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其他 >> 其他 发布时间: 2024-09-18
摘要:诞生于佛教文化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佛教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没有走上宗教经济学在经济学的范畴内格义宗教的道路。佛教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学的本质的内在关联性和相互贯通性决定了在宗教的文化本质上经济发展必然在精神层面受制于佛教文化。当这种现实逻辑上升为宗教经济学研究无法回避的理论逻辑时,就出现了佛教处于经济学上位的限定局面。佛教经济学作为一种具体宗教的宗教经济学,也使宗教经济学在宗教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上获得了宗教学的学科属性。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方法论研究的错误倾向是对马克思经济学产生误解的根源。马克思的方法论首先是哲学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的统一,这种统一表现为马克思在学术生涯中对哲学和经济学所进行的承前启后的批判性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总体方法论包含着对象方法、范畴方法和体系结构方法的统一,这是马克思经济学形成严密逻辑体系的根本保证。该体系不仅超越了古典经济学,而且也对后来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形成了强有力的批判。相对于马克思经济学总体方法论的科学性,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在缺陷是其理论体系存在逻辑矛盾的根源和被现实一再推翻的重要原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根本上讲就是坚持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这也是总体方法论赋予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观念(包括情感)对于转型的影响能够被感知,但在经济学研究中较少涉及。有必要首先厘清一些看似观念实为制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观念受到历史、认知和个体出身的影响,并且容易通过社会身份和群分效应得以强化。在大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中,很多阻碍政策实施及经济社会转型的空间政治经济学困境,都可以从观念中找到根源。观念会发生变化并且制约转型,因此,不可能存在事先计划的最优转型路径。转型路径是演化的,转型速度受制于观念及人们的相互影响,因此,通过转变观念来推进转型能够提升社会福利。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文与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对此,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是西方发展经济学都有着深刻论述。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这就要求我们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在建构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经济思想为指导,突出经济发展的人民立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炼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文支撑案例,概括中国文化经济建设和人文经济学发展的实践成就,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提高理论影响力和解释力作为构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认识原则和检验标准,探索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规律。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5-28
摘要:需要范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自我意识开始对“需要”进行具体的追问,在对市民社会的回归中确立了“需要”的此岸性,在否定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了异化理论,从劳动异化视角论述了“需要”的失范,以期深入物质生产的现实关系,将“需要”范畴纳入历史性的规定。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分析了资本逻辑获得主体性地位下“需要”的物化状态,立足于社会生产过程分析了“需要”与生产环节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生产方式对于需要范畴的决定性作用,明确了更高社会形态中“需要”主体的复归。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完成了对需要范畴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认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1-18
摘要:在收集、整理和分析2020年我国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在多学科专家的支持下,课题组展开多轮论证与研讨,遴选出八个2020年研究热点,从研究背景、文献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和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这项年度热点梳理工作已经进行了五年。2020年度八大研究热点分别是:(1)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挑战;(2)中国经济学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3)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研究;(4)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新动能;(5)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6)新发展格局下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应对;(7)数字金融的发展与风险监管;(8)全球变局下的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肇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手稿中,对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德社会主义者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生成的理论前提;对国民经济学的“二律背反”、异化劳动、拜物教性质、资产阶级立场的批判和超越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理论主题;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最终价值旨归。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9-03
摘要:“内卷”和“躺平”作为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叙事话语,描述的是现实的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和生存样态,回到政治经济学有助于从根本上揭示“内卷”的必然性和“躺平”的非现实性的根源。资本逻辑的强制性决定了“内卷”的必然性,同时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和竞争的高度一体化、不公平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和国际环境等外部条件又进一步加剧了“内卷”的激烈程度。资本逻辑的强制性在决定了“内卷”的必然性的同时也意味着“躺平”的非现实性。在资本逻辑的主宰下无处可逃的现实生活中,从“内卷”与“躺平”的二元对立中跳脱出来,回归生活本身并释放出生活的无限可能性和丰富性,是当下在“内卷”生活中实现诗意栖居的可能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能够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均没有现成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能够作出科学解释、给予科学指导,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构建中国经济学。我国实现了比其他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更快更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理论,具备了构建新的经济学说需要具备的理论和实践条件。中国共产党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到提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和任务不断明晰的发展过程。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之前已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研究假定、研究主线、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经验,我们创立中国经济学的首要任务也需要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研究假定、研究主线、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作出科学的阐释。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巴纳吉(Banerjee)、迪弗洛(Duflo)和克雷默(Kremer)三位经济学家.文章介绍了获奖者对贫困与发展问题的细致研究及其贡献,简要说明了微观实证中的 RCTs方法及其应用价值,并对由 RCTs方法所引发的争议进行了梳理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强调:尽管众多经济学家已经对经济学的实验主义方法论反复做过批判,但应该承认,经济学诺奖的技术性或技巧性倾向越来越明显,与鼓励基础性的理论突破或原创性的知识贡献的初衷背道而驰.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是重要的,RCTs方法对于提升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也是重要的,但并非是解决发展或贫困问题的“万用良药”。