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ChatGPT-AIGC+”应用领域广泛,核心价值在于优化内容生产的效率与创意。研究ChatGPT-AIGC对创新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有助于深入认识ChatGPT-AIGC的创新赋能潜力,识别现阶段我国在ChatGPT-AIGC促进创新升级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提升整体创新实力。为了更好地解释ChatGPT-AIGC的集成应用是否有利于我国创新价值链的升级,将创新过程划分为创新思想产生、创新思想物化和创新产品价值化三个环节,基于2011一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的面板数据,对ChatGPT-AIGC影响创新价值链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与经验检验。研究发现,在ChatGPT-AIGC对创新价值链三个环节的作用中,只有对创新产品价值化的作用是正向显著的,对其他两个环节的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当前我国ChatGPT-AIGC的应用主要促进了新产品价值的货币化,而对创新思想产生和创新思想物化的影响未通过检验,这一结论在消除内生性、主要解释变量衡量偏误和空间相关性等的影响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降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提升产品市场的竞争强度和加强发达地区的战略规划能够促进ChatGPT-AIGC创新赋能作用的发挥。基于此,在技术变化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企业既应抓住技术发展的红利,也应结合自身特征,降低经营风险,力争长期稳定发展;提升生态活力,降低网络信息平台开发门槛;挖掘数字化需求,优化数字化转型模式;扩大数据要素使用,让更多领域利用数据资源提升效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机理论,借助我国 2010 ~ 2018 年沪深 A 股上市企业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考察不同的政府研发资助方式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补贴、混合资助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只有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激励效应。根据企业创新动机差异划分的异质性创新效率分析表明,创新补贴、混合资助对企业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效率的影响仍不显著,而税收优惠反之,且对策略性创新效率的激励效应要明显强于实质性创新效率。按企业创新效率水平低、中、高再划分的分样本分析发现,创新补贴、混合资助通过提升实质性创新效率来改善中低(尤其是低)创新效率企业的创新效率,税收优惠通过提升策略性创新效率来改善高创新效率企业的创新效率。
分类: 地理学 >> 综合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2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经济地理空间的不均衡分布和集聚是常态,核心区域的集聚优势使得核心区创新研究成为主流,边缘区域创新则往往被忽视和低估。然而,近年来,边缘区域创新活动日益频繁,引起学术界关注并对其进行解释。现有研究从多学科视角对边缘区域创新进行探讨,但对其概念界定、路径探讨等尚未形成统一理解,且未形成系统性文献梳理和机制解释。文章在对边缘区域创新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边缘区域”内涵,界定了“边缘区域创新”行为,并创造性地构建了理解边缘区域创新途径的“内部、外部和系统创新”分析框架;同时指出边缘区域创新需要区域能动性、外部环境和区域能力的协调匹配,在挖掘自身需求和潜力、发挥能动性获得内部创新时,也需要建立外部联系获得外部创新和嵌入系统,才能实现多尺度系统创新。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创新路径理应有所不同。在“拿来主义”难以为继、“原始创新”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分析对外贸易如何有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双重固定面板回归模型,并运用门槛回归的分析方法,从地市级层面分析验证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的差异化促进作用,同时,本文还从政府支出增加和企业利润增长的视角进一步验证了其作用机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加快培育并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有效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保障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举措。基于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本土市场需求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及创新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大本土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驱动其更倾向于利用式创新而非探索式创新;政府补贴和数字化有助于强化本土市场需求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并弱化其更趋于利用式创新的倾向;此外,扩大本土市场需求对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地区和成长期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并对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地区和成长期专精特新企业更倾向于利用式创新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阶段背景下,创新协同发展正成为推动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构建创新共同体是建立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可以实现区域创新水平的有效提升,指导城市群真正实现创新协同和联动发展,是应对新时代科技革命面临挑战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创新共同体概念与模式的剖析,在调研分析国内外区域协同创新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整体建设框架,最后以郑开同城化区域协同创新为例,探讨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构建模式与实现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29
摘要: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优势互补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对比分析三大主体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利用GIS空间分析和SFA模型,本文测度并对比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技术非效率影响因子。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区域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均呈平稳增长态势,但整体仍有45~55%的提升空间,其中企业效率水平最低,尚未确立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②三大主体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显著,仅少数省份三大主体技术创新效率齐头并进;③技术非效率影响因子显著存在,区域创新环境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且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因创新主体类型而异。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主渠道,肩负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的重大使命,事实上,思政课建设史就是一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史。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的这一经典论断充分反映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核心要义。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道”与“理”相统一的过程。为此,要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中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时,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中提升思政课教师“看家本领”。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当代法学》
摘要:未来产业是前沿性、先导性和颠覆性技术产业化的必然产物,与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具有战略前瞻性、跨界融合性等特征。未来产业对于形成和发展我国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发展我国未来产业,需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该系统应具有开放协同性、动态平衡性以及竞争与合作的双重性。未来产业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创新生态培育的竞争。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和激励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的法律制度和激励机制,其对于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培育的功能和作用体现于制度内涵的保护机制、激励机制、市场机制、促进公平竞争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产业安全维护机制等。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培育方面还存在不足和局限性,需要在现行制度安排基础上实现制度创新,以更好地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以2014~2021年我国A股文化创意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女性高管占比对文化创意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高管占比对文化创意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女性高管占比越高,文化创意企业创新投入越少;女性高管占比与企业创新数量显著负相关,女性高管占比越高,企业创新数量越少;但女性高管占比与企业创新质量正相关,随着女性高管数量的增加,企业创新质量越高;且创新投入在女性高管占比与企业创新数量的关系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旨在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新活动、提升文化创意企业创新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06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作为基于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而生成的文化育人类型,既能拓展大学文化育人的深度和广度,又能涵养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于对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演变过程、发展趋向所呈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行动逻辑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模块化、贯通式和整体性融合形态的深入分析,提出通过构建工作目标体系、内容生成机制、资源供给机制、多维育人平台和协同育人机制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的融合发展路径。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在数字政府建设进程中,我国兼顾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促进了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然而,部分地方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长时间明显偏向单一驱动,尚未有效依托双轮驱动强化数字政府建设的协同和联动来消除非均衡困境。从经济性、能力性和观念性因素来看,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部分地方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实现双轮驱动所需的经济条件有待优化、能力有待增强、理念支持有待强化。据此,应进一步优化实现双轮驱动所需的经济条件、增强所需的能力和理念支持,有效强化数字政府建设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28
