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借鉴平滑转移回归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将简单的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拓展到Logistic平滑转换形式的非线性货币政策,并将其纳入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引入技术冲击、偏好冲击等6种外生冲击,利用中国1996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的数据通过贝叶斯估计方法,测定了货币政策的非线性特征下价格型和数量型规则对我国主要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非线性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调控更注重对通胀的反应,而且反应速度较快,能有效地“控通胀”;非线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调控更注重对产出的反应,但反应速度较慢,在调控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保增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积极财政政策是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措施,地方政府债务是构成积极财政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方政府债务为切入点,探究债务风险不断攀升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是否仍具有凯恩斯效应。基于2009一2021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模型、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和非线性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适度的地方政府债务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过度的地方政府债务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基于不同的债务发行和偿还阶段的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财政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两个路径;以借新还旧为目的发行的置换债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消费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过度的置换债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消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在隐性债务、城镇居民消费、中部地区、高产业结构地区、居住类消费和交通通信类消费中更强。因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债务限额管理机制,将债务总增量控制在导致居民消费挤出效应发生的网值以内;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加快促进隐性债务显性化;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加强对置换债发行的监督。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数字5G时代和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符合跨学科、跨专业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具有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传播便捷性等优点。OBE(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教育理念下的数字媒体专业非线性编辑课程要达成的教学环节主要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应用学习产出”四个阶段,并应用这一体系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分类: 艺术学 >> 设计艺术学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数字5G时代和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符合跨学科、跨专业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具有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传播便捷性等优点。OBE(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教育理念下的数字媒体专业非线性编辑课程要达成的教学环节主要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应用学习产出”四个阶段,并应用这一体系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城市创新能力?通过对 2011—2020 年广东省 21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门槛回归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效应,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门槛”之后,会产生规模效应,极大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几何式提升。原因在于,数字经济存在“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而且按照“梅特卡夫法则”,当数字经济中的网络连接点达到特定门槛之后,会促进传统经济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从而实现倍增效应。广东经验表明,建立区域性的政产学联盟共同体,是降低创新成本和分摊高研发风险的关键手段之一,而且能带来溢出效应,促进城市间协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基于我国2013—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等方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碳排放总量。该领域产生的环境影响,尤其是碳排放问题引起各界关注。但是目前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究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内在联系,促进“双碳”政策下实现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文章运用门限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测度以其二级指标与碳排放总量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抑制碳排放效果越强;数字化基础和数字化应用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倒“V”型关系。此外文章还使用了固定效应对模型进行稳健性分析,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解释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以2009一2017年上市中小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可以一定程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但存在地区性差异,且门槛效应明显。金融集聚对低金融集聚水平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明显改善,但其影响随着金融集聚水平的增加而减少。当金融集聚水平超过高门槛值时,这一作用非常微弱,总体上呈现非线性特征。这说明当金融资源高度集中时可能产生挤出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企业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现金股利分配将影响企业内源性融资比例和外源性融资比例,同时融资比例与资本结构调整存在联动反应。将现金股利分配活动与融资行为嵌入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模型,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检验股利分配行为、融资路径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更慢,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起到了优化资本结构的作用,但不同的融资路径对优化资本结构存在异化调整作用;当企业处于高杠杆运行水平时,股权融资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异化作用被进一步放大;股利分配行为与企业融资策略之间或存在冲突关系,这会导致非效率的股利分配行为与非理性的融资行为。这种冲突关系将传递到资本结构层面,进而影响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因此,股利分配行为一般需要考虑经济周期、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盈利状况、公司战略、投资需求、融资需求、法律因素、投资者偏好等众多微观因素的影响。鼓励盈利能力强、公司规模大、现金充足、财务风险可控的公司积极分红,主动分红,引领资本投资并重的新风向;逐步探索建立分红行为积分制,加强行业现金分红的自律能力,以促进自律分红、理性分红局面的形成;构建企业理性分配股利、理性融资的评价指标,探索与股利分配行为关联的行为冲突测试体系,确保股利分配行为和融资行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持续修订并完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规定,尤其是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方面的信息披露规则,让投资者充分透视股利分配行为,发挥股价的信号传递作用,构建良好的股价反馈机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在知识溢出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的框架下,利用2014—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加入大企业供应链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加入大企业供应链网络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大企业对中小企业沿供应链的创新溢出效应作用渠道主要为促进数字化转型、增加创新投入与缓解融资约束。