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三境界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摘要:人生有境界,教育也有境界之分,教人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教人成就事业的理想和素质是教育的另一种境界;教人通达人生的智慧和胸襟乃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如果说,传统侧重于道德教育,现代侧重于科学教育;传统教育的主旨在于“教我们如何做人”,而现代教育则在于“教我们如果做事”? 有位教育家说, “自信心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精髓”! 童稚是人性纯度的标志,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儒家教我们问心无愧的生活,道家教我们心旷神怡的生活,佛家教我们心平气和的生活! 这是一个科技发达、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浮躁迷茫的时代,我们的责任重大啊!

  • 以反腐败斗争战略定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反腐败斗争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反腐败斗争,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治理格局。立足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新形势,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战略定力的丰富内涵是深刻认识和有效执行党中央出台的系列反腐败政策的战略支点,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 儒家文化对国人政治心理的塑造和影响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2

    摘要: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成为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对国人政治心理的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讲究“和而不同”,有一种文化会通精神,善于接纳不同文化;这种追求和谐,而不是崇尚冲突的思维取向对中华民族大一统心理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爱中华夷狄如一”,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自强精神对国人政治进取精神的塑造。“克明俊德,协和万邦”,“王道”“仁政”,德治传统对国人政治伦理的潜移默化作用。“敬德保民”,“民惟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对国人政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尊先祖而隆君师”,“三纲五常”,儒家王权等级观念对国人依附人格有重要影响。而儒家“以道事君”,“言事无惮,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也塑造了范仲淹、魏征、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忠勇报国的伟大人格。

  • 天赋、环境、教育与实践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天赋、环境、教育与实践,是古今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儿童智力的起源不是先验地预成的,也不是由于环境的刺激而机械地形成的,而起源在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切艺术的种子都已经种在我们的身上,上帝把智能从黑暗中引出来。”自然界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人的大脑细胞中本身就包含几万年进化过程中包含的经验和智慧的密码“。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

  • 周秦儒学“无为”观念的本旨与践履边界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6-11 合作期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认同“无为”观念乃道家老庄所专言,殊不知周秦诸子对“无为”均有所发明,一致而百虑,程度深浅有所差异而已。儒者虽然抱有积极入世的思想旨归,但是其人深知一味进取反而有害于道。周秦儒学诸子,特别是孔子、孟子、荀子,都对“无为”观念采取了辩证态度,将“无为”与“为”合一而论。二者落在达至“惟精惟一”之道,“无为”关键在否决歧路,成其一道,达于至诚状态的“无为之为”。论证清楚周秦儒学“无为”观念的本旨与其践履边界,对于今人在人生低谷应对精神上的两难问题将会大有助益。

  • 中日满蒙条约中的土地商租及其相关问题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1915 年,日本在“二十一条”要求中提出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应享有“优越地位”,经中日 交涉而形成的民四中日满蒙条约中有土地商租及其相关问题之规定。条约签订之后,日本企图扩大享有相关权益之地域范围,并竭力使条约规定转化为现实权益,成为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实施移民侵略、土地实质占有的典型表现。但是,日本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抗争意志与反制能力,由于日本要求享有的土地商租及其相关权益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因而遭到我国的有力抵制,导致日本的侵略阴谋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实现。

  • 优质均衡视域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和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响应国家方针政策、推动乡村教育公平、激励教师自主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优质均衡视域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乡村教师和城区教师为核心要素,由教研员及专家团队、契约文化和技术支持共同构成。根据合作目标与交互方式的不同,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三种共同体表现形态:基于“发展”的城乡支援合作体、基于“问题”的区域合作共享体和基于“自主”的契约精神共同体。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其实现路径可从三个方面展开:确立愿景,凝聚共同体合作共识;互助共生,优化共同体合作形态;制度保障,建立共同体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