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企业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不断推进,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逐渐在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金融化及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日益凸显。首先,本文界定了企业金融化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并分析了其对企业创新资源配置优化、产品上市加速和内外部创新协同促进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深入探讨了在企业金融化视角下,供应链金融促进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供应链金融的可获得性与企业创新需求不匹配、供应链金融的短期导向与企业长期创新计划的矛盾、供应链金融中合作伙伴风险与企业创新的不确定性、供应链金融标准化流程与企业创新的个性化需求不符等;最后,针对具体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企业金融化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如何提供适应性强的服务来有效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 数据资产、融资约束与企业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摘要:数据资产能够对企业金融化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取2011-2022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数据资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据资产的持有能够抑制企业的金融化水平,且随着企业数据资产持有量的增加,金融化水平也将随之下降;数据资产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金融化水平;在非东部地区、成立时间十年以上且规模较大的上市企业中,数据资产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说明企业数据资产的形成与发展仍存在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当持续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银行应当创新金融产品以缓解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等问题,企业应当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发展“脱虚向实”。

  • 企业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基于供应商和客户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6-05

    摘要:以沪深 A 股 2010-2022 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金融化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并从供应商和客户视角区分了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类型以及企业金融化对商业信用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化导致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大幅下降。市场地位低的企业由于其议价能力低而强化了金融化对商业信用的负面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导致商业信用净额减少,主要是减少商业信用供给,且金融化会减少与下游客户合作粘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强化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能够弱化企业金融化给商业信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 数据资产:中国实践与展望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6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数据资产金融化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推动金融创新,加快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生 态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对数据资产金融化的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对数据资产金融化的最新实践 进行了初步总结。调查研究发现:地方城投公司采取“入表+融资”的主流模式,存在较大的融资冲动和金融风险 隐患;数据资产金融化存在数据交易市场活跃度不高、数据资产的产权登记不统一、数据资产的安全与法律风险 高等关键问题与挑战。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健全数据资产评估和交易制度,着力激活数据交易; 尽快完善数据资产产权登记制度,着力提高登记权威性、有效性;加快完善数据资产领域立法和强化监管,着力 降低金融风险。

  •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际资本积累动能研究:经济、技术与制度的协同视角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本文关注制造业企业如何保持较好的生产性投资动能,突出立足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总结构化解企业金融化风险。研究回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积累矛盾的分析,梳理了经济循环、技术创新与制度体系间的互动机理。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分析显示:经营利润率提升、研发强度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分别从经济、技术和制度层面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实际资本积累;与此同时,企业积累特征存在部门、所有制和区域间的差异,例如,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动机相对低,中、西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较易受金融投资挤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对民营企业、西部企业实际资本投资的激励更明显等。经验分析结果有力地支持了近年来代表性经济政策对稳增长与金融化治理的意义。

  • 、资本积累与就业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金融化反映了信用货币体系下金融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相背离的趋势,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信贷扩张与实体经济增长背离和实体利润越来越多地分配至金融机构。基于马克思主义信用、就业理论的分析表明,在就业总量上,金融化会抑制现实资本积累,导致可变资本规模收缩并且单位可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就业整体下滑。在就业结构上,金融化带来的金融资本积累使金融业就业经历了从扩张到饱和与高技能化的过程,实体行业则由于现实资本积累的停滞而劳动力需求大幅缩减,同时,其行业工资由于劳动者的激烈竞争而下降,大量高技能人才流向金融业;在实体行业中,新兴行业在金融资本的估值逻辑下受影响较小,传统行业就业则下滑较为严重;金融化对私营企业就业的抑制作用强于国有企业。基于2008—2021年省级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验证了上述分析。当前的稳就业政策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金融资本与现实资本共同积累,着力稳定传统行业和私营企业就业以弱化前期的负向影响,防范高技能劳动力“脱实向虚”。

  • 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水平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以我国2008一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烙印理论”,考察了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的金融危机经历对其所在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该效应在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而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受财务困境的企业中受到明显抑制。拓展的研究表明,经历过金融危机的管理者持有金融资产的动机并不单一,但获利动机更强烈。最后文章还发现,管理者的获利动机和管理者自信可能是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关键作用机制。文章从企业微观层面拓展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并对企业管理者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 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投资“脱实向虚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债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是当前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采用2009一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融资结构视角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了非国有上市公司实体投资下降和金融投资上升,而对国有上市公司投资没有显著影响;第二,这一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行业和企业个体异质性;第三,在地方政府债务攀升下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变化,是导致企业投资“脱实向虚”的潜在影响机制;第四,从发展角度来看,金融投资收益率会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增加而下降,因此长期持续增加金融投资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而政府债务资金投向基建民生领域能够缓解实体投资下滑。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商业信用与实体企业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商业信用作为实体企业债务融资的一种重要途径,会对企业经营决策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尚无文献探究商业信用与实体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文章就商业信用对非金融类公司金融化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2007一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商业信用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考察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改变计量模型、替换关键变量、改变样本区间的情形下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流动性约束对商业信用与金融化的中间作用机制为“遮掩效应”,代理成本对商业信用与金融化的中间作用机制为“中介效应”。研究商业信用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环境时发现,在地区市场化环境较好、行业内竞争地位较低的实体企业中,商业信用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

  • 税收优惠能抑制企业吗?——基于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先进制造业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2011-2019 年A 股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税收优惠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优惠能够有效抑制先进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程度,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研发投入和企业家信心在税收优惠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税收优惠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果因产权和地区存在差异;相较于传统制造业企业,税收优惠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文章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加大先进制造业行业税收优惠,维持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数据。

