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美国基层服务的实践与启示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摘要:摘 要:[目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美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其共性,以期为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过程]笔者采用网络调研法和文献调查法,选取了美国4个大型公共文化服务实践项目,发现美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具有实践开展前评估项目前景、寻找合作资源,实践过程中筛选项目对象、根据实际落实实践内容,实践完成后进行全盘评估、完善项目缺漏的特点。[结果/结论]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我国可以通过开展持续性项目、寻求合作伙伴、形成特色项目、进行首尾式评估等方式,为基层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 现代服务体系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与未来展望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摘要:新世纪初,我国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初步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该体系基础上拓展深化与创新发展,完成了我国公共文化供给制度的现代性转型,服务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大使命,在推进文化均衡发展、增强发展动力、加强服务供给、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既遵循全球普遍性的发展规律,也立足我国实际和制度优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国家主导,集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动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方式与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展望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健全高质量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素均衡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以“大文化事业”思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谋划迈向文化强国的高水平公共文化发展战略。

  • 美丽新世界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作 为 “ W W W 和 中 国 新 媒 体 艺 术 三 十 年 ” 三年 计 划 之 第 一 年 项 目 , “ 美 丽 新 世 界 (M o v e o n C h i n a 2019 )”:张培力、汪建伟、冯梦波三人展于2019年12月12日于昊美术馆(上海)举办。在万维网诞生及“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之后30年的今天,影像和数字艺术日益成为当今公共文化空间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展览开幕当天下午,举行了本次展览的开幕论坛,邀请艺术家及策展人进行现场对话。

  • 服务视阈下档案微博服务优化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文章立足于公共文化服务视阈,探究档案微博现状,为档案机构开展与 优化档案微博服务提供参考意见。选择八个有代表性的档案微博账号作为样本,通 过西瓜数据平台,对样本微博运营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当前档案微博存在的问 题,提出相应的解决优化策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档案机构可以从组 织、观念、内容、认证四方面对档案微博服务进行优化,提高档案微博的档案服务能力 与质量,进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全球国家档案馆服务数字转型图景及其启示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通过案例分析法,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以及利益相关方为主线,归纳整合出全球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 字转型的特点,即对接数字转型整体趋势以再造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面向日趋广泛的受众多元拓展服务内容,以数字 工具驱动服务形式创新和开放合作以建立服务主体多层次协同机制。由此提出我国国家档案馆应从把握档案事业发展机遇明确 数字转型本土化内涵,融合中国特色深化服务内容体系建构,应用数字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和遵循社会化趋势建立服务主体的协同 机制等层面入手,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转型。

  • 乡村文化何以振兴? ——以“双轨”治理为视角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摘要: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乡村文化振兴的动力源于乡土文化和乡村公共文化的“双轮”驱动。文章基于重庆市、成都市的田野调查和访谈,对案例进行深描。以“双轨”治理为视角,呈现乡土文化、乡村公共文化“双轨”共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治理路径,揭示乡土文化、乡村公共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独特作用。研究发现:就承载国家公共文化治理任务和治理目标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而言,通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塑、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政府购买、第三方参与公共文化的供给模式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就内生性的乡土文化而言,加强乡村博物馆、村史馆建设,挖掘非遗文化产品,开发农耕文化、非遗文化,以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 信息时代档案文化样态探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信息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文章以社会公共文化作为信息时代档案 文化发展的新定位,以大众文化为新的表现形态,共同推动档案文化从“组织文化”向“社会文化”的转变,并结合实践 中的具体案例从空间、主体和成果三个维度描述信息时代档案文化所呈现的微观样态,将档案文化空间样态解构为网状 实体空间与赛博空间;阐释了档案文化主体样态呈现出的多元化和协作化趋势;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和档案文化服务活动 共同构成了面向大众的档案文化成果样态。

