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产业数字化是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产业数字化又与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工业水平极端落后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赶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立足世界制造第一大国国情,积极把握数字经济特征,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产业数字化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产业数字化具有独特优势:总揽全局,前瞻把握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办大事”,破除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卡点瓶颈;统筹兼顾,解决好产业数字化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人民在产业数字化中获取更多的幸福感。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在我国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3-2020年我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经验数据,利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技术创新视角探讨产业数字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能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产业数字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积极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数字化通过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城市规模异质性,即产业数字化通过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促进效应在中小城市比在大城市更强。为增强城市经济韧性,要通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能级,推动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大城市辐射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中小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研发程度,鼓励各行业产业交叉重组与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技术创新形成合力。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数字出版研究》
摘要: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及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内容产业的创新体系开始呈现加速变革趋势,提升了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迎来契机。文章总结当代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创新的几种基本模式,探讨数字出版创新对现代出版企业的核心价值,分析近年来数字出版发展的新动态,以期为出版业者找准自身定位、更好践行数字出版实践提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6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产业数字化是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要素投入、工具设备、组织模式、价值创造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民族地区产业数字化进程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定量测度相关进程,通过莫兰指数剖析空间关联特征。研究认为,民族地区产业数字化进程各维度总体稳步向前,呈现水平偏低、南快北慢、南强北弱、区域关联性不断增强的特点。数字技术扩散的趋利性、民族地区产业环境的薄利性、数字技术与民族地区产业特点之间的失配性,是造成民族地区产业数字化进程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政府与市场双力驱动、技术与区位优势互配”的模式更适合民族地区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具体来看,一是增加核心要素投入,二是推动工具设备升级,三是激发组织模式变革,四是引导生产方式创新,五是改善区域产业环境。揭示当前民族地区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和特点,探讨民族地区产业数字化进程滞后的内在原因和转型的具体对策,对促进民族地区产业数字化升级具有参考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产业数字化将深刻影响就业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数字化从需求侧的规模扩张和供给侧的产业链延伸两条路径支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稳定扩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扩张和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劳动力市场建设情况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劳动力市场建设越完善,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规模的扩张作用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产业数字化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不同,以数字产品投入为主的产业数字化是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量,而以数字服务投入为主的产业数字化则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贡献较大。因此,深入挖掘国内市场需求并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合理有序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迅猛,如何精确找准自身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对中部地区的城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内数字经济的发展划分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以及数据价值化。本文根据不同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将国内城市按照综合引领型、特色开拓型、潜力提升型进行划分,并分析各种类型城市中的典型城市,总结其发展经验、发展路径。本文主要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治理出发,提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以期促进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07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2003-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用模型和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SLX),实证分析了产业数字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产生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产业数字化通过提升高技能劳动力的比重、优化中低技能劳动力结构,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数字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在2019--2021年间以及对产业数字化关注度较高的城市尤为显著,但这种效应在高技能劳动力分布不均的地区并不明显。因此,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持续推动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以缩小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的均衡和稳定增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工业的发展过去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当前数字技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加工,为工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生产制造的绿色化转型是行业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整理了278个地级市层面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制造业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出减排效应。本文丰富了对数字经济的研究,为“数字化”和“绿色化”同时推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以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为特征的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衍生出多种新型就业形态,对就业技能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影响机理基础上,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2021年颁布的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构建了产业数字化综合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出2011~2020年中国各地区产业数字化水平,构建固定效应基准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从省际层面实证检验了产业数字化对就业技能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提高了中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在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均正向调节了产业数字化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减弱了产业数字化对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正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产业数字化对就业技能结构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地区外包水平会强化产业数字化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提升全社会劳动力数字技能水平、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提高FDI和外包质量,发挥产业数字化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升级优化效应,实现充分和高质量就业目标。