  • 挪用、抵抗、认同:语境下当代艺术家对艺术投资价值的接受模式研究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总体经济从工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演进的语境下,随着金融要素进入艺术领域,艺术经济呈现出金融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当代艺术家对艺术品金融化的接受可以分为三种模式:“镜子论”式的挪用策略、“对立论”式的抵抗策略,以及“一元论”式的认同策略。当代艺术家对艺术投资价值各具特色的接受模式显示,艺术金融化不仅关乎金融原则与方法对艺术领域的渗透和介入,也关乎艺术世界对金融原则与方法的回应和反思。

  • 挪用、抵抗、认同:语 境下当代艺术家对艺术投资价值的接受模式研究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总体经济从工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演进的语境下,随着金融要素进入艺术领域,艺术经济呈现出金融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当代艺术家对艺术品金融化的接受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镜子论”式的挪用策略、“对立论”式的抵抗策略,以及“一元论”式的认同策略。当代艺术家对艺术投资价值各具特色的接受模式显示,艺术金融化不仅关乎金融原则与方法对艺术领域的渗透和介入,也关乎艺术世界对金融原则与方法的回应和反思。

  • 实体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化解实体经济发展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面临着投入压力大、技术门槛较高、回报周期较长等困境。在此背景下,能快速兑现经济利益的金融项目受到实体企业青,实体企业对金融投资收益的依赖不断增大,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以及投资替代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利用2015一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微观层面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数字化转型具有倒U形关系,即适度配置金融资产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度配置金融资产不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具有倒U形关系,研发投入对数字化转型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企业金融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倒U形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金融化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显著。为充分发挥企业金融化对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效应,应把握好数字经济时代实体企业发展新契机,合理利用企业金融化的双刃剑效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企业数字化创新;优化营商生态环境,完善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信贷政策,提升政府资金配置效率。

  • 森林的及其社会生态影响——基于林权流转的再考察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林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投资者开始探寻新的实体资产,如森林、土地和水。通过将自然资源及其生态产品转化为商品和金融产品,资本开辟了新的市场领域和利润空间。本文基于对中国西南地区集体林权流转的再考察,展示了权力、制度和文化等社会机制在森林资源交易化和金融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检视了森林产权流转以及资源使用和管理规则的改变所带来的社会和生态问题。在后续的深化林权改革中,通过重建集体经济,将森林的生产管理重新嵌入地方社会系统,是必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企业的就业效应:是促进还是抑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体,本文选取2012-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行为显著缩减了劳动雇佣规模,而员工配置效率并未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提升有助于削弱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增加融资成本和缩减实业投资,抑制企业劳动雇佣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劳动雇佣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及中长期配置过多金融资产的企业。拓展性分析发现:金融强监管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企业劳动雇佣意愿,扩大就业规模。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结合监管外生冲击探讨企业“脱虚向实”所产生的就业促进效应,从企业实践和政府引导两个层面为缓解经济“脱实向虚”和稳定就业提供政策参考。

  • 最低工资标准与企业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一项劳动力权益保护制度,会深刻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文章以中国2010一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会提高企业金融化程度。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通过增加金融和实体投资收益率差距、企业现金流波动和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影响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长期金融资产,最低工资标准对短期金融资产的影响更显著。在劳动密集度较高、产品市场势力较弱的企业中,最低工资标准对金融化的影响更显著。研究丰富了劳动经济学与公司金融领域理论,同时对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防范企业“脱实向虚”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 银行竞争与企业——基于融资约束及银行监督的双重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如何预防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以2007一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我国银行业结构竞争视角,着重探究并检验银行竞争加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文章发现,整体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显著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且该效应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强化银行作为“大债权人”的外部监督机制的双重路径实现的。进一步地,文章从微观产权性质、中观外部制度环境以及宏观货币政策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银行竞争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而货币政策未能与银行竞争达成协同效应抑制金融化。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化银行业改革以构建健康、有序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ESG表现抑制企业的机制与效果检验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以ESG兴起引发企业价值理念变革对抗股东至上主义催生的金融化现象为研究背景,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ESG表现影响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及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良好的ESG表现可以通过引导创新投资、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强化外部监督等来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者自利行为削弱了ESG表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较完善的制度环境有助于ESG表现对企业金融化发挥抑制作用。鉴于此,应积极发挥ESG软监管作用,倡导变革企业价值创造观念,引导企业“脱虚返实”,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出发,以2015-2021 年中国A 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探讨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有效降低了民企业的金融化水平。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一方面,国有资本参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抑制民营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另一方面,国有资本参股通过降低盈余管理动机提高盈余质量,抑制民营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探讨发现:有资本参股降低了民营企业对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研究结论完善了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金融化的相关研究,对引导民营企业“脱虚向实”与优化治理结构提供了有益参考。

  • ESG表现抑制企业过度吗?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引导企业合理适度配置金融资产,为壮大实体经济注入资金动能,对于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9—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ESG表现对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考察外部金融监管以及管理者自利在ESG表现与企业过度金融化之间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产生抑制效应,说明ESG具有可持续投资价值导向,能够引导企业合理配置企业资产、承担对利益相关方的多元责任。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表现通过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交互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外部金融化监管有效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替代了ESG表现对企业过度金融化的抑制效应;管理者自利导致管理者选择投资具有高额回报率的金融项目以获取更多的私利,削弱了ESG表现对企业过度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过度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位于东部地区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不具有高管金融背景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政府政策以及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