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劳动力要素的有序流动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至关重要,但文化壁垒却成为阻碍其跨区域流动的隐形障碍。本文以异地创业为例,利用1158万条大众点评网餐饮类店铺数据构造文化复杂性指标,结合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考察文化复杂性对异地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复杂性抑制了异地创业,包括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机制检验表明,阻碍社会融入是文化复杂性抑制异地创业的渠道,体现在文化复杂性通过社交隔离、身份迷失和心理不安渠道抑制异地创业。异质性考察发现,文化复杂性的异地创业抑制效应存在性别鸿沟,不存在户籍鸿沟,表现为文化复杂性对女性创业负面影响更大、对农民工创业负面影响更小。进一步发现,流入市制度环境的改善和户籍市在流入市设立异地商会减少了文化复杂性对异地创业的不利影响。本文从文化复杂性视角切入,丰富了异地创业的研究,为突破有碍劳动力要素流动的非制度壁垒提供了政策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但长期积存的地区间非正式制度障碍抑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为此,文章基于中国省际双边信任不对称的现实,依托异地创业这一典型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模式,利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信任交叉选择矩阵构造省际双边信任差异指标,结合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省际双边信任差异如何影响异地创业。研究发现,省际双边信任差异的增大会阻碍异地创业,并且对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均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在以流入省与户籍省大饥荒严重程度差值作为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省际双边信任差异通过阻碍社会融入抑制异地创业,尤其是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在将正式制度引入后,发现流入省与户籍省市场化环境差异的扩大和数字基础设施差距的增加会掩饰掉双边信任差异对异地创业的部分影响,户籍省在流入省设有商会组织会减轻双边信任差异对异地创业的阻力。文章从非正式制度视角丰富了异地创业的相关研究和信任不对称理论的中国化应用场景。研究结论表明,信任不对称导致的社会融入壁垒制约了流动人口创业,完善正式制度有助于弥补非正式制度的缺位之处,繁荣异地创业精神。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摘要:借助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识别家乡第一大姓氏,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构造家乡第一大姓失信者比例指标,匹配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考察家乡大姓失信如何影响异地创业。研究发现,姓氏作为最重要的符号特征之一,其身份烙印不会在流动中消失,表现为家乡第一大姓失信者比例的提高会减少本地人外出创业的可能性和意愿。机制检验表明,家乡大姓失信通过降低流动人口对强血缘强地缘关系、弱血缘强地缘关系和弱血缘弱地缘关系群体的信任程度,削弱社会融入意愿,阻碍异地创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家乡大姓失信对跨省流动、跨方言区(片)流动和未进行社会网络重构群体异地创业的负面影响更大。进一步发现,第一大姓所在家族社会影响力的增加和流入地对户籍地信任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减轻上述负面影响,流入地宗族文化重视程度的提高会加剧这种负面影响。本研究不仅拓宽了移民推拉理论的中国化研究视角,还为寻找破除阻碍异地创业因素的方法提供了思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当下以数字化为核心表征的信息技术革命给企业带来了全面且深远的影响。基于2014年“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政策对经济数字化的外生冲击,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识别经济数字化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政策对企业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源自试点政策促进了经济数字化,使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从而缓解了融资约束;企业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增加了更多的异地投资,可以更有效地把握投资机会。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小规模、非国有、资本技术密集型以及高素质人才占比更高的企业。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为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而且也为政府进一步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0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逐渐渗透到制造业各个领域。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引领者,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尤为积极。基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2008—2019年的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应用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2)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创新渠道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3)技术市场活跃程度和知识产权侵权程度对工业机器人应用和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分别产生强化和削弱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进一步鼓励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化应用,同时积极维护创新环境,坚决打击专利侵权行为,给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新加坡资本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 要组成部分,可分为银行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三个细分市场。近几年,新加坡资本市场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仍然成为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重地,这是新加坡法制化、数字化的银行业、高效率的债券市场及与中国联系紧密且高度国际化的股票市场共同努力的结果。展望未来,在RCEP生效的背景下,新加坡的银行业将会继续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绿色金融;新加坡债券市场将继续以政府为主导,发行更多的绿色债券;新加坡的股票市场整体将有所上涨,尤其是与旅游行业、出口制造业和电子商务行业相关的股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以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搜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简称“董责险”)和绿色创新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考察董责险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购买董责险能够显著激发绿色创新意愿;融资约束在董责险对绿色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门槛两侧样本企业购入董责险均对绿色创新起到激励作用,且当融资约束高于门槛阈值时,董责险对绿色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该结论表明董责险与绿色创新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为推进董责险在我国的发展,激发企业绿色创新动力提供了理论支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摘要:消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障碍有助于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构造省际双边信任差异指标,以双边信任差异刻画信任不对称,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考察信任不对称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省际双边信任差异减少了农民工由流向留转变的永久迁移意愿,尤其是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在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省际双边信任差异通过阻碍农民工融入本地社会,减少永久迁移意愿。