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税收优惠已经成为政府激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活动的常用政策工具之一,但学界关于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的效应评价、影响因素以及优化路径等核心理论问题的讨论仍存在争论,直接导致实践中诸如政策激励效果不足、适用条件不明以及优化方向不定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本文遵循公共政策研究发展的内在逻辑,构建“理论基础一效应检验一优化方向”的三阶段理论研究框架,梳理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理论研究的演进脉络、热点及前沿,以期为破解当前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的实践困境寻找理论工具。研究发现,关于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的理论研究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可行性论证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目前已趋于完备;政策效应检验和优化是理论研究的热点。立足于我国本土税收实践,探索知识产权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应的影响因素、考察“类专利盒”制度的政策效应等是未来理论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此外,我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也有待知识产权税收激励政策理论研究做出回应。

  • 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交易的激励相容机制——以应对平台经济下交易困境为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平台经济下,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交易各方需求存在冲突。征信云服务平台的运营者要对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将成果有偿提供给需求方以提高绩效、推动征信等产业升级;消费者要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进行信息交易以维护基本尊严并获取信息成果和增加经济收益。当前,因缺乏有效的规范与协调机制,平台运营者在交易中时常滥用对信息及成果的优势地位,致使消费者隐私和权益受到侵害,信息交易和征信等产业发展受阻。为调和消费者与运营者之间的需求冲突,保护消费者权益,可运用激励相容理论,由治理者为消费者设置对成果的产权,构建以产权行使与救济规范为内核的激励相容机制。在激励相容机制下,消费者通过与运营者缔结交易合同来取得对成果的相对产权,依照合同增强成果的资产专用性从而满足对收益的需求;治理者通过立法为消费者配置绝对产权,通过设计产权行使和救济规范降低侵权所导致的外部成本,克服合同及相对产权的外部性端。在激励相容机制实施过程中,为降低消费者议价和履约成本,治理者应拓展运营者有限理性,纠正运营者滥用优势地位阻碍消费者获取收益的不良偏好,强制运营者构建公平交易条件。此外,为提高交易的整体效益,应协调发挥激励相容机制与隐私保护机制的治理作用。

  • 技术经理人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技术经理人成为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的关键中介,助力科技实现产业化、商业化。在对技术经理人界定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等探索技术经理人所需素质量表,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其检验,构建了包括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个人品质3个维度的技术经理人胜任素质模型。根据构建的技术经理人胜任素质模型得出结论,建议技术转移机构将胜任素质模型运用于技术经理人选拔、培训、绩效管理等人才培育方面。

  • 我国数据权益保护的法律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我国首次将数据纳入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权益的保护问题也变成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数据的复杂属性,欧美国家对数据权益的保护各有侧重。欧盟旨在探索赋权以外的数据保护方式,通过构建公共空间和建立跨部门治理机构来规范数据市场。美国则以个人隐私权为基础,依靠市场机制下的自主交易,通过立法保障公共数据的开放利用。欧美均以激发数据交易活力、避免法律规制阻碍数据流通、顺应市场自由发展为主。对于欧美数据权益保护的经验,中国应批判地借鉴,注重解决数据本身及数据权益保护的复杂形态、数据权益错综复杂的内在结构和数据产权的排他性与内在价值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对此,可在洛克的劳动财产权理论、功利主义与激励理论以及莱斯格的数据财产化理论等基础理论之上,探析数据权益保护问题的破解之道。首先,厘清数据财产权益的规范构造,由公共管理机构依法授予相关商业主体有偿或无偿使用公共数据,促进行业领先企业与中小企业双向公平授权,构建个人数据银行。其次,健全数据产权的相关立法体系,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最后,创新政府监管与鼓励创新机制,参照欧盟做法,构建跨地区、跨部门处理机制,在数据自由流通、利用与数据权益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困境与对策探析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据赋权和产权结构设计对于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并构成了数据基础制度的核心内容。数据作为一种新型法律客体,与知识财产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国内外均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数据,但也有不同之处。我国目前以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数据,不同的数据类型以不同模式保护,但也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可通过完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解决保护模式的局限,通过加强企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制、行业规则等,不断加强数据生产、流通、利用、共享过程中的权益保护。

  • 《马拉喀什条约》视角下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有声读物无障碍服务的完善路径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马拉喀什条约》为视障人士获得出版作品提供了一系列版权限制与例外,同时也为公共图书馆的被授权实体地位以及数字有声读物的无障碍格式版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作为世界上视障人士最多的国家,同时也作为《马拉喀什条约》缔约国,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来履行条约义务。通过以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有声读物无障碍服务的必要性为逻辑起点,分析公共图书馆数字有声读物无障碍服务所涉及的版权问题,在深入阐释《马拉喀什条约》中有关公共图书馆数字有声读物无障碍服务制度表达的基础上,从公共图书馆服务角度与著作权法完善角度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有声读物无障碍服务的完善路径。

  • 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合理注意义务研究——以网盘存储服务商为分析对象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合理注意义务的确立,事关判断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是否存在需承担间接侵权责任的主观过错,因此在探究其是否需要承担合理注意义务时必须秉持审慎态度。通过分析网盘存储服务商注意义务的具体内容,可提炼出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合理注意义务包括全面审查义务、一般过滤义务、通知删除义务的内容框架,且可得出现阶段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不应承担“全面审查义务”,需增加“一般过滤义务”,以及应保留“通知—删除义务”的结论,因此在设立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合理注意义务时应遵循客观标准。

