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育学 >> 体育教育训练学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摘要:高职本科体育通识课程建设通过强化“体”与“职”的深度融合,塑造身心健康、技能精湛、人格健全的新时代劳动者,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当前高职体育通识课程建设中存在职业特色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薄弱、教学评价单一、软硬件资源支撑不足的问题,提出对策有构建以职业体能为核心的“专业适配型”体育课程体系、探索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以科技赋能推动体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构建“终身健康”导向的评价体系、政策保障与资源整合。未来研究应聚焦产教协同机制、数字化资源开发及长效评价模型构建,以此提升高职本科体育通识课程的建设质量。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职业本科学校的学科建设是我国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分析了职业本科学校学科建设的应然逻辑,同时,梳理了学者们关于职业本科学校学科建设的主要观点,分析了职业院校对学科建设的误区与现状。提出了职业本科学校开展学科建设的目的、依据和研究领域,认为职业本科学校的学科建设应紧密结合办学定位,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走一条具有“职业”特色的学科建设之路。阐述了职业本科学校学科建设的主要领域,包括职业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应用技术学科和区域发展与产业经济学科,以及具体的建设内容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多方联动、组建机构、搭建平台、汇聚资源的发展方略,包括建立多方联动机制、组建学科研究与服务组织、搭建学科平台和完善学科制度、整合内外部资源等。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近年来,企业所面临的营商环境愈发复杂多变,保持组织活力成为组织跨越生命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组织活力是企业健康成长的状态,也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组织活力研究不断受到关注和重视,但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组织活力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从组织活力的概念内涵、评估测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三点研究方向:一是明确组织活力结构维度;二是完善组织活力测量指标;三是探究组织活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东南亚是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区域,而新加坡是东南亚最成熟的电商市场。新加坡跨境电商市场拥有显著的发展优势,在未来几年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移动电商将成为主流业态,社交电商增长迅速。新加坡消费者购买力旺盛,在线消费意愿强,并且注重品牌品质及购物体验,对中国商品有广泛的需求。新加坡跨境电商平台众多,各具特色;多数平台立足新加坡,辐射东南亚;其中的中资平台增长强劲,利好中国卖家。本文建议有意开拓新加坡电商市场的中国企业,首先要了解各地区的扶持政策,利用好政策福利;其次要优选电商平台,注重本地化经营;再次要强化供给侧改革,打造品牌精品;最后要紧跟社交娱乐购物潮流,打通多元营销渠道等。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8-30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文章从哲学和历史的视角分别阐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文化构建应遵循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底蕴。其理论逻辑为技术发展要求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功能、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及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及与之相符合的文化熏陶。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文化的历史底蕴。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以技术哲学构建文化内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文化根基、以职教史彰显文化自信和以文化交流赓续文化发展等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文化构建的实现路径。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通过对海南闽语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并与其他地区的闽语等汉语方言及周边民族语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海南闽语的句法类型特点。研究发现,海南闽语与福建、台湾、广东潮汕、广东雷州等地区的闽语在句法特征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且海南闽语具有不少与周边壮侗语相似的句法特征,是一种典型的SVO型语言。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随着战略新兴产业的迅速扩展和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从事信息通信领域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战略需求,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行业战略布局缺乏、融合模式地域局限、教师能力素养断层、效果评估方式有限等问题,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结合未来网络产业特点,从行业布局、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面向未来产业人才高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面对全球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中国正积极推出一系列战略举措,旨在推动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凭借其独特优势,不仅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优化人力资本结构,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成为赋能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尽管工业机器人在制造领域已得到应用并取得经济效益,但在推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人才短缺、成本高昂、应用程度有限以及产品低端等难题。为此,需政企合作,共谋解决方案,以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建设技能型社会是当下我国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性要求,也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墨子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理论争鸣成为其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逻辑。文章分析和梳理了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要旨,主要包括社会分工的价值理念、技术创新的教育内容和工匠法则的文化内质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能型社会背景下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和现实路径,即以类型特色为基础构建个性化职业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引领培养工匠之才、以技能型社会为目标助力职业教育创新实践。对构建类型特色下人尽其才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工匠之才、建设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4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基于劳动收入份额的视角探讨国资参股对民营企业共同富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资参股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国资参股可以促进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本升级,进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另一方面,国资参股可以抑制民营企业的高管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国资参股的确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其对民营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西部地区和处于低竞争地位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并且国资参股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本文丰富了国资参股民营企业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视角,为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有机融合提供了客观的经验证据。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企业实践是“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关键举措,探究其参与企业实践的影响因素对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组态模型,以1020名“双师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意愿的多重因素关系及其复杂机理。结果发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单个因素均不是激发“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意愿的必要条件;“双师型”教师产生企业实践高意愿的组态构型存在3条路径,分别为“家庭责任主导型”、“工作条件驱动型”以及“多元协同激励型”。据此,研究从机制、思路及策略方面提出促进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新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目的/意义]图书馆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加工,可以转化成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与生产力各要素关系密切。数智时代涌现的数字技术及其他高精特新技术夯实了新质生产力诞生的技术基础,数智时代图书馆的创新性、数字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等特征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高度吻合。[方法/过程]文章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概念,阐述数智时代图书馆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分析数智时代图书馆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内涵,并探讨了数智时代图书馆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结果/结论]在数智时代,图书馆通过持续推进全民阅读,丰富全民知识储备;加速智慧服务转型,提高全民数字素养;打造数智馆员队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应用数智化新技术,引领信息文化建设;构建未来学习中心,培育创新型劳动者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取得高质量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论新构架,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新探索,亦是未来育人方式转变的新方向。在“五育融合”实践中,教师是直接的承担者,其对“五育融合”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五育融合”的育人实效。通过对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实施“五育融合”存在现实困境,教师对“五育融合”的认识有限导致概念理解偏误,教师专业素养不足致使“五育融合”实施困难,缺少外部资源支持限制“五育融合”落地,“融合育人”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难以引领“五育融合”的深化。为有效推进“五育融合”的教育改革,应活化教师对“五育融合”的理解与认识,建构面向“五育融合胜任力”的研修机制,打造“五育融合”的协同工作系统,全面完善“五育融合”质量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