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存在主体多元、各主体条块分割、资源建设水平不高、资源较为分散等问题。基于共生理论框架,对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层次进行梳理,聚焦老年教育资源共生系统的现实困境,厘清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尝试提出资源整合的优化路径,旨在驱动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走向共建共享,助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呈现出多产业融合、多主体共生的形态。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村庄资源禀赋与经济基础各不相同,农文旅产业融合形态多样。本文基于青海省德吉村、重庆市华溪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毛竹山村的实践,提炼出以共生资源池为基础、以共生单元交互为核心、以共生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运营机制。由于驱动力的均衡性存在差异,三个村庄分别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共生运营模式、自下而上的村企结合型共生运营模式和多方联动的平衡型共生运营模式。这三种模式都存在各主体的共生价值目标不一致、产业融合项目同质化严重、利益联结机制的责任边界不够明晰等问题。在现阶段,各村庄主体应当依据实际的产业基础条件、资源要素状况及社会关系结构等选择合适的产业融合共生运营模式,产业发展需遵循效率原则,合理统筹规划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价值共创。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发布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从共生理论视角探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供给主体间的关系,为优化供给主体间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方法/过程 文章首先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出发,厘清了共生理论对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供给主体间关系研究的适用性,然后运用实地考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分析了湖南省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供给主体间关系的现状。 结果/结论 目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供给主体间存在供给主体利益诉求不同、供给主体间协作和互动不足以及政策和文化环境支持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共生单元、改善共生模式和培育共生环境等解决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国的民族政策也需要从经济、文化、教育各个方面更深入“交融”,形成共融共生的新局面。以共生理论为依据研究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家庭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小单位,社区不仅是无数家庭的集合体,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重要推力,三者结合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单位。“家、校、社”协同合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创造了新的生态,也为三者共生共育提供了基础,“家、校、社”共育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新探索目前还需要在制度和路径层面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以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方面的共融共生。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校企共建投教基地提供了突破产教融合传统困境的跨界平台发展路径,助力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囿于制度建设的滞后与失调,共建基地未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文章基于共生理论框架,深入剖析校企共建投教基地与共生理论的契合性,并结合立信—国信证券投教基地建设实践,重构并检验校企共建投教基地共生体系及发展实效。为实现校企共建投教基地共融共赢,文章从资源匹配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直播正在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然而让直播嵌入乡村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体系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如何让直播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时代命题。通过进入华中J县H村,研究发现乡村干部和村级组织在直播助农中重要的在地作用:通过将政府、村民、资本与技术连接,从纵向引导乡村内部行动主体从自发到自为再到共生,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从横向推动直播助农的组织化与制度化,形成利益共同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直播助农的关键在于村庄内部的联结与共生,在于对村民的本体重视,其长远的发展目标是乡村治理的数字转型,促进乡村各要素的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乡村现代化。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发展核心议程,特别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采用共生理论框架,探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旅游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赋能效果。文章通过分析民族文化与旅游业间的共生发展模式,不仅分析了资源共享、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互动,还展示了这种模式如何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民族文化的活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显著提升了当地经济,还有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为理解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旅游赋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同时也证实了共生理论在推动地区经济与文化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价值。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共生理论应用于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利共生关系中,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策略。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8-14
摘要: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和提升产业质量的重要阵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迅速适应并进行相应的改革升级,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石,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新质生产力的融入将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因此,植根共生理论,应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力,更新职业教育内容,贴近实际需求,从而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同时,应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教育创新,鼓励教育者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二者共生为引擎赋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计算广告学作为新文科建设的产物,强调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与实践。基于共生理论与价值网络相关理论,将计算广告学科建设作为一个共生系统,参与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校、企业等单位作为共生单元,将信息的流动与创新作为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来源,可以探究计算广告学科建设的持续创新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和知识共享在网络价值关系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共生网络关系--组织学习能力--知识分享--持续创新能力”是计算广告学科的创新发展模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机衔接,这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构建何种模式有助于实现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衔接尚处于研究空白状态。基于此,本研究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农业经营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是实现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的策略选择。在具体构建路径上,除了需要健全国家相关农业政策、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运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村先进人才成长以及破除小农意识的滞后性;更需要秉承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者共生单元的地位平等、共生模式的互利共赢、共生环境的协同发展以及共生界面的整体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目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区域创新韧性的提升需要资本支持,而数字金融生态环境的协同共生是推动创新韧性提升的重要杠杆。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和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采用2011~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不含西藏)的样本数据,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社会保障、信用与法治、数字金融等6个维度,考察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自主创新韧性、开放创新韧性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并检验其时空差异。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之间存在显著不符合线性关系假设的反向案例,适宜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时间维度上,单个前因条件的存在与否并不构成区域高创新韧性的必要条件,但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因果关系呈现出典型的空间差异性。存在“实体经济与金融种群协同共进型”和“数字金融主导下种群交互共生型”两条促进高自主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以及“金融种群与政府部门联动共演型”和“信用法治引领下金融种群共栖型”两条促进高开放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