拓展研究发现,加入大企业供应链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存在非线性影响,以及在不同创新产出水平下溢出效应先增大后减小。此外,大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对高吸收能力与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为实践中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供了依据与思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构建GARCH(1,1)模型并利用2002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拟合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和预期变动率。运用DCC-GARCH 模型和非线性Granger 因果检验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汇率预期变动率在汇率制度演变各阶段中,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和预期变动率均与短期国际资本波动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和预期变动率越大,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越少;汇率预期变动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明显高于汇率波动率对其的影响。最后,文章从保持适当外汇储备规模、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干预力度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对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与机制进行理论分析,采用熵值法和SBM模型测度2011一2019年我国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统计上是稳健可靠的;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传导机制,但产业结构尚未成为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数字经济的作用遵循梅特卡夫法则,即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正向且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外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比中心城市更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扩散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普惠性质。因此,应继续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持续优化地区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要素配置功能;在城市群内部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中心城市着力优化软环境,借力数字经济纠正产业间要素错配,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间融合;外围城市把握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契机,借助数字化建设红利提升资源可获得性和区域协作能力,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在社会经济全面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从物流碳生产率视角探究数字物流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效应意义重大。基于2015一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CRITIC-G1-Bonferroni算子,分别对各地区数字物流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进而以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对数字物流、物流碳生产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物流以非线性递增的态势显著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且在东部、东北地区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其中,物流碳生产率的提高是数字物流释放可持续发展红利的重要机制。同时,数字物流对可持续发展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其对地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带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随着传统产业全面数字化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断加深,该溢出效应变得愈加显著,从而带动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均衡提升。为了巩固数字物流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红利优势,首先要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物流数字化转型,建设共享的物流平台和基础设施,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形成开放统一的物流市场,并通过设立管理部门制定并监督低碳环保标准。此外,应通过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加强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地区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和技术,优化物流网络,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生鲜商超中蔬菜类商品由于保质期较短,其商品的定价与补货决策往往是商超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建立并求解了蔬菜品类与销售分布的皮尔逊相关模型,获得了各品类和各单品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通过建立ARIMA预测模型,对生鲜商超未来一周各蔬菜类商品补货数量和定价策略进行了预测分析,最后采用非线性规划结合贪心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了满足市场需求下最大收益时蔬菜各品类和单品的自动定价与补货决策。ARIMA优化模型能有效地对蔬菜类商品的自动定价与补货决策进行预测与优化,对保障生鲜商超的正常运营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4
摘要:环境规制是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11-2021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创新补偿”效应与“遵循成本”效应两个视角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短期内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抑制作用,长期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二者分别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作用渠道分析表明,绿色创新是“创新补偿”效应的来源,是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部分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U”型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均不显著,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U”型影响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差异。调节效应表明,我国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政策设计与其他环境规制工具的适配度较低,会削弱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U”型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合理制定环境规制政策与政策间的相互配合提供了理论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9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基于我国长三角41个城市群面板数据,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知识溢出理论等,构建了半参数门限空间模型,以研究在新质生产力和数字产业集聚背景下城市新型工业化如何进行空间演进,结果表明:(1)新型工业化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并且根据不同地区政府对于新质生产力关注度的不同,呈现出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三机制非对称型空间溢出效应;(2)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促进一抑制一促进”三机制:(3)数字产业集聚对于城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还呈现出一种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