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本文运用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阐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划分和科学内涵,证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并通过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划分,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否科学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符合不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依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本文从中国经济学经历的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出发,分别阐释了中国经济学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对象及其变化,说明了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必须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性质和特征加以确定,并解构了中国经济学在强起来发展阶段研究对象的丰富内涵,以及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创新和发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完成的是诸经济范畴的存在论演绎,而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或认识论演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法”中所提出的两条道路揭示并超越了经济学家的经济范畴演绎和黑格尔纯粹观念论的体系建构。无论是黑格尔的观念论体系抑或康德的知识学路径,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样完成的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认知而不是现实批判。因此,马克思通过扬弃康德的知识学与认识论的研究方法,以完成其改变世界之哲学诉求,即:保持经济范畴与其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二元张力,而非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讨论为例,通过区分“劳动一般”(Allgemein与überhaupt))的两种表达方式,对劳动概念作存在论演绎,将黑格尔思辨辩证法中的“一般、特殊与个别”的三元的封闭体系,转变为“一般与一定”的二元对峙的开放性结构,从社会历史现实来理解劳动形式的变化,突出劳动形式中独立于头脑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定性。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人文经济学强调通过统筹把握人文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实现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精神富有是人文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发展人文经济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经济思想,共同指向了个体精神富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联系在中国共产党对精神富有的百年探索中得到具象表达。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运行中的精神富有以超越物化逻辑、实现“人文回归经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面向,并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文经济实践模式。未来应以回归“人本身”为价值意蕴、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重要方向、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不断推动精神富有视域下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精神主动和历史主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2-11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从激励企业研发的税种构成、制度演进出发,围绕激励政策长期存在的问题,揭示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新旧逻辑。旧逻辑根据研发税收激励政策多年的实践和演进归纳得出,认为税收优惠的力度越大则激励效果越好,表现为不断扩大的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主体,不断加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断扩展的研发费用的范围,是一种粗放式的设计理念。新逻辑则针对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形成优化政策的一整套方法和策略。新逻辑从有限理性出发,坚持整体观点,不仅关注政策的宏观效应,也关注微观响应机制;不仅关注政策本身,还关注对税收制度环境的影响。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27
摘要:以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治理方式。人工智能在创造巨大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甚至一度引发人们的恐慌和对科技伦理的焦虑。为此,需要从理论上和逻辑上深刻理解人工智能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可以系统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价值论、就业市场、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消费者权益、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经济全球化、社会伦理与社会治理等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 为妥善处理和规范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云南经济研究的先驱之一张怀渝,改革开放后开创了云南国土资源学和云南省经济地理学,首先受托进行县域发展战略规划规范的研究与编制,又大力提携年轻学者,德高望重。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在认识论问题上,马克思是再现论者而非反映论者。反映与再现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模式而且具有不同的理论效应。反映能清晰准确地“镜现”事物,但它是被动的仿像性的,在知识建构上往往缺乏创造性。再现虽不具有总体的精确性,但它是能动的想象性的,不仅可以“再生产”知识,而且这种知识可以包含对人类行为的筹划。再现论深嵌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当中,由此构成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所具有的筹划潜能是反映论无法提供的。这是深化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实践性质及其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建构意义的关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文化软实力》
摘要:习近平关于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系统的经济学说"的学术话语体系发展和话语权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凸显了"术语的革命"的意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根本方法和基本立场的表达,成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话语权和学说系统化,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发展和话语权提升的重要体现和示范例证。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权的提升,也有利于经济领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经济范畴的感性来源,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伪历史主义的披露,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关系赋予了辩证法真正的历史性,彰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主义原则;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伪批判性和抽象实证性的揭露,马克思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门“革命的科学”和“历史运动的科学”,凸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向度。立足于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探讨了哲学方法论的问题,又在哲学方法论视域中考察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质问题,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初融汇。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发布时间: 2025-01-05
摘要:一般认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要》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III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紧密相关,并形成了“夹杂说”和“交叉写作说”的两种观点。但这两种不同的观点都限制在《手稿》第三部分中,一方面没有深入到《摘要》中逻辑结构和写作意图,更忽略了同时期的《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结构的深度揭示和理论批判。因此,需要重新理解《摘要》的理论定位与写作意图。本文提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要》的“准备材料说”,认为《摘要》实际上是《神圣家族》写作的“准备材料”。马克思不仅在《神圣家族》中利用了《摘要》揭示了黑格尔的思辨结构,还在《神圣家族》中扩展了《摘要》未尽部分的继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