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坚持长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新疆南北疆各族群众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积极投入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中。对南疆和田地区、北疆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的农牧民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疆农牧民的语言能力明显高于南疆,在产业园区就业的群众的语言能力高于农牧区村点的群众,男性的语言能力高于女性,年龄的增长与语言能力成反比关系。在深入探究影响其语言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农牧民群体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优化路径:引导女性群体树立语言学习新理念,开辟家庭成员共同致富新途径;完善教学资源,配备专业师资为农牧民群体提供教学服务;发挥语言辐射作用,创建社会与家庭共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新气象;加强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决定了其能够在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发挥效能、施展作为。以此为理论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主要体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产业效益、人力资本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治理效益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在具体实践中,应在做好相关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聚焦现实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文化繁荣的有机结合为工作切口,依托高校智库作用的发挥和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凝心聚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为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强大语言之力。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既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深入推进我国语言文字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还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需要。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的政策过程具有适切性,现有法律的调整范围和规范对象受限、软法属性制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未明确执法主体和相关部门职责构成问题源流;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语言文字提案、专家学者的资政建言与学术研究、国家与地方有关部门的前期政策探索构成政策源流;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语言文字的改革与发展、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推广、社会公众对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迫切期待构成政治源流。三流交汇形成耦合机制,继而开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的政策之窗,未来应聚焦问题源流,明晰修法的目的和任务;遵循政策源流,筛选最优化的修法方案;吸纳政治源流,赋能修法向公共性回归。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首先,从价值视角出发,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具有厚植人力资本、缩短贫富差距、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等价值。其次,在探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耦合所遵循的政策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的基础上,明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应然选择。最后,从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重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集体记忆、营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氛围等层面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提升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是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呈现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现状。社会环境不利、教育资源不足、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个体认知差异影响是制约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促进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路径:在目标层面,掌握基本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在内容层面,丰富语言学习渠道,加大相关资源投入;在方法层面,改进培养培训模式,发展高水平师资;在环境层面,创新活动组织形式,优化教育空间文化;在评价层面,明确评价机制特征,构建科学评价流程,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和路径的全面、深入认识是推动民族地区开展以“要素澄清、结构适切、功能明确”为关键表征的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根本动因。当前,以支撑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社会语言教育在内容、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从明晰教育目的、拓展教育面向、重塑教育生态三方面改进实践,以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关切民生发展的新议题。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颁布、2001年施行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其进行了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研究,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相关概念、立法意义、立法目的、实施保障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加深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规范汉字”等概念的认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现有研究还存在法学专业研究不够深入、对法治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研究方法创新不够等方面的不足。为改变法学研究者鲜有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研究的困局,今后应在增强法学专业研究、提高对法治实践的指导性、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继续强化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法律解释研究,继续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法学专业化、法治实践化及理论多元化,是对深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研究的前瞻思考,让更多法学研究者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研究产生兴趣并投入更多精力,不断丰富法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