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政府自主性事权承接的逻辑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乡镇一级政府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参与主体,是各项事权下放的重要承接单位。在事权下放的实践过程中,乡镇事权承接常常面临着“权责不一”、“减政”没有减负、“放权”依然缺乏活力、营商环境优化乏力的治理新困境。本文结合压力型体制与注意力分配理论的研究基础,构建“压力源—注意力分配—自主承接行为”分析框架,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强镇和粤东地区乡镇为例,通过多案例实地深入考察,揭示乡镇层级政府部门因应自身的内外压力来源,在面对众多的上级事权下放中,依据自身有限注意力和优先排序,划分出自身利益事权、重点问责事权和无考核要求事权,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逻辑与应对策略。

  • 数字时代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核心能力建构与培养——基于TPACK框架的实证视角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万物互联及价值共生,数字技术的加持使教学场域得以无限延伸,也对高校师范生培养体系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结合数字时代的背景并基于TPACK 理论模型,师范院校可以从思维认知素养、教学实施能力、创新发展理念等3个维度构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架构。其中,“思维认知素养”是核心基础,“创新发展理念”是关健要素,“教学实施能力”是重要支撑,前两者是内隐性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实施能力”这个外显行为加以检验。基于中小学实践场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未来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改革应从培养目标、培养路径、培养制度等方面加以系统思考。

  • 多主体动态互动与产业集群治理——基于广州两个片区的比较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村镇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典型特色,服装产业兼具“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永不衰退的生活必需品”两大特征,广州村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价值。以广州康鹭片区和南村镇片区的服装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半结构化访谈与文本分析方法,结合城市机制理论,有助于构建“多阶段多主体动态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两大片区服装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路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阶段参与治理的主体行为差异所造成的。政府在两个片区均采取了一种审慎包容的产业治理模式,但在康鹭片区更偏物质空间整治的审慎介入,而在南村镇片区则更像宏观维度的审慎调控。康鹭片区村集体能动性强但过度逐利,导致空间失序;而南村镇片区村集体则通过与企业模仿学习,具有规划理性。主体互动模式的差异,导致康鹭片区形成了以“小档口、小作坊”为核心的松散自由的生产模式,而南村镇片区则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不断调整适应的国内国外双轨服装产业发展路径。

  •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课程权利范畴、边界与禁区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我国高校教师的课程权利既有实体法的法源基础,也有各个高校制定的相关的章程及管理制度的软法依据。其课程权利范畴包括:教材选用权、教法选择权、教学材料选择权以及课程评价权。但是高校教师的课程权利存在若干边界和禁区。在边界方面,不得跨越言论自由的边界、不得跨越公共利益、教学方法符合学校要求等;在禁区方面,高校教师的课程权利不能违背政治方向、不得选择不雅内容、不得拒绝学校的合理要求或规定、不得讨论与课程无关的内容、不得挖苦讽刺甚至骚扰学生、不得宣传或实施宗教活动。

  • 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治理的时空政治逻辑转换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治理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定”做法其实蕴含着时间政治逻辑,并存在着明显的效率价值偏向。在“职位中心主义”的应然趋势下,应推进编外人员治理的时空政治逻辑转向,外在表征上由人员资历转向工作职序,内在要义上由身份符号转向职位禀性,进而在强调空间政治逻辑中形成编外人员治理的组织空间和区划空间进路策略。时空统一的政治逻辑转向,预示着可通过突破身份疏离突显权能分工,在克服体制内外身份有别的过程中提升编外人员治理水平,从而为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的组织支撑。

