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零售业务降低了银行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在商业银行零售转型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08-2021年我国434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零售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零售业务能够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较低、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较高的银行,零售业务对风险承担的降低效应更强。对作用渠道的分析表明:零售业务能够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盈利的波动性,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区分零售业务类型发现:除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外,其余各类零售业务均能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此外本文还发现:零售业务质量越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低。

  • 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文章尝试建立一个风险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代际传承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及经济后果。基于2004-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家族企业的研究数据,文章以家族二代继任者成为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时点作为代际传承始点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进入代际传承实施期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会降低。与“家族一家族”类别的接班方式相比,在“职业一家族”类别的接班方式下,代际传承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负效应更明显;创始人弱参与下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低于创始人强参与下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此外,代际传承通过企业风险承担这项路径还会引起企业会计绩效下降。

  • 行政处罚对银行的影响:仅罚机构还是兼罚责任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立足于我国监管部门大力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现状,文章系统梳理了不同类型行政处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手工整理的2008一2018年银行行政处罚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经验结果显示,“仅机构处罚”不能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双罚”可以有效抑制银行风险承担,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长期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双罚”对大银行、国有银行和全国性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减少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影子银行规模是“双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重要渠道。研究还发现,随着责任人处罚严厉程度的上升,“双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果越好。政策启示在于,加大责任人问责力度,整治影子银行乱象,是监管部门防范银行风险的关键所在。

  • 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水平的影响——基于上市民营企业的数据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风险承担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与股东财富,但民营企业往往面临着风险承担水平不足的问题,在国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股权参股民营企业能否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呢?文章以2014一2019年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国有股权参股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权参股能显著提高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民营企业所处环境的政策不确定性高、参股国有股权来源于本地时,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国有股参股及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 行业锦标赛激励有效性研究——基于企业视角的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行业锦标赛激励在中国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值得关注。文章选择2009一2019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企业风险承担视角对这一问题加以检验。研究发现:行业锦标赛激励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为行业锦标赛激励强度越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行业锦标赛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在经理人市场有效程度较高、CEO过度自信以及CEO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而产权性质削弱了行业锦标赛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行业锦标赛激励增强了投资意愿、提高了研发支出,以上构成了行业锦标赛激励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行业锦标赛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业绩。文章以风险承担作为切入点,明晰了行业锦标赛激励在公司治理中的情境特征和作用机制,为新兴资本市场行业锦标赛激励有效性研究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 老有所养:引导银行业应对人口结构变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文章分析了2000—2022年人口老龄化如何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和风险偏好的变化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虽然预期老龄化导致的期限转换下降可能会缩小风险敞口,但老龄化也可能促使银行采取追求收益的策略,带来新的风险。通过对过去二十年发达经济体的全面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银行稳定性普遍增强。然而,银行对人口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可能会带来尾部风险。鉴于全球正迅速向老龄化社会转变,政策制定者需要保持积极主动和警惕性。考虑到历史先例,相对稳定时期往往是新兴风险的先兆,这一点尤为重要。

  • 双支柱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协同作用——基于情景模拟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能够改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央行的双支柱政策,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因此可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情景的模拟,对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以2000-2020年期间中国13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系统GMM方法分析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探讨双支柱政策协同作用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其次,在不同的经济环境情景下,根据实证结果探讨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既受到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也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且影响效应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作用的前提下将得到提升。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更加敏感,随着宏观审慎政策的加强,货币政策的影响将逐渐削弱。结合情景模拟,分析双支柱政策与风险承担在不同宏观经济场景中的关系后得出,应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对象,引导商业银行适应政策环境,强化双支柱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

  •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韧性:基于协同创新和的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供应链金融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能显著提升企业韧性。这种韧性提升效应主要通过协同创新和风险承担进行有效传导。同时,该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生命周期和银企关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鉴于此,应加速供应链金融发展,推动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构建供应链企业风险共担机制,提升企业韧性水平。

  • 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生命周期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产业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而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文章以2007-2017年上市A股企业为样本,从风险承担的角度实证检验产业政策的经济后果及其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差异。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激励作用,在企业成长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较强,在成熟期不显著。对产业政策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可以通过政府补助、信贷支持以及税收优惠等途径增加企业的可支配资源,进而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显著;对处于衰退期的国有企业与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民营企业显著。文章的结论从微观层面提供了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证据,对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以及企业的风险决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二代CEO与职业经理人:谁的水平更低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随着管理层对企业风险承担的重视,家族企业CEO继任倾向于选择职业经理人而非家族二代。选取2005~2017年发生继任的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探索不同继任候选人对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二代CEO使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而职业经理人使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该结论在利用PSM、两阶段回归法处理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与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家族企业中,二代CEO与职业经理人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更加两极化;企业规模是职业经理人风险承担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这在二代CEO身上没有体现。

