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TOE理论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情景,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多维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的组合作用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多元驱动路径。结果表明:农业绿色发展是多维因素共同协作的结果,单一因素不能构成高水平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相互联动匹配,形成5条驱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组态路径,这些组态路径可以归纳为如下3类:技术、组织和环境共同参与的“全能型”、以技术和环境作为核心条件的“技术环境联动型”、以技术和组织作为核心条件的“技术组织联动型”。技术条件是所有驱动农业绿色发展组态路径的核心条件;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组织条件可以发挥出技术条件与环境条件组合出现时才有的作用。基于此,建议加强对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基础性建设的重视强度,并在各条件要素间建立更为紧密的协同关系,根据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绿色发展策略。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迫切需要提升大数据安全能力,揭示大数据安全能力多重影响因素耦合下的多元路径,不仅有助于地区数据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升大数据协同安全能力,而且有助于构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方法/过程]基于TOED理论框架从技术层面、组织能力、环境因素、数据要素四方面构建大数据安全影响因素框架,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定性比较(QCA)相结合的方法,探寻各因素间的关系以及组态视角下的我国大数据安全能力路径。[结果/结论]技术层面、组织能力、环境因素、数据要素关系越紧密,大数据安全能力水平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能力、数据治理与安全、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数据资源建设和数据要素流通均无法单独成为实现大数据安全能力的必要条件,需要各个条件相互组合联动匹配;高大数据安全能力组态路径包括组织—数据均衡型、数据治理—要素流通型、数据资源建设主导型、数据要素流通主导型,非高大数据安全能力组态路径包括技术—环境—数据综合缺失型、数据—基础缺失型、技术—资源缺失型、技术缺失型;我国应该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思想,从各地方的优势出发,结合各地区的组态视角,选择适合各地区大数据安全能力发展的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8-14
摘要:【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迫切需要提升大数据安全能力,揭示大数据安全能力多重影响因素耦合下的多元路径,不仅有助于促进地区数据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升大数据协同安全能力,而且有助于构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方法/过程】基于改进的TOE理论框架从技术层面、组织能力、环境要素、数据要素四方面构建大数据安全影响因素框架,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定性比较(QCA)相结合的方法,探寻各因素间的关系以及组态视角下的我国大数据安全能力路径。【结果/结论】技术层面、组织能力、环境要素、数据要素关系越紧密,大数据安全能力水平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能力、组织治理与安全、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数据资源建设和数据要素流通均无法单独成为实现大数据安全能力的必要条件,需要各个条件之间相互组合联动匹配;高大数据安全能力组态路径包括组织—数据均衡型、数据治理—要素流通型、数据资源建设主导型、数据要素流通主导型,非高大数据安全能力组态路径包括技术—环境—数据综合缺失型、数据—基础缺失型、技术—资源缺失型、技术缺失型;我国应该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思想,从各地方的优势出发,结合各地区的组态视角,选择适合各地区大数据安全能力发展的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企业实践是“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关键举措,探究其参与企业实践的影响因素对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组态模型,以1020名“双师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意愿的多重因素关系及其复杂机理。结果发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单个因素均不是激发“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意愿的必要条件;“双师型”教师产生企业实践高意愿的组态构型存在3条路径,分别为“家庭责任主导型”、“工作条件驱动型”以及“多元协同激励型”。据此,研究从机制、思路及策略方面提出促进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新路径。
分类: 公共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技能人才是指动手操作与知识经验相结合而形成的劳动者群体,西方语境下的“蓝领”大致符合这个定义,政策生态则是促进技能人才就业的重要驱动力。以中国31个省份的技能人才就业情况为案例,收集了各省的技能人才政策相关数据,结合经济基础与创新实力的区域差异,借助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整合了政策生态系统的7个前因条件,探讨了促进技能人才就业的多重并发因素与复杂组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政策要素无法对技能人才就业产生绝对性影响,要素间需要合理搭配共同形成促进技能人才就业的组态路径。存在4种促进技能人才就业的政策生态模式,即价值驱动模式、技能适配模式、社会目标模式和产教融合模式。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技能人才就业较为适用产教融合模式,经济欠发达地区促进技能人才就业则与技能适配模式更为匹配。研究结论拓展了技能人才政策生态系统的劳动就业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技能人才就业的促进机制,为各地政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供差异化与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新发展阶段区域创新系统强调产学研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互补和价值共创,同时国内外理论分析中均默认了创新生态系统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正面作用。因此,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对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一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选取创新生态视角下6个关键变量,以基于产学研协同的区域创新效率为结果,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QCA)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产生结果的多条等效组态路径及其阶段性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第一,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共生耦合、协同作用才可产生区域高效协同创新,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环境一资源双重驱动型”和“互联网助力下的主体一资源驱动型"两类模式共3条组态路径;第二,其他因素相同时,前因条件或条件组合之间存在潜在替代关系,体现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协同创新效率之间的“因果复杂性”;第三,在多时段比较分析中,区域高协同创新效率组态路径存在着动态演化,数字化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为相关管理者实现本地高效协同创新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差异化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乡村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92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基础资源、发展理念、配套制度等因素对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研究发现:①单一因素并不构成高水平乡村治理效能的必要条件,但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乡村治理模式建设在高水平乡村治理效能上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②共有5种组态路径可产生高水平乡村治理效能,按照解释力度由强到弱可归纳为资源-制度驱动型、理念-制度驱动型及全面驱动型3种。③基础资源内部因素、基础资源与发展理念因素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④通过跨案例比较发现,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治理效能的驱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推动了治理单元的上移,而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治理单元下沉的特点。为此,建议各地区加强要素间的协同整合,落实民主协商机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治理发展路径,有效提升地方治理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受大国数字技术博弈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提高半导体企业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以我国 30 家半导体企业为研究对象,将扎根理论、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相结合,基于 TOE 框架,探讨技术自主创新、组织管理、环境支持和价值链结构性权力四个维度的七种前因条件影响我国半导体企业全球供应链可持续性及其三元绩效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在不同组态路径中,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只有至少存在一种,才能与其他变量联动协同实现全球供应链可持续性及三元绩效提升,且技术自主创新通过价值链结构性权力中介机制,成为驱动全球供应链可持续性及三元绩效提升的最优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