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社会学评论》
摘要:数字技术变革推动了以风险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变迁,欧盟是数字规制创新的开拓者。本文基于“国际数字生态指数”等数据,刻画了欧洲 28 国在数字风险治理领域的法律规制异同,并对影响规制异同的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安全与发展是各国数字风险治理的一体两面,即便有欧盟上位法的约束,各国的数字风控规制依然呈现出“同中有异”的复杂格局。同时,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治理实践驱动了数字风控规制的形成,而规范性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技术的加速发展造成了制度形成与治理实践之间的“异步困境”,并导致工业时代治理典范的“祛魅”和“规范性力量”的衰落,各国的数字规制发展更多表现为一种务实的试错性实践。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和政策的历史沿革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结合,这为深入理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历史镜鉴。高质量发展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使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成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举措。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来看,既要打造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新质生产力系统,又要调整新型生产关系并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机制活力。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体现出生态领域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融合发展协同治理的态势,需深入探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生态法律法规、激发全民共同参与来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系统。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雅克·朗西埃的“感性分配不平等”理论立足于感知秩序的政治性,揭示了社会如何通过感性界限的划分确立并维系不平等的权力结构,拓展了对社会不平等的理解,为批判传统政治哲学的权力范式提供了新的路径。与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理论聚焦物质压迫不同,朗西埃强调感性领域的权力运作,指出不平等不仅体现于物质剥夺,更在于谁能被看见、被听见以及如何在公共空间中发声。这一视角在马克思早期关于意识形态与异化的分析中已有端倪,朗西埃通过“感性分配”概念深化了对话语权与社会秩序的批判,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平等的讨论维度。尽管其激进平等观念挑战了传统哲学的等级秩序,也因概念的流动性与实践路径的抽象性而面临理论与现实间的紧张关系,但仍为当代文化政治的批判与抵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摘要】繁文节即组织中冗余、无效且造成额外负担的规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将公职人员从繁文节中解脱出来,真正落实简政放权,但这一桔却始终难以被破除。为理解这一顽疾难以被削减的原因,本文以R大学为例,从组织内低一中一高全层级的角度(青年教师一学院领导一学校领导)出发,聚焦于“完成教师培训课程”的职称评审要求,通过参与式观察、对103名青年教师问卷调查及与22名教学及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分析这一被青年教师视为繁文缚节的规则为何难被撼动。我们发现,组织中不同层级成员的繁文缚节感知存在层级间差异,这种差异成为“繁文缚节罗生门现象”出现的基础,即不同层级就产生繁文缚节感知的责任归属上“顾而言他”“互踢皮球”,就削减繁文缚节感知的责任归属上“袖手旁观”“自我辩护”。该罗生门现象有碍组织内的各层级采取有效的行动来化繁为简,是繁文缚节难以被根除的重要原因。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3-13
摘要:姜夔是南宋多才多艺的布衣文人,其书学主要有创作、鉴定、理论三个方面,尤其是《续书谱》,是南宋书论经典之一。不过,姜夔书学的经典地位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学界多从文本内部着眼,而就历史方面则关注不足。关于姜夔书学在南宋的经典化建构,从姜夔《自叙》到南宋末,有13种文献有论及,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跨度近90年。这说明姜书学在南宋中后期不断扩大延伸,形成了累积性的学术效果,并对后世具有了奠基性的意义。通过对姜夔书学在南宋经典化进程的考察辨析,不仅有助于较为全面地展现姜夔书学的丰富形象,也能增进学界对姜夔书学早期影响的整体认识,总结其书学经典化建构的经验启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分类: 世界汉学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世界汉学》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2-28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阐明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作为领导核心的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充分认识腐败对党的严重危害,坚定打赢反腐败这场攻坚战的必胜信心,坚定打赢反腐败这场持久战的如磐恒心,坚定打赢反腐败这场总体战的坚强决心,与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斗争到底。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0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书法不仅与汉字实用书写相形相依,而且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有着内在的、深刻的同构性。书法的创作原理和审美观念中蕴含着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东方智慧。本文从书法与儒家哲学、周易哲学两个方面出发探讨和梳理中国哲学如何渗透和影响中国书法,并对书法的本质、创作、鉴赏、批评以及书法家个人心性修养和人格完善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试图发掘中国书法中所呈现的中国人独特的人文价值。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近年来,随着普通程序的正当化改革、犯罪案件的剧增以及犯罪结构的变化,我国司法系统面临着繁重的案件压力,建立多种简化的诉讼程序势在必行。