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与提出“文学革命”几乎同时,胡适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诸子学研究上。在钻研中国古代典籍的过程中, 胡适注意到文法分析可以当作一种考证方法使用;而为了从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发掘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他的博 士论文以先秦诸子之逻辑方法的发展为核心议题:这些问题意识都进一步启发、促成了他关于新文学中的文法、逻 辑等方面的观念。胡适的“言之有物”事实上侧重于思想方面,而他也尤为关注新诗的说理之维。但对明晰、贯通的 过度追求,也导致其创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1932 年12 月,胡适赴长沙讲演,被认为收受何键五千元程仪。鲁迅与瞿秋白在《王道诗话》中讽刺胡适“好向侯门卖廉耻,五千一掷未为奢”,这句诗的信息来源问题历来受到研究者关注,但始终悬而未决。查阅民国报纸发现,《社会日报》《涛声》《上海报》这三份报纸报道了胡适收受何键五千元程仪的信息。经考证,报道的作者为曹聚仁与秦瘦鸥,且鲁迅直接关注到了《涛声》上的《恭喜胡适大发财》一文,其他两份报纸也在鲁迅视野之内。至此,《王道诗话》中“五千一掷未为奢”的信息来源问题得以解决,这为新版《鲁迅全集》的修订提供了注脚。另外,鲁迅利用报纸报道不加考证的作文方式,则需辩证看待。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7-03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杜威访华是五四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意义的文化事件。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地方教育界,在促进杜威访华和安排其在国内的行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适对杜威的译介侧重于其实验主义哲学,希望借助杜威在北大的课程与演讲,提升北大的学术水准;而作为教育家的杜威,却主要在地方教育界觅得知音。这一分途在新文化运动中极具症候意义。透过杜威的眼光以及杜威访华所关联的诸多人事,我们得以重新思考地方教育界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史 发布时间: 2024-06-18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杜威访华是五四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意义的文化事件。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地方教育界,在促成杜威访华和安排其在国内的行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适对杜威的译介侧重于其实验主义哲学,希望借助杜威在北大的课程与演讲,提升北大的学术水准,而作为教育家的杜威,却主要在地方教育界觅得知音。这一分途在新文化运动中极具症候意义。透过杜威的眼光以及杜威访华所关联的诸多人事,我们得以重 新思考地方教育界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3
摘要:“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中国近代围绕马克思主义传入和接受所展开的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论战。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走过百年历程,这为我们以更加宏阔的历史视野审视这一文化文件提供了时代契机。具体说来,在这场文化论战中,看重现实“问题”的胡适和高举“主义”旗帜的蓝公武各有其合理性,但又都是不全面的。而李大钊则是采取了“问题”与“主义”并重的“合取”的姿态,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特质,也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需求。这历史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摘要:关于孔子“正名”,胡适诠释为“以名正名”,冯友兰诠释为“以名正实”。但不管是胡先生还是冯先生,都仅仅局限于西方哲学的逻辑学和认识论的立场。从理论上讲,孔子“正名”中所涉及的名实关系根本不属于逻辑学和认识论的领域,而是属于鄙人所谓实学的领域。“正名”方法虽然不能作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但却是一切人文学科的普遍的方法论原则。从实践上看,“正名”所涉及的问题也就是现实中的“打假”的问题。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胡适兼具新史学家与新文学家的身份,他的新诗批评彰显了“以史入文”和“以文入史”的辩证法。一方面,他取径“新史学”的核心观念与方法,将“进化”史观、科学实证等融进《谈新诗》一文,使其呈现历史和科学的双重维度,依循着一条“以史入文”的批评理路。另一方面,他以《谈新诗》一文参与新诗史的建构又折射出其以新诗批评进入历史的文学诉求,体现了“以文入史”的批评意图。在文史互动视域下钩沉“新史学”与《谈新诗》的互动渊源与路径,为窥见“新史学”在胡适文学观念中的位置与功能、辨析“新史学”与“新文学”之间的隐秘联系,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