  • 高管激励与企业ESG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践行ESG 理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管激励 作为企业内部治理重要机制之一,能够对企业管理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企业ESG 表现。基于管理层短视 和企业风险承担视角,利用华证ESG 评级来衡量ESG 表现,以2011 ~ 2021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 高管激励与企业ESG 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激励行为能够显著提高企业ESG 表现。进一步检验得 出,高管激励可以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从而促进企业ESG 表现。异质性分析还发 现,在重污染企业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高管激励对企业ESG 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 理财产品收益率与 ——来自A股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以2012-2021 年42 家A 股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可以显著增加银行风险承担。通过机制检验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能够增加银行业市场竞争,降低银行的表内流动创造,规避资本监管,从而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积聚效应更加明显,而农村商业银行积聚作用最弱。文章据此指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指示作用,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也要关注其风险。

  • 金融衍生品持有与银行:“风险管理”抑或“利益驱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持有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和比例与日俱增,与之伴随的风险成为关注的焦点。基于2007一2019年沪深A股上市银行样本,文章研究了金融衍生品持有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持有金融衍生品会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将衍生品细分为货币类和利率类进行检验,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不确定性高、国有银行属性均会弱化“金融衍生品一银行风险承担”的正相关性,而经济下行时则有所强化。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持有金融衍生品会通过放宽信贷标准、降低流动性创造水平增加银行风险承担。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持有金融衍生品更多出于利益驱动考虑,而不是风险管理。研究不仅丰富了银行风险承担的理论文献,而且对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和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 信息互动、审计质量与企业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线上互动作为非正式信息披露的重要形式,不仅加剧了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方式的嬗变,也深刻影响着微观企业的投资行为。以201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投资者信息互动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以及外部审计质量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信息互动会显著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而高质量审计能够有效抑制信息互动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企业性质对投资者信息互动的促进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行业竞争和现金持有则会加剧信息互动的促进效应。经济后果研究显示,投资者信息互动会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来增加企业价值。相关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为非正式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实践依据与政策启示。

  • 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吗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作为一种普遍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避免地存在影响。以 2011-2021年中国 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作用主要通过提高风险承担能力和降低代理成本来实现:并且,相对于高管信心不足、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高管过度自信和成长期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力度更大。基于此,企业不但需要合理调整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而且需要完善内部环境,提高对高管团队的信任程度以及股东一高管利益的一致性,以驱动高管团队开展数字化转型。

  • 宗教传统会促进企业吗?——基于组织成熟度的调节作用检验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风险承担是企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选择之一,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探讨正式制度对其的影响路径,却忽略了宗教这一非正式制度因素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文章以2007-2015年期间的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从宏观层面考察了地区宗教传统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效果,以及组织成熟度对这一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企业所在地宗教传统越强,其投资决策更加保守,即风险承担水平越低;第二,组织成熟度有助于缓解宗教传统对风险承担的负向作用。本文将宏观地域文化与微观企业决策有机结合,提供了宗教传统与企业决策行为之间的证据,有助于加深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与企业决策之间关系的理解。

  • 研发强度、与股权资本成本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以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研发强度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风险承担水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研发强度越大,股权资本成本越低,该结论在缓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且其影响在未来五期未消退;企业研发强度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水平进而降低股权资本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具有海外教育经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位于东西部地区的企业,其研发强度对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而女性高管、儒家文化影响削弱了这种降低效应。

  • 并购业绩承诺、与企业创新绩效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作为交易估值事后调整的不完全并购契约安排,我国现行的业绩承诺制度将如何影响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值得进一步探讨。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风险承担视角完整呈现业绩承诺制度对并购企业创新绩效的“双刃”效应和差异化路径,试图在更完整的框架下讨论并购业绩承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业绩承诺与并购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业绩承诺与并购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非线性中介效应。

  • 碳市场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企业和政府环保补助的调节效应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2007-2021 年中国沪深A 股上市企业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微观层面探讨碳市场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用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的碳市场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企业风险承担和政府环保补助对碳市场建设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碳市场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企业所属产业结构,所有权性质和规模中存在强烈异质性,具体地,在第二产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中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 结构洞特征、独立董事治理与企业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以我国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独立董事网络结构洞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正式制度环境和企业竞争地位的调节作用。量化独立董事网络结构洞丰富程度后研究发现,企业拥有的独立董事网络结构洞的丰富程度与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正式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独立董事结构洞位置与企业风险承担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企业竞争地位越高,独立董事结构洞位置与企业风险承担的负相关关系越明显。文章从独立董事网络结构洞的角度出发,丰富了独立董事治理和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