  • 美国公立大学治理中的校长权力边界及其扩展 ———基于大学章程和司法判例的双重阐释

    分类: 教育学 >> 比较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以加州大学总校章程和美国经典判例汇编为证据源,洞悉美国公立大学校 长权力的作用边界及扩展机制。 研究发现,美国公立大学形成了包括董事会、校长办公 室、学术评议会在内的横向共治模式,以及系、学院、学校三级行政的纵向权力结构。 校 长拥有对行政人员的任命与管理权、对学术人员评聘与转轨的决定权、对微观教学过程 的干预权以及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权。 上述行政权力的“扩展”也呈现出制度化、物态 化、操作化三大特征,在身份性权力、经济性权力、委托性权力方面有限延展。 行政主义 统合、学术主义离场的校长权力膨胀现象在中国也有类似趋势,学术权力面临受侵害的 风险,未来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法人制度建设,完善大学内部权力分配机制。

  • 政策工具视角下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文创政策分析——以G市N区为例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政策,以吸引港澳青年进入大湾区内地发展。但是,这些创新创业政策以及政策执行实践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与不足。运用政策工具理论视角和实地访谈方法对N区港澳青年文创政策进行研究后发现,现阶段港澳青年文创政策以促进人员要素流动为导向,政策工具的使用以供给型政策为主;在政策落实过程中,N区在青创平台搭建、人才集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由于政策宣传渠道窄、福利覆盖面小、社会适应难等导致的政策推动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必须全面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政策工具,以打造更加具有人性化服务的社会文化软环境,实现港澳青年文创支持政策体系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 高等职业教育认同的影响机制与形塑路径——基于广东省3347名高职生的调查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和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当下依然面临低认同困境。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东省3347名高职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家庭教育的民主性、学校环境的完善性、实习实训的规范性、社会印象的正面性和未来取向的积极性均会正向显著影响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身份认同,其中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作为与学生互动最为密切的微观系统,不仅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学生认同的形成,还会通过未来取向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学生身份认同感的强弱在学生性别、家庭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实习安排方式、实习企业类型和实习工资等方面均表现出差异性影响。本研究就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学校环境建设、实习实训优化、社会印象改观、未来取向确立等方面提出研究启示,以期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高等职业教育认同提升路径。

  • 地方环境政策超额执行逻辑及其意外后果——以2017年煤改气政策为例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03

    摘要:避责执行与不完全执行是学界对中国地方环境政策执行普遍的认识, 但为何会出现环境政策的超额执行? 为什么超额执行反而带来政策失败终结的意外后果? 本文采取混合研究方法, 先以过程追踪法对煤改气政策执行进行讨论, 再以 19 个煤改气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分析, 从而找出地方环境政策超额执行的逻辑。 首先,研究发现在政策目标与绩效考核影响之外, 财政资源与政策效益是推动地方政府积极甚至超额执行煤改气政策的主要原因。 其次, 在地方煤改气政策超额执行中, 由于中央在向地方下派政策目标的同时, 未关注天然气资源配套的问题, 从而造成这一政策失败终结。 这表明中央政府在资源配套乃至政策整体设计环节的缺位, 是地方环境政策执行结果偏差的制度性根源。本文填补了政策超额执行的理论空白, 发展了基于财政资源、政策收益的解释框架, 从而为困扰公共政策以及环境治理领域已久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提供新的解释。

  • 内地港澳大学生数字素养的行为机制探析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建设数字中国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数字素养是港澳青年群体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数字素养理论和心理测量方法,明确港澳青年的数字素养评估维度,制定相应的数字素养评估方案,提出数字素养与技能测评指标和工具。研究发现,数字素养结构在内地香港大学生和澳门大学生中总体相似,但各维度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数字权责对内地港澳大学生的影响最显著,数字远见对不同生源地的影响相对平均,数字规范、数字权责和数字使用对澳门生源的影响更为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发现数字素养对于内地港澳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培养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因此,要以数字素养作为内地港澳大学生融入数字中国的效标与抓手,构建中国特色的内地港澳大学生数字素养发展框架系统,以高校为主阵地全力提升内地港澳大学生的数字素养,鼓励内地港澳大学生参与实习和志愿服务,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场景,充分发挥数字素养在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