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从数字环境赋能、数字创新驱动、农业质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向好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障碍度模型、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和α收敛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障碍因子识别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2010一2021年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距,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单位农业产值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农业人均专利申请数、电子商务采购额、农村居民生活丰富性、移动电话基站密度等与数字创新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影响我国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全国总体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形变化特征,前期差异主要来自超变密度,后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最大,与其他地区间的差异也最大,2015年后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存在α收敛趋势;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较小,区域间差异也较小,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α收敛趋势。因此,应夯实农村数字基础,加强农业数字创新;重视区域差异,走农业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内外部联系与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 农村信贷、城乡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契合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背景,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于2000一2019年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信贷、城乡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村信贷直接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这一直接效应因区域样本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在农村信贷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间接效应中,城乡结构的优化是实现这一传导机制的关键。其中,农村信贷对城乡结构的影响存在库兹涅茨效应,即在信贷政策实施初期,城乡差距拉大在短期内会削弱农村信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长期而言,随着城乡结构的逐渐优化,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凸显。因此,完善农村信贷政策、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对于新时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应协同加强科研经费投入、提高劳动力就业数量以及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以使提质增效的效能得到更大程度地释放。

  • 数字贸易发展对我国区域出口效率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资源的紧缺,由传统要素驱动的出口增长机制难以为继。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12一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综合评价的角度,采用熵值法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能力、数字产业及数字贸易潜力4个方面构建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同时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各区域出口效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两方面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出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012一2022年间,我国区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出口效率不断提高,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且东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出口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对我国区域出口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倒U形特征,数字贸易的发展弱化了传统贸易壁垒,既显著促进本地出口效率提升,也促进邻近地区出口效率提升,但随着数字贸易发展引致数字贸易壁垒的出现,又可能成为制约出口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机制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能够强化数字贸易发展对出口效率提升的作用,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配置的改善能够强化数字贸易发展对本地区出口效率提升的作用,但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出口效率的促进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起作用,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在东部地区发挥作用。基于此,要完善数字贸易规则,弱化数字贸易壁垒。加强区域协同,推动地区出口效率提升。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

  • 数字经济带来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6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动力。鉴于数字经济影响的广泛性,为分析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先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行基准随机效应回归,并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异质性进行检验,再进行分位数回归,进而以产业结构升级、电子商务、城镇化为中介变量进行基于拔靴(Bootsrap)法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负相关关系,且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是东部地区。当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小时,数字经济会抑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时,数字经济所发挥的作用由抑制转为促进。数字经济不仅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电子商务、城镇化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因此,应支持农村地区数字产业发展与产业数字化发展;注重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

  • 江苏省徐州市人口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分析江苏省徐州市人口增长、人口流动和人口结构特征,表明徐州市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老龄人口抚养比不断提高。实证检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流动率对徐州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徐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流动率每提高一个单位,徐州市经济增长率分别提高1.0692和4.5565个单位。为实现徐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优化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即转变家庭生育观念,完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释放老年人力资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人口素质教育,获取劳动人口质量红利;把握人口流动性特征,引进并留住海内外人才。

  • 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地区差异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农业农村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的作用逐步提升。基于新发展理念要求,文章从五个维度构建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熵值法测度了2010-2020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第一,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第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第三,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逐步缩小,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各省份间的差异,各省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 我国经济转型情境下制度信任对再次合作意愿的影响研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成功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针对我国经济转型期节点企业制度有效性感知与重要性感知偏离的事实,文章从供应链协作信任视角构建节点企业制度信任对再次合作意愿影响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通过548家样本企业实证证实:(1)制度信任直接且通过供应链协作信任(部分中介变量)显著正向影响再次合作意愿;(2)制度有效性与重要性感知偏离显著调节供应链协作信任在制度信任-再次合作意愿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二者偏离程度越大,供应链协作信任中介作用被削弱幅度也越大。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制度信任的中国情境化研究,亦为我国当前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中有效制度供给的确保提供了可操作化路径。

  • 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驱动效应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背景下,基于2010一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藏)的面板统计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空间模型、断点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特征。研究表明:首先,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直接驱动作用,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及数字金融均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驱动作用,且在驱动效应估计中,数字基础>数字技术>数字金融>数字平台。其次,数字经济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呈明显的倒U形非线性特征,即当数字经济发展到达网值后,则会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抑制效应,且拐点约在76%水平位置。再次,政府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约为22.7%。为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驱动效应,中央政府应积极引导工业实体经济确立“数实融合”的发展理念,推动转型驱动政策的空间互联;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靶向驱动策略,发挥环境规制政策的潜在作用,实现政府主导结构转型与效率转型的创新补偿效应,通过其带来的正外部性促进工业绿色化发展。

  • 数字经济引领内外贸一体化质量提升的逻辑、效应及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高水平开放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大力推进“数实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为此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对内外贸一体化质量的影响呈现“N型”关系,且目前影响水平刚越过“N型”曲线的第一个拐点;在研究期内,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数字经济每上升1个单位,内外贸一体化质量平均提升约0.015个单位。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外贸一体化质量低的地区和内贸型且内外贸发展平衡地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内外贸一体化质量;在外贸型且内外贸发展平衡地区,数字经济却显著阻碍着内外贸一体化质量提升;在非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也能够显著提升内外贸一体化质量。第三,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贸易集聚和区域创新来提升内外贸一体化质量,但不能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来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质量提升。研究结论对运用数字经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 中国住宿和餐饮业在产业链上位置测度及其动态变迁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运用产业上游度测度模型,测度了我国住宿和餐饮业在产业链上位置,考察了其在产业链上位置的动态变迁。总体来讲,住宿和餐饮业在全球产业链上和国内产业链上的位置都向产业链上游移动。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住宿和餐饮业的产业上游度存在着较大波动,2002一2010年全球产业上游度都大于其国内产业上游度;2012—2017年则相反,住宿和餐饮业国内产业上游度波动幅度要大于其全球产业上游度波动幅度。住宿和餐饮业净出口变化方向与其国外产业上游度变化方向基本相同,净出口增加对其国外产业上游度上升有促进作用。住宿和餐饮业全球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与其国内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总体来讲,现阶段住宿和餐饮业国内产业上游度增长速度要大于其全球产业上游度增长速度。

  • 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如何影响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基于总出口分解方法,利用增加值数据对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测算模型进行了修正。测度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和分行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实际有效汇率高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幅度,且分行业制造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趋势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会对中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点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通过对外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对制造业整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较为显著,但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影响较小。

  • 数字化驱动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机制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突破传统农业发展困境,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在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资本概念,探讨数字资本通过提升资本禀赋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认为,数字化通过传播教育功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知识效应和学习效应;数字化通过关系纽带功能,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数字化通过信息匹配功能,提高农户的自然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数字化通过金融杠杆功能,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综上,数字化能够突破农户资本禀赋不足和信息闭塞的约束,为农户“认知→意愿→行为”的行为逻辑注入新的动力,驱动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 税收优惠和低碳信贷对再制造决策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摘 要】 为探究不同干预政策对再制造与碳减排的影响,分别构建了税收优惠与低碳信贷政策下资金约束型制造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发现:一是税收优惠和低碳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碳税税率或贷款利率上升对再制造活动的积极影响;二是税收优惠和低碳信贷政策均能有效提高资金约束型制造商的再制造产品产量及总体利润,但不一定能降低其碳排放总量;三是再制造产品碳节约优势越明显,低碳信贷政策在促进再制造活动方面越具有优势,否则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更有利;四是相较于低碳信贷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在更好促进再制造活动的同时更有利于提高资金约束型制造商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