  • 乡村文化振兴中地方民营剧团的合法性构建与核心竞争策略

    分类: 艺术学 >> 戏剧戏曲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地方民营剧团作为公共文化供给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助力乡村文化治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地方民营剧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嵌入、行政嵌入和社会文化嵌入等多重嵌入现象。地方民营剧团的发展就是嵌入社会系统之中,不断汲取和整合各种资源,累积政策合法性,社会合法性、行政合法性,筛选并确定核心竞争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打造精品品牌剧目、培育戏曲演出人才、实施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是地方民营剧团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举措,

  • 设施产权分置改革的制度逻辑、效能重构与创新路径 ——基于多理论视角与国内外实践的双维探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0

    摘要:摘要: [目的/意义]本文聚焦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置改革,旨在深入探讨其制度逻辑、效能重构及创新路径,揭示该改革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服务效能方面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为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产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本文深入分析分置改革的制度逻辑。文章进一步剖析了改革背景及其重要性,并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如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监管机制欠缺和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构建制度框架、创新市场化机制、强化动态监管、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风险防控及建立支撑体系等策略。 [结果/结论]通过效能重构与创新路径探索,有望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这些策略将有效克服现有挑战,推动公共文化设施高效利用和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更好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服务视角下副省级以上档案方志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摘 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已然成为媒体宣传领域中最重要的媒介形式之一,是档案方志部门传播档案方志文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档案方志类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情况是档案方志部门借力新媒体积极主动服务人民群众的有力体现。本文以“贵州档案方志”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对内容更新情况、内容类型、推文形式、内容受欢迎程度以及微信传播指数(WCI)等方面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内容建设的特点,探究如何提升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思考如何把握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的规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 基于AISM-FMICMAC的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要素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摘要:[目的/意义]深入探究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要素间的层级关联,能够厘清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核心要素和发展关键,以期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建设与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对我国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文本进行逐级编码,最终归纳出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匹配性、可适应性和可接受性5个可及性维度及其15个子要素。通过AISM模型构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要素指标体系,将15个子要素分为3个层次,并利用FMICMAC进行验证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可及性要素对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影响以及各要素间的互相作用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基于AISM-FMICMAC模型,“服务设施的丰富性”与“文化资源的多样化”属于深层要素,在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服务信息的可知晓”与“服务体验的互动性”作为浅层要素,是判断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程度的重要标准。②在层级视域和要素构成角度下,应从“聚焦城乡供给,强化基层服务”、“下沉数字技术,打通数字壁垒”、“丰富服务体验,提升信息知晓”来提升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新型供给机制研究——基于“自主文化社会”的视角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着力推动“形神”相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结构基本形成,但其“形散”乃至“神散”的问题逐渐显现。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形神”相融,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新型供给机制。由乡村文艺自组织、村两委组织、村民小组村贤理事会和农民家庭等自主参与集合而成的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中,行政化供给错位为其创造发展空间,市场化供给缺位为其提供发展机遇,互助文化延续为其营造参与氛围,家庭代际连接为其赋予经济基础。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能够释放成本低廉、内容丰富、辐射面广的“高福利”简约治理成效,除有公益性与市场性、乡土性与现代性、创新性与融合性、自主性与组织性等复合性内在特质的“硬支撑”外,还与乡村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软保障”密切相关。厘清农村“自主文化社会”这一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对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供需动态平衡,避免多中心、“形神”不融合供给弊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数字化视域下文化记忆机构数字文化资源融合研究———以“日本搜索”为例*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是我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文化机构的 公共文化数字化存在数据流通不畅、整合不足的堵点痛点,解决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成为关键。 2020 年上线的“日本搜索”(Japan search) 是日本政府从国家层面建设的文化专用搜索引擎,是推动公共文 化数字化资源关联融合的典型案例。 “日本搜索” 旨在通过各个领域、地域的“ 数据联结机构”,在“ 典藏机 构”和“日本搜索”之间实现多源异构资源融合,使用者通过“日本搜索”可以获取元数据并加以运用,使公共 文化数字化数据得到有效循环利用。 “日本搜索”在顶层设计、数据融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可 为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源融合提供借鉴,推动实现“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 数字化赋能乡村 空间的机理与路径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升级、服务机构互联和文化资源整合。鉴于实践中存在的数字化设施不足、文化资源互联共享不足、网络文化治理滞后等问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数字化赋能为主线,按照理论赋能推动思想理念转变、技术赋能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品质、服务赋能增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活力、治理赋能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管理效度的逻辑机理,依据“新空间、新基建、新机制、新场景”路径,以“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打造多元场景融合、线下线上协同、供给需求匹配、数量质量并重、标准特色兼容的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 服务高质量发展下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文章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路径。通过分析相关政策、新型公共服务空间必要性及特点,以深圳罗湖“悠·图书馆”和鄞州“堇书房”为案例,展示了目前新型阅读空间的实践成果与问题。针对运营管理规范缺失、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数字资源投入有限等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社会合作、加大数字资源投入等建议,旨在为推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我国 服务体系现代化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9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促进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引领。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探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差距大、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精准度不够、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欠缺、公共文化品牌可持续性不足等难题,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应当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积极构建以人民为核心、以政府为中心、以科技为突破口的内生驱动机制,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治理向内发力,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以转变公共部门供给理念为抓手形塑共建共享发展格局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内外联动从供需层面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双向反馈机制;建立包容性数据信息技术平台向外借力,科技赋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向新拓展,精准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延展公共文化服务供应链。