摘要: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并强调“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关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重要论述,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供应商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然而,供应商创新能力差异化是否影响了企业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能力呢?并且,上述影响是否随着双方技术距离变化而发生改变呢?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章研究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技术距离对于企业不同类型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创新能力强的供应商合作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但抑制了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企业供应商间技术距离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技术距离负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随着技术距离的增加,技术距离将逐渐削弱并最终逆转供应商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技术距离正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技术距离较大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技术距离较小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负相关。文章深化了现有理论对供应商知识整合的认识,为企业通过供应商协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充分发挥要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地区创新活力,强化科技与经济深度对接,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基于2010一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的面板数据,多维度考察统一要素市场、倒逼式创新(包括引进创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三种类型)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统一要素市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在中部地区最强,在西部地区次之,在东部地区最弱。统一要素市场可经由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间接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模仿创新并非统一要素市场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有效途径。此外,统一要素市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具有N形特征;在引进创新、模仿创新约束下,统一要素市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呈现倒U形特征;在自主创新约束下,统一要素市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呈现边际效率递增特征,自主创新是促使统一要素市场发挥正向影响效应的长久机制。为有效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应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强化市场集聚和吸纳高端资源的聚合力;完善功能性产业建设,充分发挥统一要素市场调控能力;坚持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与合作优势。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单一的创新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双元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知网核心及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2013—2023年有关双元创新的343篇中文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近年来双元创新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以双元创新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在发文量上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各作者之间与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不太密切;研究内容整体上呈现出“前因-路径-结果”的基本逻辑与框架;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企业绩效、人力资本、创新绩效、吸收能力、数字经济、情境分离等九类,主题逐渐多元化。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7-09
摘要: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日益剧增,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后盾,近年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备受教育者的关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发现,需要关注五个着力点,即着力激发兴趣、着力灵活求异、着力认知结构、着力解决问题、着力运用技术,以此促使学生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06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借助大学生创新素养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创新素养基础能力、创新素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技能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 软件对以上维度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基本信息对各维度的多数题项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影响,且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多数较高,相关程度非常紧密。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创新素养还存在基础能力根基不牢、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思维能力激发不够以及创新技能挖掘不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相对淡薄、激发创新潜能的措施体系尚不健全、大学生接触创新实践的机会相对欠缺以及参与创新活动的指导体系仍欠规范。应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创新实践的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构建校级培养规则和评价监督体系以及强化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等。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什么样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建设公司治理机制以促进企业创新也是实践中深化国企改革所面临的关键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混改等举措在微观层面提高了国企的股东异质性,这一改变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双元创新能力,现有文献尚未给予回应。本文以2008一2022年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为对象,探讨国企混改背景下股东异质性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东异质性能够促进企业双元创新;相比探索式创新,国有企业股东异质性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更大。机制检验表明,股东异质性通过促进企业创新资源协同整合和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股东异质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在地方国企和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可持续性的基层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对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进行情景化修正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创新主体-实践结构”双向反馈框架,意指基层治理场域中的关键行动者通过发挥能动性启动创新实践,而各阶段的治理创新绩效能够为行动主体凝聚治理资源、提供制度平台和形成积极心态,从而行动主体进行了激励和赋能,引导其克服困境和展开治理创新的下一步行动。通过中国首家社区商会的长周期创新案例(2008-2024)的分析,可以发现其经历了“商户联盟发起”“破解注册困境”“商会获得新生”“面临最大危机”以及“商会升级跃迁”的多个阶段,表现出“创新-遇困-发展-再次遇困-再次发展”的迭代过程。基于案例内容,“创新主体-实践结构”双向反馈框架的内在机理包括,第一,关键行动主体使基层治理创新“有机化”。主体能动性使创新结构获得生长动力和抗逆韧性;第二,治理创新中的实践结构反哺行动主体的能动性,其赋予行动资源、扩充主体网络和培育心理预期;第三,“创新主体-实践结构”之间存在循环性互动,推动着基层治理创新的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