受-调查”,从而支持了法国公众变革现行压迫制度的集体政治斗争;在谱系学反思方面,福柯主张调查是见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以及中世纪末期行政国家需要之中的知识-权力形式。尽管福柯旨在统合它们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各自取得一定成就,做出一定贡献。正是透过这些成就和贡献,我们得以窥见福柯的调查实践与谱系在现时代的可能价值。

  • 《性经验史》的“越界”思想论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论 发布时间: 2024-08-08

    摘要:福柯将巴塔耶根据人的“动物性-禁忌”张力关系模型所建立的人之行为与思想“越界”的社会理论扩展到自己所建构的知识-话语关系模型之中,认为知识-话语间越界与反越界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从宏观到微观各个领域的改良、变革与发展动力。福柯在其现代国家治理与人口生产这一政治经济学和生命政治学领域,其核心理论通过对性文明史这一微观世界的历时态考察、辨析,清晰勾勒出人类性与性别意识的知识-话语体系间内在的结构图式,清晰阐释了其间“越界”式否定辩证发展的政治/文化模态。

  • 数字资本主义中生命主体的沉寂与反抗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当数字资本主义与生命政治接榫,一种看似自由、包容、文明的数字—生命政治的治理模式已然形成,但身处其中的生命主体并未实现真正的自由,反而在数字—生命政治机制的运作中经由数字化的扩张沦为虚体,并在无感知的境遇下奔赴进符合治理层面要求的框架内,逐渐从现实的个体降格为透明的数据抽象物。在此背景下,从福柯生命政治理论出发,可以发现生命主体的存在形式与生存方式随着数字化全景敞视监狱的构建以及数字资本主义治理机制的运作发生了改变。同时,数字—生命政治机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渗透,标志着数字资本主义权力机构实现了从个体生命到整体人口的完全掌控,导致生命主体的自由发展以及向自身的复归成为一种美好幻想。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施加于生命主体之上的权力布控,可以从对数字化生命样态、数字化权力形式、数字主体差异化发展的批判入手,同时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回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中生命主体面临的困境的全面审视,从而寻求生命主体反抗的路径。

  • 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共鸣式接受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福柯的政治行动及其思想构建产生了一定影响。“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口号促使福柯走出历史话语研究、积极介入现实,由此展开以“监狱信息小组”为主导的监狱调查。作为监狱调查的学术总结,《规训与惩罚》背后的中国启示值得关注。然而,福柯的监狱调查以“传递声音”为核心,而非“改造监狱”,这与毛泽东调查的革命实践导向有着本质差异。“监狱信息小组”时期的福柯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接受,更多是思想上的共鸣,这种“六经注我”的化用使他未能充分把握其内在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在“毛泽东-福柯”之间,“调查—知识生产”的观点实现了某种视域融合,但是以福柯为代表的“1968年一代”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相关误区,也需严肃指出。

  • 的直言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一套关乎真相、真理与说真话的勇气的技艺无疑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而“直言”正是这样一种在与真理的关系中照料自我与治理他人的技艺。通过梳理福柯的考察,我们发现,作为一种自由而勇敢地言说真相的行动,直言最初是希腊民主制中公民的政治特权,后来演变成直言者面向君主言说有关政治实务或灵魂真相的行为。从苏格拉底开始,政治直言转变成面向主体的灵魂与生活方式的伦理直言并被犬儒学派通过极端化与戏剧化的方式推向极限,甚而翻转成一种颠覆日常伦理的真的生活的逾矩实践。基督教兴起之后,直言转变成忏悔/坦白制度,在现当代社会当然也不乏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直言,而这些直言及其意义将有待我们更进一步探究。

  • 现代性进程中的神人之争——从的反思回溯梅洛-庞蒂的立场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当代哲学家福柯的现代性反思确认人是19世纪的一个发明,由此引发了人为什么在17、18世纪缺席的问题,这其实涉及神人之争。后期现代哲学家梅洛-庞蒂通过本己身体对人、通过野性存在对自然进行的描述表明,早期现代心性哲学对理想性/观念性的追求意味着神在神人之争中的主宰地位,后期现代心性哲学关于现实性与理想性、物质性与观念性相结合的要求代表了人在神人之争中的中心地位。以福柯哲学为代表的当代物性哲学不仅彻底抛弃了人的神性,而且完全放弃了人的心性。反思性的回溯表明,梅洛-庞蒂对早期现代哲学家笛卡尔和康德的解读很自然地引出了福柯式的问题及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