  • 服务与文化产业对位协同发展的 实践样态观察与理论模型初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的对位协同发展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大创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中,这一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从对位的双向视角观察这一机制下的实践样态,是反思宏观战略的有益微观切入点。[方法/过程]文化产业园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对位协同发展的五种典型实践样态之一。文章选择广州黄埔区文化产业园区中的四个样本,运用经典扎根理论进行研究。[结果/结论]文章初步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对位协同发展理论模型,指出强化政府主导、坚持公益属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对位协同发展的根本前提,而强健双赢发展、互为进益平台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对位协同发展可持续性的底层逻辑,相应的评估体系应基于这一逻辑从强调对位观念、倡导互惠共赢出发进行重构。

  • 综合档案馆服务可及性:构成要素、内在逻辑与提升策略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对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激发公共文化治理效能具有 重要作用,但打通其“最后一公里”面临一定可及性障碍。基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适配” 的核心要旨,“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用于评价综 合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分析框架。文章在对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历史逻 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促推档案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的实践策略: 聚焦供需适配,实现档案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分众化;谋求开放共享,促进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主体 协同化;突出技术赋能,推动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数智化;强化监督评价,追求档案公共文化服 务效能精细化。

  • 数字赋能产品供给与获取的逻辑、困境与应对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意义]数字赋能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获取过程中,由数字鸿沟导致的数字不平等,践踏着数字正义。探索数字赋能的积极意义,对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方法/过程了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研究的内容分析,从公共文化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切入,通过梳理基本概念,挖掘效率与公平统一下实现“社会正义”的逻辑要义,运用矛盾分析法探讨现实困境,并形成解决冲突的应对建议。[结果/结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与获取,在数字化的场域和空间内遵循数字正义的要求,内涵“正义”的价值属性。应对建议包括回归人本主义价值理论;厘清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建立规范的数字赋能新生态;达成治理数字不平等的理性共识;确认以动态的公民真实文化需求为导向。

  • 管理学科人才整体培养: 必然逻辑、实然样态与应然进路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整体推进公共文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是促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各二级学科协同布局的关键动向与重点任务。[方法/过程]依循“固本兴新”思想和“整体性治理”理念,结合相关政策文件、案例数据和事实资料,演绎归纳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人才整体培养的必然逻辑、实然样态与应然进路。[结果/结论]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人才培育的历史演进、政策规划、理论应用、实践发展的整体逻辑,以及公共文化管理的研究样态、教育样态和事业样态共同表明,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共同体为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最佳场域。公共文化管理教育教学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融合研究范式与职业场景、结合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想、聚合核心素养与普适技能、配合传统模式与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