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征程上把握好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重要依据,领悟好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把握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时代最大政治的实践途径,对于我们增进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许多的方式。结合党的最新理论与纲领性文件的具体分析与经验总结,为探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理论特质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现实的理论发展可能。本文试图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加以论述,并就最新的理论成果加以叙述,给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理论与经验选择。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2-09
摘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许多的方式。结合党的最新理论与纲领性文件的具体分析与经验总结,为探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理论特质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现实的理论发展可能。本文试图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加以论述,并就最新的理论成果加以叙述,给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理论与经验选择。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04-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的梳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共性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共性在于“革故鼎新”思想,而传统文化中“既庶何加”“民为邦本”“富而教之”“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等思想则充分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备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特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围绕“既庶何加”这一核心问题,选择“富之”与“教之”两手齐抓的发展路径,以“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革故鼎新”的理念让改革成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先行现代化国家的“翻版”,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实践的“再版”。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擘画的“三步走”战略,围绕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方向等问题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对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重构,其蕴涵坚持人民至上、追求共同富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缔造人类新文明等显著理论特质和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实际,反思、融汇世界各国现代化之经验教训,谋划中国语境下的现代化嬗变策略,走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从“两个结合”探究这一嬗变理路,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的现代化理论为行动指南、立足于双重革命交互逆熵变的中国实际、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形塑等三个方面。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其内核要义、价值理性、具体方略等三方面也凸显出与西方现代化的差异。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我国理论界对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但美中不足的是,还未能充分深入挖掘并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 笔者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入手,尝试通过动力平衡和治理统一论,统一和多样的辩证法,坚持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主体性及其自主性、独特性、超越性,守正和创新的辩证法,系统为基的战略辩证法,使传统走向现代、使中国走向世界、使民族的成为人类的世界意义这七个维度进行梳理,挖掘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独特价值。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三晋基层治理》
摘要:科技创新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也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科技创新激活经济内生动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科技创新重塑政治治理效能,提高政治现代化水平;科技创新加速文化传承创新,促进文化发展进步;科技创新保障社会安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科技创新优化生态和资源利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重视科技创新各环节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05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一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担当,开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分类: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没有文化文艺的高质量发展,就难以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的原因,在海德格尔看来,具有“大道”和“开辟道路”的意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形式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质料因、中国力量之动力因、人类文明新形态之目的因,而且最终要复归于“四因”之中,建成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之新”。在“四因”关系中,目的因是潜在形式的实现,动力因又往往受到目的因的制约,因此“四因”又可简化为质料因和形式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此可被归结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出发,又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中去,并使之发生质变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化形态的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体诉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本质意涵。就生产演进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承古拓今,在 革 命、建 设 和 改 革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赓 续文化根脉,构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巩固中国式现代化思想解放的改革开放文 化 和 开 创 中 国 式 现 代 化 文 明 新 征程的自信自强文化。就生产特征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体现了新质文化生产的价值取向,凸显人民群众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生产,在守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 髓 之 时 创 新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形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就生产路径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刻画出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根植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新质文化生产印迹。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南都学坛》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之所以会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了“连续性”与“阶段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并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辩证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有益启示。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要体现中国发展的特色、本质和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健全宏观调控治理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调控市场,这需要依赖宏观调控权制度的完善。以保障市场良好秩序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权,以国家影响力协调引导高水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体系要求实现制度构建和权力配置优化。宏观调控权的合宪性控制需要以宪法确立的市场制度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为标准,审视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和运行过程,实现市场权利价值、原则和规律性在宏观调控权领域的贯彻遥宏观调控权的合宪性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宏观调控权配置上以法律保留原则的遵守为目标,在宏观调控权运行上以市场主体财产权保护和市场自由的保障为目的,以正当程序构建和现实解释为实现手段。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时间和时间性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主题,时间具有认识世界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确立与发展,超越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一元线性发展观”“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依附论”及“世界体系论”等基于时间线性叙事的现代化的经典论述和基于“世界帝国主义时间”的现代性隐喻,实现了对“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时间地理学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时空高度压缩、多重叠加、并联式与跨越式发展的事件性时间性过程,是一个整体性与局部性、连续性与断裂性、渐进性与飞跃性不断推进的变迁性时间性过程。作为中国时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建设美好人类社会、解决人类共同发展问题、拓展世界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的时间多样性、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民生为大是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是对民生重要性的特殊强调。民生关乎人民幸福生活、国家长治久安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为大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升华。以民生为导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目标,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系列改革措施,彰显了改革的价值取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的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本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蕴涵。 人推动实现现代化,现代化以 人为目的。 人需要从传统人转向现代人,并具备现代社会的相关属性。 西方现代化面临主体危机,中国 式现代化开拓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致力于实现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协同发展、追求人的 现代化的应然状态。 在人的现代化当代拓新中,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实现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巨大规模, 体现人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关注人的现代化的精神品格、生态属性、世界胸怀,使人逐渐向自由全面发 展的现代人迈进;开辟了人的现代化新道路,并为其他国家提供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思考与借鉴。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展现出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独特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祛魅”与“扬弃”,揭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理清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即二重性、人民性与实践性,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以人民中心逻辑超越资本至上逻辑、以独立自主逻辑超越盲目依附逻辑、以共同富裕逻辑超越两极分化逻辑、以和平发展逻辑超越霸权扩张的价值逻辑。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推动中国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也为世界现代化提供多种选择。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全民医保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社会性基础设施。我国已经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推进全民医保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应有之义。然而,现有全民医保制度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影响了其公平性与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要以公平统一、权责清晰、互助共济、协同发展为导向,推进全民医保制度重构,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全体国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实现“人人享有健康” 的新时期发展目标。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现代化之路。其中,“现实的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人的需要”是动力源泉,“人的解放”是实践指向。在此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对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人的异化”问题的超越,在实践中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