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晚清末年,西方主导的国际法秩序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天下观”, 促使清政府重塑国家领土主权观念。西方国际法以线性边界明确划定领土,而中国传统的领土疆域则以来弹性模糊的文化认同。在列强强行适用西方式国际法的背景下,清政府被迫调整既有的周边关系处理逻辑,逐步接受现代国家主权体系的观念。然而,由殖民体系支配的不平等国际秩序,使清政府在领土主权的识别标准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实现真正主权自治。进入在数字时代,当人工智能、网络科技的竞争引发了围绕国家主权的新一轮国际争议,中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面临与晚清相似的挑战,即如何在西方主导的规则体系下维护自身的主权利益。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应借鉴历史经验,充分发挥自身智慧,积极融入并主导国际网络空间的规范制定,为构建公平、公正、包容的新型网络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基于人性的法律才有可能获得完全的理解。在人所创制的法律中,它首先有着社会性的存在感,而一种守法的文化,也需要在社会互动中基于彼此相互性的关系而生成。法律是一种文化,是对自然说“不”的规则生产,由规则进而演变成为成文的法律。人服从于法律,有赖于人群间的持续互动。同时,人自身的不一致性,使得法律的规则根基于人的规则认同,而这种认同的生成有赖于社会之中的得失平衡的互惠。总体而言,社会秩序的出现是作为法律副产品而存在的,法律的问题必然会触及到对一和多这一社会与文化本体论的讨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将改进的A-F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与搬迁前后移民贫困状态的变化相结合,构建了“多维-动态”的介入型贫困测度体系,利用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生计跟踪监测数据,对移民多维贫困指数和致贫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库移民虽已摆脱高维度数贫困,但仍陷入低维度数贫困;工程建设并没有引发严重的冲击型贫困,然而水电开发也没能有效地缓解持久型贫困;搬迁前后移民所处的贫困维度有明显改变,且不同致贫因素对各类动态贫困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据此提出了完善非自愿移民贫困识别与退出机制,区分贫困各维度并精准施策,创新水库移民安置模式,将移民后期扶持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有机衔接等建议。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物保与人保并存纠纷中,当事人之间约定不明、约定歧义较为凸显,类案不同判现象频发。对近五年类案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合理解释当事人约定的路径,统一纷乱的裁判尺度。物保绝对优先理念符合公平正义的普遍期待,尽管《物权法》第176条融入了意思自治的衡平要素,但对当事人约定的解释应以有利于保证人为原则。关于保证人是否放弃物保优先抗辩权,须综合考量案件事实、约定条款、提示说明义务等因素,全面公正地加以裁断。应当明确的是,保证人放弃物保优先抗辩权,并不能赋予债权人实现担保顺位的选择权,保证人以承担并行连带责任为限。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栗树,构成了当地农民的生计基础,并一度成为多方争夺的对象乃至引起纠纷的源头。在某种程度上,这类纠纷凸显了栗树在当地社会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产品流通风险的增加,加之更多替代性生计方式的出现等,栗树似乎正在转型之中丧失其重要地位,而相关纠纷的消弭也从侧面支持了这种判断。但实际上,在现代社会的风险之中,栗树正由农民的生计基础转为生计保障而仍占据重要地位。在采取了“争树”与“弃树”的两极行动后,农民开始转向“守树”,为此,纠纷也将以新的形式在乡村社会中重现。基于此,乡村社会转型将呈现出由循环与融合共同构成的钟摆现象,而这反过来也预示了乡村社会的整体走向。
分类: 社会学 >> 民俗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祈雨作为一项重要的仪典广泛实践于国家与民间社会之中。在革命的话语体系以及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祈雨被贴上“迷信”的标签之后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此,早已失去既往意识形态支撑的祈雨仪式即便被组织起来,其目的也绝不是祈雨,而是夹杂着其他的利益诉求与考量。基于太行山区桃园村复原的祈雨仪式的田野调查,发现活动的组织者为了顺利将这项中断了五十多年的仪式重新启动,构建出一套新的话语体系进行策略试探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可以说,仪式的复原既是社会记忆的再现与重构,更是乡村政治的仪式表达。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09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赣南革命老区成为老区中的“特区”。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顶层设计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政府推动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企业主体以及市场运作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革命老区数智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价值取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分析中韩FTA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韩国的影响,在构建引力模型时,除了考虑关税、两国人均GDP、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等变量外,还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的滞后效应(hysteresis)考查中韩FTA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文将农产品分成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进行回归分析,测量了相关数据的变动对两种农产品出口的短期和长期性影响。初级农产品结果显示,韩国的农产品进口关税税率与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交易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加工农产品的回归结果显示,韩国的农产品进口关税与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FTA的签订,韩国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与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交易量的负相关关系越来越明显;韩国SPS等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产生的影响逐渐从负转正。从目前来看,长期保持正相关关系仍然很难;短期来看,韩国SPS措施阻碍了中国整体农产品出口,但长期会逐渐取得积极效果,本研究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4-06-19
摘要:纵向财政关系的规范与协调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入手,探究了纵向财政关系改革之下纵向层级政府在财政竟争与合作行为之问如何抉择的问题。本文基于 1997—2009年县级面板数据,利用计量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后发现,当地级市的财政利益因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受损时,总体来看其下辖的非改革县的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将会增加,这表明地级市为弥补自身利益会对余下非改革县进行帮扶以求合作共赢。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强市弱县”情况下的地级市和组织政府性基金收入他力强的地级市对余下非改革县的帮扶力度较大;地级市主要借助于专项转移支付工具对余下非改革县进行帮扶而非一般性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