异质性分析表明,省际双边信任差异对进城务工、新生代和低市民化成本农民工以及无劳动保障、无住房保障和无医疗保障农民工的永久迁移意愿影响更大。进一步发现,流入地劳动力数量市场化程度和价格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分别会增强和削弱省际双边信任差异对农民工迁移意愿的抑制作用。结论表明,破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非正式制度壁垒,有助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运用我国与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3~2020年的金融合作面板数据,首先采用OLS回归模型检验金融合作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存在溢出效应,然后根据金融合作程度进行国别分组,进一步检验溢出效应异质性问题。研究表明,金融合作的确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国内消费和科技创新两个渠道产生促进作用,且异质性显著,主要表现为高金融合作程度国家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低金融合作程度国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与东道国间的金融合作存在国别迁徒现象,表现为向下迁徒和向上迁徒两种情况。我国应根据异质性开展差异化金融合作,以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经济稳定增长。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工业4.0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社会分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作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并且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探究不同经济体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6-2019年全球35个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库存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FE)和随机效应模型(RE)、逐步回归法等实证方法,考察工业机器人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能源强度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当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尚未超过临界值时,对降低能源强度具有抑制作用;当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超过特定临界值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才会对降低能源强度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阶段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总产出的增加,而不是能源消耗总量的减少。研究客观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为政府规划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随着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问题日渐严峻,绿色投资正在兴起,企业ESG表现愈发受到重视。基于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考察企业ESG表现对绿色投资者进入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ESG表现与绿色投资者数量显著正相关,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2)ESG表现主要通过激励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来对绿色投资者进入产生积极作用;(3)企业ESG表现对绿色投资者进入的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中更显著。因此,需要推动ESG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对ESG的正向引导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绿色投资者保护机制;积极推进绿色创新项目,加大绿色研发投入力度,形成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的循环模式。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成本过高问题使得平台型供应链金融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针对存在的成本风险问题,以平台型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参与主体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构建传统情形下与区块链驱动下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各参与主体的均衡选择,对比区块链引入前后博弈各方的收益,并结合实际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研究发现:在平台型供应链金融融资系统引入区块链后,将会强化各参与主体向博弈的最佳均衡点(融资,担保,参与)靠拢,使得融资博弈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有所放宽,平台型供应链金融业务更易完成,供应链金融融资得到了帕累托改进。因此,提出搭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区块链的创新特征提高网络协同效率,降低各类参与成本,促进平台型供应链金融的稳定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外贸发展动能。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开放合作的能力;加强数字经济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打造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主题=(乡村振兴)and(金融)”为检索条件,将检索到的2018-2021年的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软件作为研究工具,生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对文献的基本特征进行系统识别,从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等方面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发现,近年来金融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热度迅速提升,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但学界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阶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略显单薄,需要注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阶段性研究,深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选题的系统性研究,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跨学科、跨专业间的合作和交流。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根据我国A 股上市公司2010 ~ 2020 年的披露数据,用OLS 方法检验并购商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商誉越高的企业融资约束越大,其主要作用渠道是高并购商誉增加了企业完成业绩承诺的难度,加大了债务违约风险,导致企业获得的投资减少;高并购商誉存在虚假信息,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企业股权融资成本增大。在更换不同的融资约束测量指标、进行PSM 匹配和加入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外部治理水平低和高管高度自信的企业融资能力更弱。本研究深化了高并购商誉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分析,为并购及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