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政府采购是新形势下激励企业发展、深化公共需求改革、转变公共职能的有效手段,并且能显著激发城市对大型会展服务的需求。从目前情况看,大型会展服务政府采购在服务公司选择、分工制度、监管机制、执行程序、采购过程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此,本文研究认为,完善会展服务采购需求标准、优化采购程序,提高合同管理实施水平,建立明确的权责体系、健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制、健全采购信息化系统是促进大型会展服务政府采购快速发展的途径。本文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区域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内需释放,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赋能城乡共同发展,模糊城乡边界概念,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应从以下三点入手:加快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加快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生态体系;加快建立数据要素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元宇宙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以其独有的新型交互式数字社会构建技术为会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支持。本文探讨了元宇宙技术概念界定及相关的技术构成,分析了数字会展的特征和新业态,并从展示效果、参与范围、参展安全、体验效果和绿色办展几个角度对元宇宙会展未来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展望,最后从技术难题、管理规则、人才培养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客观提出了元宇宙会展尚面临的几个挑战。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基于建立天津经济韧性与天津数字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熵值法赋权指标层,通过线性加权法得出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2011—2021年的综合值,从而计算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2011年起,天津经济韧性与天津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呈逐渐良好趋势,由典型相关性可知,天津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相关性,影响和提升天津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是城市GDP、一般公共支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全市研发活动RD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本文基于经济韧性提升的关键驱动指标对天津产业数字化赋能提供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7-23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产业数字化是中国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标志,也是推动民俗文化创造力传承发展的重要机遇。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民俗文化创造力发展现状,深入挖掘、构建、留存民俗文化样态演变过程中的母本、母题以及文化符号、图式、形态的基因数据库ꎬ研究当下中国民俗文化创造力健康、和谐、高效传承发展所遇 到的产品创新及新媒体内容服务建设出现的问题ꎮ 未来通过产业数字化技术平台驱动技术路径、内容路径和跨界路径三个方面ꎬ促进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民俗文化创造力传承发展,并搭建民俗文化意象和工艺的资源谱系,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中国民俗文化创造力传承发展的实现路径。首先要突出文化内涵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精神,深化民俗文化的产业数字化支撑;其次要倡导民俗文化生产企业秉持中华造物精神、工匠境界、匠人态度的文化理念;最后在国家层面要引导全社会参与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ꎬ让人民群众了解和喜爱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附加值贡献测度数字技术应用强度,利用2002-2020年74个国家行业层面的投入产出数据研究其对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影响与机制,并明晰技术来源的差异效应。结果显示:应用数字技术能显著提升各行业GVC分工地位,其中,国内数字技术是主导力量,技术引进会制约上述作用,实现数字技术自立自强是促进产业跃升 GVC 中高端的关键。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可通过提高生产率与中间品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促进 GVC 分工地位攀升。相比发展中国家而言,数字技术对发达国家GVC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大,并且这一作用不受技术引进的明显制约;该制约作用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同时,对于高分工地位国家以及数字技术高强度应用国家,数字技术促进 GVC 分工地位提升的作用更强。以上结论对于我国迈向 GVC 中高端有重要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两者对区域创新质量和创新速度的影响效应,通过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算法探究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指标体系中各变量对两因变量的重要性大小,最终本文通过随机森林预测的稳健性检验来验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数字乡村的均衡发展是补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短板、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环节。系统测度中国省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对数字乡村发展差异的来源及演变进行区域和结构分解,并进一步使用二次指派程序(QAP)探究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总体水平稳步上升,但空间非均衡性显著,省际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性特征;第二,空间分解表明,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第三,结构分解表明,静态视角下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内部结构来源主要在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发展环境差异,而动态视角下中国地区之间的农业产业数字化与农业数字产业化发展差距正在悄然扩大;第四,从驱动因素来看,数字乡村发展差异受到地区间政府十预、农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及对外并放差异的共同影响,但各因素的具体作用强度受到区域异质性制约。本研究为缩小中国地区间、城乡间及群体间数字鸿沟,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与数据产业化不断重塑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形态。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下,也在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以更好适应时代发展。本文分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特点,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典型的农村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具有明显的“农业”特征。数字化视域下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机制包括风险弱化机制、质量控制机制及产销互动机制。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发展、物流系统智能化、品牌建设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2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力量。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来看,加快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构建的主要任务,包括构建系统的数字产业化扶持政策、打造综合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和构建协同的数字经济治理政策框架等。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运用POI大数据分析方法,从空间格局、空间网络视角,以合肥市为例,分析文旅融合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发现,合肥市文旅资源、文旅融合度分布不均衡,存在“核心一边缘”的空间格局特征和空间网络特征,市辖区处于核心位置,其他地区处于边缘位置。市场环境和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都有助于推动文旅融合,文旅经济网络中心度越高,市场环境和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对文旅融合的推动效应越大。据此,本文建议合肥市应进一步发挥市辖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优化市场环境,促进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