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权代表的二元结构与审查义务——《合同编解释》第20条的发展与创新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越权代表涉及法人、代表人、相对人等多方利益,立法及学说对其法律效果、证明责任等进行多次调整。《合同编解释》第20条首次在立法上明确代表权的法定限制与意定限制,宣示了代表权限制的二元结构。法定限制推定相对人恶意,除非相对人尽了合理审查义务。合理审查介于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之间,在审查内容等方面与后两者不同。意定限制推定相对人善意,其没有合理审查义务,除非法人能证明其知道或应当知道代表权意定限制。在相对人恶意时,越权代表行为效力待定,法人有追认权。但法人拒绝追认时越权代表并不在代表人与相对人间生效,而是归于无效。法人因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越权代表人追偿。

  • “相知不贵早”:王夫之怀方以智诗释读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王夫之寄怀方以智的诗一共八首。这八首诗对我们了解两人的交游及思想联系至关重要。品读其内容,可以得到如下几条结论:第一,方、王二人并非一见如故,他们的相识相知有一个过程,两人差不多到晚年才真正理解对方,是谓“相知不贵早”。第二,说他们晚年因对儒佛态度不同而产生了裂痕,是不能成立的。第三,王夫之最推崇方以智的,不是他的学说,而是他的人品,包括气节和操守等。王夫之笔下的方以智,是忠臣,是志士,是有本之人。在很大程度上,方以智的这一形象也是王夫之自己人格理想的一种投射。第四,王夫之虽然排佛,痛骂异端,但他并不认为方以智出家是错的。每个人身份不同,际遇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方以智名义上是永历的阁臣,不出家就得出仕。王夫之不仅知道,而且也能理解。所以他才会在诗中写道,“唯有寻思归计好”“鸟道别峰许攀”。

  • 欧盟教育强欧的政策路径一一以欧洲教育与培训合作框架“欧洲教育区”为例

    分类: 教育学 >> 比较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摘要:欧洲教育区合作框架是欧盟教育强欧战略的一项顶层策设计,其战略意图在于提升欧盟经济绿色与数字化转型的全球竞争力、推进欧洲公民身份形成以提升社会凝聚力、服务欧盟增强地缘政治力量的新需求。立足于教育在解决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中的基础性作用,欧盟从对成员国的政策支持、实践支持和资源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行动举措。在实施机制上,欧盟采用开放式协调方法,与成员国达成共识目标,构建了包括政治指导、技术支持和联系协调的多层治理体系,并通过定期监测评估促进成员国之间政策学习,有力地保障了欧洲教育区合作框架的有效推进。欧盟在欧洲教育区合作框架上的路径对我国教育服务强国建设能力的提开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 科学化进路:比较教育实证研究范式的历史考察

    分类: 教育学 >> 比较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7-03 合作期刊: 《比较教育学报》

  • 日本农业机械化的金融和财税支持政策及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农机补贴政策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促进和导向作用,也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日本农业机械化中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及其成效,结果发现:日本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所采取的多元化金融工具、构建差异化财政补贴体系、刺激性税收创新计划等做法和经验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结合中国机械化政策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未来需要探索多元补贴模式,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调整农机购补标准,增强补贴范围及力度,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拓宽农户的资金来源,完善配套支持措施,提升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衔接度等措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

  • 养老保险基金人工智能审计:现实困境与应对路径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对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影响日益凸显。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保险基金审计领域的应用,深度赋能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监督模式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审计机关提升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监督效能的内在需求,也是有效破解数字经济形势下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新难题的客观要求。文章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系统阐述养老保险基金人工智能审计的理论内涵及基本原理,多维度剖析其必要性及现实基础,着重从养老保险基金人工智能审计的制度建设、数据管理、人才培养与系统建构四个层面,探究现阶段我国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人工智能审计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路径,以期为助推养老保险基金人工智能审计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 数字经济与粮食安全——基于粮食生产稳定性的视角分析及县域证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探讨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1年1590个县域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种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其一,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稳定性。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其二,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城乡融合、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经济增长三条路径影响粮食生产稳定性。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果更加显著。其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粮食主产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粮食生产稳定性促进效果更强。其四,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具有协同作用,两者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匹配农业经营主体的现实所需,更好地提升了粮食生产稳定性。在新发展阶段,应以县域为中心发展数字经济,并且要结合县域资源票赋,有针对性地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完善联农带农利益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 数字化转型驱动智慧养老服务提升: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1-27

    摘要:智慧养老作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智慧养老服务在项目化实施过程中面临低水平均衡陷阱,服务供给的条块化使得互联网平台效应难以充分发挥,而产业链条的松散化则限制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和发展。为此,亟需借助数字化转型,做好智慧养老服务的顶层设计,制定统一标准以消除数据壁垒,强化各方合作,促进产业链整合,发挥集聚效应。在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数字化转型将重构社会治理结构和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其生活质量、社会参与感、幸福感和社会归属感。

  • 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章基于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的化肥面源污染强度并分析我国化肥面源污染变化的时空特征。通过构建STIRPAT模型,探讨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化肥面源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对化肥面源污染强度存在负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率对化肥面源污染强度则存在正向影响;劳动力结构变化本身不利于减轻化肥面源污染,但在农业机械的协同作用下,可以极大改善化肥面源污染;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其影响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最弱;农业机械化投入在我国中部和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 清洁能源贸易格局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以氢气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价格月刊》

    摘要:选取2011—2022年全球125个国家(地区)氢气贸易数据,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研究了氢气全球贸易依赖网络动态演化机制,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群体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氢气全球贸易依赖网络具有“小世界”“中心-边缘”“多核”结构特征,“富人俱乐部”现象明显;相较于2011年,2022年全球清洁能源贸易网络社群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美国主导的集群大幅拓展,英国主导的集群日益收缩,英俄贸易中断;中美之间存在非对称性依赖,中国在网络中扮演跟随者角色;网络结构演化同时受到内外生效应影响,是一种高度自组织过程,存在较强的等级效应和分层级网络集聚现象,网络中部分国家间互有双向贸易行为,且倾向以群体结构运作;内外生效应对国家贸易依赖的影响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异质性。

  • 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问题及对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活力和源泉。本文分析了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探讨了石家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在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 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及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基于异速生长模型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厘清黄河流域人口与土地异速生长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与时空变化趋势对协调黄河流域人地关系,提高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引入生物学异速生长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人地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黄河流域城市主要以正异速二级,土地明显扩张类型为主,其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占比分别为44.45%、52.94%和84.61%。第二,以2015年为分界点,黄河流域异速生长系数有显著的阶段性转换特征。2015年前黄河流域异速生长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后则小幅提升。从2013年开始,黄河上游异速生长类型由正异速转为负异速,黄河中下游一直为正异速生长。第三,黄河上中下游异速生长系数的全局莫兰指数均为负数,异速生长系数呈现高低集聚分布态势。第四,从影响土地和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上看,工业化水平、金融发展对土地扩张和人口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可促进人口增长,但教育资源不足成为抑制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从而得到以下政策启示: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上中下游城市群均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土地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优化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积极发挥城市集聚效应,合理规划城市增长边界。

  • 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机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1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金融对处于市场化程度低和金融发展水平高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内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存在显著异质性,即数字金融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在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化程度低和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均显著,但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不显著;数字金融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只在金融发展水平高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显著,而在金融发展水平低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区域不显著。

  •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使用2008—2020 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 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 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其成本粘性的影响效果更明显。 本文的研究证实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积极作用,将这一重要因素纳入成本粘性动因的分析框架,能够助力企业实现环境治理与成本管理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