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摘要: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通过对德国特殊历史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双重跨越路径:在理论上以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批判为突破口,在实践上以无产阶级为革命主体,论证了德国可能跨越政治解放阶段直接实现人的解放。在晚年关于俄国公社的研究中,马克思进一步运用唯物辩证法,通过具体分析俄国公社的二重性特征,提出俄国公社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两种“跨越”思想都是辩证法在落后国家发展道路分析中的运用,但是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和成熟程度不同。《资本论》的理论与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分析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偏低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最大短板。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才能实现我国全面教育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参考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照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总结并提出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衡量指标门槛。借助SWOT态势分析法系统模型理论,建立可视化矩阵模型,系统、全面、有针对性地提出“SO一增长型”“WO一扭转型”“ST一多元化”和“WT一防御型”战略,探索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以双案例研究方法,选取“独立发展型”和“母体支持型”两类裂变企业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出“母体交换关系情境”“交换关系风险认知”“信任助推承诺波动”“重建新创交换平衡”4个核心构念。在此基础上,识别出“顺序式”和“交错式”两条不同的裂变创业者组织承诺跨越路径,旨在延伸现有社会交换理论和创业理论,为裂变情境下的组织承诺跨越提供有效指导。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6-13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作为知识生产的一种隐形结构,学科交叉融合实质上是在学科边界之间革新认知框架的重要活动,可有效弥补学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所带来的认识论上的割裂。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具,遵循“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知识基础-前沿变迁”的分析逻辑,旨在探讨国内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状况和发展态势。研究发现: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核心学者群体,分别为刘仲林、李长岭、邹晓东等人为代表的合著子网,主要分布在武汉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术机构;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主要涉及概念谱系、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及其组织、测度及其评价四类研究主题;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前沿聚焦交叉学科建设和学科生态理论研究,其变迁路径已然从科学学转向教育学研究视角,并从自由探索转向有组织科研。上述研究发现尽管呈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态势和学术前沿,但对于新时代学科交叉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而言,还应该注意从理论层面回答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理论关系,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实践。
分类: 公共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40余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转移了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催生出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城镇。不仅如此,城市化趋势还将安全带入城市治理的核心目标。现有的城市风险治理体系划分为两个方面:基于城市运行的技术治理以及基于城市发展的社会治理。前者试图通过工业时代的技术防范、后工业时代的数字孪生等工具及时模拟并发现城市运行的机制性障碍;后者则尝试通过关口前移、溯源治理等手段及时识别城市发展中的过程性障碍。但是技术与社会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由于人在技术与社会之间流动,城市风险治理必然形成从技术到社会的机制跨越。城市是人的社会存在的空间,城市安全归根到底是人的安全,是内生性的城市社会的安全。因此,以城市安全为目标的风险治理需要告别技术治理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分歧,使城市发展更加契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作为我国精准扶贫的直接产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应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城镇集中安置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易地搬迁贫困户虽然借助国家力量实现了居住空间、户籍和部分公共服务的跨越式城镇化,但是由于短期内无法实现生计能力的快速提高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等方面的“能力城镇化”和“素质城镇化”,而仍 处于 “半城镇化”状态,由此面临着失业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信任风险、房产变卖风 险、社会融合困境等多种社会稳定风险.为维护社会稳定,应提高城镇集中安置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社会稳定风险治理能力,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等。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8
摘要:当前的高考制度历经招录方式、科目组合、改革理念等多轮次变革,基本上达到了制度改革空间的最大化,实现了形式公平的极致化,形成了教育公平的全民信仰,成为中国教育体系的核心标志之一。但是,高考制度的过分突出也将教育阶段割裂开来,进而强化了分段教育标准化,消解了贯通式教育的优势,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匹配问题。中本一体化政策原本仅仅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试点内容之一,将应用型本科、应用型大学、职业本科等战术布点与在高水平大学试办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战术布阵,上升到职业教育体系链条重塑的战略布局。中本一体化政策的基本导向是贯通式培养取代选拔淘汰制、职业教育直通本科成为常态、专业优先与职业院校确定性,原本并没有刺激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诉求。但是,中本一体化政策在制度设计上具有跨越高考形式、跨越高考内容、跨越高考信仰的新理念和新优势,为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理念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中本一体化政策未来深化改革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延伸,在内部延伸上,对招生数量和培养维度进行拓展。在外部延伸上,对因材施教和分类选拔的拓展。在政策延伸上,推动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