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0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精准把握中国柑橘生产格局、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是合理配置生产资源,科学制定发展政策以及推进柑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基于1978−2019年中国柑橘生产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重心模型和GIS技术分析柑橘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绘制柑橘生产重心变迁的轨迹,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柑橘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柑橘生产重心具有往复式变化的特征,总体呈现出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且资源禀赋的变化与生产重心的变化存在不匹配的情况;(2)中国柑橘生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大部分变量的间接效应要大于直接效应;(3)柑橘生产布局的变迁受到温度、受灾面积、比较收益、灌溉水平以及非农就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柑橘产区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提出应根据柑橘生产布局变化规律,优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并有效利用影响因素的正向溢出效应,从而优化柑橘生产空间布局。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绿色创新效率作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融合,是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对中国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绿色创新效率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在研究时间范围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最高,西部、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在人口老龄化初期,人口老龄化会促进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人口老龄化将对绿色创新效率起到抑制作用,人口老龄化对邻近地区的影响也呈现这种倒“U”型曲线关系。人口老龄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当前大部分省份处在“老龄化社会”末期或者“老龄社会”初期,人口老龄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在倒“U”型曲线的顶点附近,各省份要抓住机会窗口期,在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之前,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口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积累等优势,提高绿色创新效率。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减污降碳”的新阶段。论文基于2010一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各省份污染和碳排放水平,借助协同控制坐标系法等工具考察二者的时空演化格局、空间关联特征和地区协同控制阶段,并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异质性作用,据此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中国污染和碳排放水平均呈现“稳步下降、块状聚集”的演化态势,但“减污”明显优于“降碳”且南北存在差距;(2)八大经济区因票赋差异处于不同的“减污降碳”协同控制阶段,但多数处于“减污降碳”的良好状态;(3)人口、技术要素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因素但因地理区位、资源票赋产生差异,资源和治理要素则因其类型不同会产生异质性效果,经济发展则产生“增污不升碳”的特殊现象。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运用甘肃省县域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新增长理论的内容,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的差异和增长情况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存在空间关联性,既会受到本县域的影响,也会受到周围县域的影响,并且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稳定的两极化发展趋势,经济整体水平受第一和第二产业影响较大,与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因素呈正相关。据此,本文建议: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可持续提质增效的财政政策;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基于2005—2020年覆盖中国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双重视角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并结合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分析不同社区下该影响的异质性,同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与Bootstrap检验探究该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总体上对空气污染具有显著的本地抑制效应与负溢出效应,该结果在更换权重矩阵后依然具有稳健性;绿色技术创新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社区异质性,对社区2、社区4与社区5内空气污染具有显著本地抑制效应,对社区2、社区3与社区4内空气污染具有显著负溢出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公共交通绿色化和优化城镇化发展方式间接抑制空气污染。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绿色发展内涵下,基于全要素生产框架构建全局超效率SBM 模型,分析2009-2018年黄河流域87个地市(州、盟)的农业用水效率动态演进特征,并进一步检验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在研究期内呈稳定上升的走势,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分流域间表现出“下游领先、中游追赶和上游落后”的分布态势;(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的集聚和依存特征,效率重心呈波动式向西北方向转移;(3)从空间收敛性来看,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农业用水效率均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但相关变量收敛显著性影响具有异质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旨在从垃圾产生源头考察经济增长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动态关系,以此判定解耦状态。基于2004—2016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居民消费水平进行解耦分析。纳入空间因素后,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倒N形”曲线关系更加显著和稳健,并呈现出相对解耦,但尚未达到绝对解耦。更为重要的是,考虑空间因素之后,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峰值将会推迟到来。在未来30年里,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还将持续增加,如何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绝对解耦将是政策当局必须充分考虑的重大议题。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摘要: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要经济业态,而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二者之间存在共生共荣的关系。基于2015一2022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空间杜宾模型对省域数字经济与高职教育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省域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且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对基尼系数分解发现其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差异主导。(2)全局空间相关性上,耦合协调度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局部集聚形态从2015年的“高-高”“低-高”集聚为主变为2022年的“高-高”“低低”集聚为主。(3)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政府对高职支持程度对本地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本地的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对市场干预程度、产业结构、高职依赖度等对周边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除对外开放程度外,其余均呈现正向溢出效应。为推动数字经济与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应加大数字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机制;加强中央对区域间、省际间的统筹协调,同时发挥区域内“领头羊”的带头作用,以缩小区域间、区域内差异;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支持和引导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需把握好城镇化这一战略基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包含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综合体,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金融集聚因其资源的流动性,能够优化资金配置,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探究金融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算金融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银行业集聚在促进本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对邻近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证券业集聚的作用正好与之相反;保险业集聚能促进本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但对邻近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无明显影响。因此,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畅通区域金融资源流动,合理引导资本市场资金流向,鼓励创新区域金融结构类型及拓展区域金融产品功能,使金融集聚更好地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经济界》
摘要:文章基于2013一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等多种计量方法研究了要素流动视角下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显著促进本地区域创新,且对周边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在南北方地区具有显著差异性,南方地区发明专利创新更显著,北方地区其他专利创新更显著。(2)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抑制劳动力流动和促进资本流动推动区域创新,且对市场化水平产生虹吸效应,从而扩大区域创新的虹吸效应。(3)公共基础设施发挥显著调节作用,强化了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的促进影响。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建议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创新的同时,也应平衡创新资源和人才过度集中于某些区域的现象。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研究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与优化路径,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利用2020—2022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资源优化配置、教育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水平均对共同富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据此提出有关政策建议,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章基于产业耦合视角,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对信息产业和流通产业的关系进行探究,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占比对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影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每万人专利拥有量都能正向影响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但平均受教育年限经检验并不显著,即受教育年限对两个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经检验,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以及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均对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影响产业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一数据表明受教育年限的长短并不会显著促进或阻碍两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信息和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区域经济增长迅速,但也造成了一定的地区经济差异,且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本文以福建省2018—2022年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并构建模型。结果显示,福建省各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整个地区的经济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投资水平及工业化发展对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且工业化发展水平具有较好的溢出效果。本文采用4个空间计量模型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进行了估计,得出的结论与现实基本一致,大多数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基于此,本文从资源共享、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区域经济的策略,以期促进福建省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利用共同前沿方向距离函数和Bootstrap-DEA纠偏方法测算中国省级行政辖区生态效率,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对省级行政辖区生态效率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利用动态空间计量方法对其收敛性特征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生态效率水平依然较低,许多省份的生态效率低至0.50以下,还有一些省份的生态效率甚至低至0.20以下。中国各省份的整体生态效率水平不仅较低而且还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异性。从全国数据的估计结果看,中国地区生态效率呈β条件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