但是普通程序的简化意味着被追诉人权利的克减和真相发现功能的减弱,必须具有正当的理由。被追诉人的权利放弃、犯罪事实的明确性、犯罪性质的特殊性、被害人的权利放弃、罪行轻微是简化程序的五种正当因素。基于不同的正当性基础,这些因素所能简化的程序内容和限制也有所不同。不同简化因素的组合可以形成简化程度不同、简化内容不同的多种简化程序。我国的程序种类结构目前存在较大缺陷,不仅程序种类较少,而且速裁程序相比简易程序没有独特性,无法回应“轻罪时代”的犯罪结构变化和案件剧增压力。为此,我国有必要基于不同的正当理由,建立多元的简化程序。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12-20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新时期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过程、机制和特征的认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依据,阐明了早期中华文明从“古国时代”到“王朝时代”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初步发展的“多元一体”特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提出判断文明起源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这些重要研究成果被及时写入新修订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中,不仅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增强了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考古发现学习和认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0
摘要:本研究以温州由村“回村办厂潮”为切入点,采用“空间理论”探讨从“以家为坊”到“半家半厂”的乡村工业生产空间的演替过程,特别关注2009年后出现的“半家半厂”新过渡结构及其对乡村社会的深远影响。与“以家为坊”传统家庭手工业作坊相比,“半家半厂”不仅在空间上深度重组,还在生产方式、劳动力组织和社会关系上引发了由村社会根本性变革。本文通过探究由村四十余年间的乡村工业变迁,结合由村“青年联合会”农村组织创新、旧乡绅与新商人的权力结构更迭、村干部挪用“香火钱”等乡村转型中的冲突,探讨新时期温州经济转型中乡村工业的一种可能转型模式,进而深入剖析乡村社会变迁的复杂动态。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0
摘要:本研究以温州由村“回村办厂潮”为切入点,采用“空间理论”探讨从“以家为坊”到“半家半厂”的乡村工业生产空间的演替过程,特别关注2009年后出现的“半家半厂”新过渡结构及其对乡村社会的深远影响。与“以家为坊”传统家庭手工业作坊相比,“半家半厂”不仅在空间上深度重组,还在生产方式、劳动力组织和社会关系上引发了由村社会根本性变革。本文通过探究由村四十余年间的乡村工业变迁,结合由村“青年联合会”农村组织创新、旧乡绅与新商人的权力结构更迭、村干部挪用“香火钱”等乡村转型中的冲突,探讨新时期温州经济转型中乡村工业的一种可能转型模式,进而深入剖析乡村社会变迁的复杂动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24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届三中全会中的“改革”话语,历经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再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话语的历史进程,将其确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路径。随后,“全面改革”与“深化改革”逐步成为主线,改革的覆盖范围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延伸至政治体制等多个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改革话语,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目标,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十届三中全会则将“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改革话语,推动中国社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河南信阳郝堂村自2009年开始了一场逆城市化的美丽新乡村基层建设实验。这场乡建实验涉及基层建设、基层治理、基层传播三方面,并在基层经济模式、基层空间架构、基层组织治理、基层文化传播、基层公共卫生、基层生产活动六个层次探索出逆城市化发展路径,诠释了以乡村为主体的内生发展与以文化为媒介的生态改造,既适应了乡村振兴战略,又做到利民惠民,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07-01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近年来,“杀猪盘”诈骗的出现和蔓延,给受害者带来了情感和财产的双重损失,但受害者也并非完全被情感和话术牵制的“木偶”,尽管受骗本身看似是一种非理性决策的结果,但其中仍然存在着受害者主体性的投资决策行为,而“杀猪盘”的诈骗剧本和符号表演,潜在地影响和操控着他们决策时的心理和过程。为探讨“杀猪盘”诈骗中受害者的主动性何在,更好地防范此类诈骗的蔓延,本文以希勒的叙事经济学为理论视角,通过进入一起招商类“杀猪盘”中进行参与观察收集资料,尝试获得与受害者感同身受的体验,并辅以对16 名受害者的访谈,总结了招商类“杀猪盘”诈骗剧本中的五类叙事:“草根逆袭”“副业刚需”“互联网创业”“健康养生”和“独立女性”,进而探讨这些叙事如何影响受害者的投资决策和行为选择。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6-11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既要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又要加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以夯实其理论基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包括两大层次:一是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二是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理论。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主要是通过现代社会的剖析形成的。马克思研究现代社会发展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主要体现为总体性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重要的是抓好这样一些着力点:激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资源,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性阐释,推进经验到理论的提升,推动发展理论的对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