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摘要: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是共同富裕下乡村全面振兴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乡村全面振兴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优化、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职业教育是与乡村全面振兴最紧密的教育类型,直接对接基层治理、人才需求、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等乡村发展领域,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双向赋能,互补共生,应从党建共建、文化共享、人才共育、产教融合、生态共生等全面赋能提升,破解乡村发展难题、解锁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密码。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以共生理论为理论框架,深入探讨了民俗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共生系统构建,并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的实施为例进行剖析。首先,本文界定了乡村振兴中共生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构成元素,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及共生环境,并分析了其在民俗文化旅游中的具体应用与互动方式。通过实地案例研究表明,共生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为地方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这一模式对于平衡文化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优化民俗活力、发展特色空间、增强自然-生态的共生单元,实现高效的共生发展系统需要政策的支持、创新的管理以及居民的积极配合,以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从贵州民族文化服务的研究现状出发,利用KANO模型构建了包含23个质量评价指标的民族服饰文创产品评估体系,并据此设计问卷调查游客对贵州民族服饰文创产品的需求偏好。通过对收集数据的细致分析,揭示了游客视角下影响民族服饰文创产品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包括7个期望型要素、3个魅力型要素、8个无差异型要素和5个必备型要素。文章基于KANO模型分析结果和各属性的功能优先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增强贵州民族服饰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助力贵州民族服饰文化的创新应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发展核心议程,特别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采用共生理论框架,探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旅游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赋能效果。文章通过分析民族文化与旅游业间的共生发展模式,不仅分析了资源共享、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互动,还展示了这种模式如何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民族文化的活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显著提升了当地经济,还有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为理解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旅游赋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同时也证实了共生理论在推动地区经济与文化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价值。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共生理论应用于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利共生关系中,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策略。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4-10
摘要:乡愁文化来源于乡村,贴近村民,是惠民富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文章以黔东南州为考察个案,认为黔东南州文化资源浓郁多样、民族文化富集、村落文化完美,是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具有赋能乡村振兴的资源禀赋、实践基础,但也存在特色定位不精准、品牌塑造缺乏灵魂、产业示范劲头不足、人才支撑不够厚实、乡愁故事不精彩、保护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和短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应坚定文化自信,树牢特色发展战略,通过强化品牌塑造、主体培育、人才支撑、文化赋能和重塑体系等有效路径,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摘要:乡愁文化来源于乡村,贴近村民,是惠民富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文章以黔东南州为考察个案,认为黔东南州文化资源浓郁多样、民族文化富集、村落文化完美,是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具有赋能乡村振兴的资源禀赋、实践基础,但也存在特色定位不精准、品牌塑造缺乏灵魂、产业示范劲头不足、人才支撑不够厚实、乡愁故事不精彩、保护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和短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应坚定文化自信,树牢特色发展战略,通过强化品牌塑造、主体培育、人才支撑、文化赋能和重塑体系等有效路径,全面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