  • 智慧服务背景下个人信用数据的安全风险及协同治理对策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个人信用数据是包括个人信用信息及其通过算法处理而形成的信用产品的集合。智慧服务下,个人征信平台将用户个人信用信息处理为数据产品,进而向用户供给,便于用户提高信用能力并获得收益。然而,平台基于片面逐利的有限理性,破坏数据产品可用性与可靠性等安全要素,从而降低了用户对智慧服务的价值感知度和参与度。对前述风险的应对应有利于稳定用户收益预期,进而赋能于服务开展及征信等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协调和实现主体需求。立足于服务背景下的数字生态体系中数据安全、用户收益、服务提质等需求间的强关联,应用协同治理理论,建议平台发挥服务中的关键节点作用,拓展平台理性,与用户协同应对风险,从而通过保障用户收益来提高其对服务的价值感知度和参与度,进而促进产业发展。依据前述对策,个人信用数据的安全风险协同治理应当由平台主导:通过管理协同,回应各层级需求、优化各层级权限,促使内部各层级合作、提高数据安全管理及产品供给的效率,创造收益条件;通过协同决策,强化用户参与个人信用数据安全治理决策,拓展知情范围、引导用户参与,由此实现收益;加强服务协同,配合用户监督并拓展自身理性,提高产品可靠性、增强产品可用性,从而保障收益。

  •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对高校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提供支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创造、转化、实践,实现高校的协同创新和优势学科建设。文章利用2015—2021年118 所高校的面板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进行样本的匹配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探究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能够显著促进高校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尤其是高校的专利成果。针对影响效应,提出各中心通过深化专利服务范围和内容、拓展商标等其他领域的服务以及结合高校特点实现中心的个性化发展、国家通过提炼经典案例等方式来进一步推动高校和我国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事业的发展。

  • ChatGPT视野下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成渝治理者对ChatGPT数据产品确权为视角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代表,ChatGPT智能机器人因其强智能性和应用多样性一经问世便空前火爆,但同时也面临着潜藏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故而有必要对其治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ChatGPT应用的知识产权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知识产权困境对策以及规则保障实施的措施。ChatGPT智能机器人应用的知识产权困境主要包括:版权归属难以判定、可专利性认定困难、商业秘密保护风险、数据产品权属难以界分。成渝等地区治理者在未来应该从版权、专利、商业秘密、数据产品权属方面完善保护规则,同时从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用户管理三方面做好保障政策措施。

  • 智慧法院视野下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的反思与完善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随着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在诉讼各阶段的应用不断扩展,无纸化办案成为智慧法院的重要表现形式。法院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是网络信息技术与诉讼原理的重组,是技术与法理交融的产物。实践中,无纸化办案在诉讼各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没有妥善处理公正与效率、技术便捷与程序保障、技术理想与技术实践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手段与目的错位。必须协调信息技术与诉讼实践、程序效益与权利保护、新型规则与诉讼程序之间的关系,构建更具系统性和整合性的无纸化办案方案。

  • 云计算下个人信息共享的困境及激励相容对策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通过运用云计算技术,云服务商得以将个人信息处理成智力成果。信息主体则需要通过信息共享获取成果,以此来实现其人格发展需求。而云服务商滥用共享优势、阻碍主体需求实现,降低了主体对共享活动的认同度,阻碍了共享开展。对于上述困境,现有隐私保护规则与数据安全规则均难以有效应对。治理者宜运用激励相容理论,为主体配置成果的定限知识产权,从而确保其通过获取与支配成果来满足需求,激励其助力共享开展,进而调和主体人格发展与信息共享促进的价值冲突。激励相容对策下规则构建与实施时,治理者既要立足于云服务商与主体力量失衡的本国语境,优先给予主体人格关怀,又要充分借鉴域外治理经验,充分发挥信息及成果等大数据资源的效用。

  • 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发展脉络及现实启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的党史教育是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针对少数党员、民众对我党历史产生困惑和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的背景下展开的一场实事求是的教育活动。改革开放初期,历经恢复重建和改革深化两个阶段的全民性、多层次、宽领域的党史教育,最终实现了对我党前期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达成了我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认识上的团结一致,进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历史思维的指导作用、舆论优化的场域改善及政治引导的实践保障,这些对新时代开展党史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 开放式创新、专利保护与创新绩效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研究开放式创新与专利保护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我国“双碳”目标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2000 ~ 2021 年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和引用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开放式创新和专利保护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单门槛效应;专利保护对于创新绩效具有双门槛效应;开放式创新对于专利保护具有单门槛效应;专利保护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条路径。结论表明,开放式创新与专利保护相辅相成,企业应在开放式创新基础上建立健全专利保护策略,促进合作的同时保护自身创新成果,以实现更高的创新绩效。

  • 比较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与世界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各国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基于比较视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的成功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至上的立场作为现代化的价值遵循,坚持在全面对外开放中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这些特点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跟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区别开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揭示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人类用和平发展方式追求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为破解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话语权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选择与推进提供了榜样示范,为克服非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弊端提供了思路与启示,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