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困境及其破解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8-13

    摘要:俄乌冲突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严重的全球安全危机,强烈冲击了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美国主导的北约持续东扩和乌克兰加速倒向西方,加剧了欧洲地缘政治博弈和安全环境的恶化,最终形成了强度高、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安全治理的需求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俄乌冲突更加凸显了全球安全治理理念滞后、组织权威性下降和机制运行失常,加上大国权力竞争加剧、世界各国安全利益加速分化、全球安全治理共识削弱,致使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失灵,因而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变得更加迫切。因此,世界各国需要共同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理念创新、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组织网络、建立更为全面和有深度的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确保俄乌冲突可控和维护世界整体和平稳定;通过不断增强全球安全治理共识、实现全球安全治理中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均衡,促进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自我优化,以适应俄乌冲突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安全环境。

  • 档案数据模型构建及运行机理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在数字全球化趋势下,档案数据流转与利用速度加快,传统安全管理方式无法满足档案数据发展新需求。数 字治理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式开辟了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新路径。文章利用数字治理基本思维与方法构 建以目标层为统领、以档案数据生命周期为主脉络、以安全层为核心、以技术层为基底的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模型架构,并分 析模型的运行机理。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模型从数字治理角度出发,旨在实现档案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动态防控,为档 案数据安全利用提质增效。

  • 结构重塑与行为调适:数字技术赋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的实现逻辑

    分类: 公共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居民参与是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作用,推动社区居民深度参与公共安全治理成为数字时代社区公共安全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研究基于技术嵌入理论,构建了数字赋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结构与行为双维分析框架。并以Y区扁平化治理改革为实践案例,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实现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赋能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居民参与存在两重逻辑:其一是“结构重塑”逻辑,即数字技术通过重塑政民互动的组织结构、权力结构和时空结构,拓展居民参与的渠道与空间;其二是“行为调适”逻辑,即数字技术通过转变居民理念、提升居民能力、优化居民行为模式,有效激发其参与的意愿和行动力。

  • 我国企业境外上市新规解读及档案探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随着一些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陷入预摘牌的困境,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的档案安全治理问题成为当前档 案、信息安全、金融等领域共同聚焦的研究热点。为捍卫我国国家信息安全,同时保障境外上市企业的利益,我国对境 外上市企业的相关监管法规做出了修订。然而,修订法规出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治理问题,境外上市企业在落地的过 程中仍需要解决档案安全责任意识薄弱、落实“新规”存在难度、档案信息安全细则不够细化、档案跨境监管合作机制尚 待落地等具体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提高境外上市企业档案安全责任意识、完善档案安全治理体系、建立涉 密信息识别与风险预警机制和构建国际多边联合监管的长期对话通道等新路径。

  •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安全:系统性风险与治理路径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语言安全逐渐超越了信息和文化安全等传统国家安全界限,在语言技术、语言认知、语言行动等维度面临新的挑战。识别和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安全,把握其理论内涵和风险生成机制,对预防和化解语言安全风险意义重大。本文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语言安全的理论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基于“技术—认知—行为”的分析框架厘清该时代语言安全风险的生成机理,提出针对性的治理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语言安全的理论内核和构成要素呈现出技术、主体与社会互嵌的特性。语言安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不同环节存在差异化和动态化的语言风险样态和逻辑。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语言安全风险提出制定和实施高层次国家语言安全战略、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自主生态体系、提高该技术的透明度与可解释性、开发多语种模型、提升公众数字素养和语言安全意识等治理对策。

  • 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外部动因、内生逻辑及遵循原则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自身安全战略升级演进的重要举措。从外部动因看,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是应对国际安全形势剧变,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安全话语权,在安全赤字和治理碎片化背景下塑造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维护的必然选择。从内生逻辑看,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以来中国国家安全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准备,未来应立足内外部安全环境的动态发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

  • 全球安全赤字治理与中国的担当作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安全赤字加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前的全球安全赤字主要表现为地缘政治分裂与军事冲突长期存在、经济安全赤字的影响范围扩大、社会安全风险持续上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叠加。这些安全赤字的演进发展,重要原因在于全球安全风险挑战复杂交织、全球发展失衡加剧、全球共同安全观念缺失、全球有效安全制度缺位、全球安全治理领导力缺乏等。由于全球化时代全球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全球安全赤字的内涵更加复杂多变,领域更加广泛多元,时空范围更加扩散。面对全球安全治理的严峻形势,中国积极提出全球安全治理的新理念新倡议新主张,努力加强观念型、制度型和器物型全球安全治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实际行动为破解全球安全赤字、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 城市公共中公民参与意愿和能力研究———以西安城市居民为例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06 合作期刊: 《城市学刊》

    摘要:依据2022年针对西安城市居民的相关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公民参与意愿与能力的影响因素,将参与认知作为其中的中介变量,并从中探求加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公民参与意愿和能力的路径。结果表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公民参与意愿与能力同样具有影响;参与认知在内外部因素影响公民参与意愿与能力的路径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全球安全倡议与冲突调停的方式创新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和平赤字与安全赤字加剧,地区冲突频发,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热点地区的冲突管控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而调停作为冲突管理的重要方式,在二战后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践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冲突调停领域有较长的实践历史,也有较为丰富的成功案例,形成了既有的调停方式。但是,伴随当前冲突复杂性的进一步加强,美国的传统调停方式因其缺乏中立性、威逼利诱并存和灵活性不足等弊端面临巨大的现实挑战。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热点地区的调停工作,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担当大国责任,为推动冲突的和平解决贡献中国力量。中国的调停方案与实践呈现出坚持多边主义与国际民主、秉持立场中立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将冲突调停与发展援助相结合、坚持对话与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及推动灵活务实的渐进式调停的特点,很好地体现了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对全球安全倡议的具体落实,也是一种具有中国智慧的国际安全模式探索。

  • 澜湄粮食:主体动因、复合困境与优化进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在全球粮食安全合作治理机制失灵、赤字不断累积及治理权力下沉的背景下,区域合作逐渐补位,为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开辟了重要路径.本文聚焦澜湄合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澜湄粮食安全治理的基础和条件,详细分析了澜湄国家参与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的主体动因,力图多维度展现澜湄粮食安全治理对域内国家乃至全球粮食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澜湄国家推进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的主体动因在于成员国对粮食安全重视度的提升、强化在全球粮食体系中话语权的需求及优化澜湄国家自身国际形象的必要性.然而,澜湄粮食安全治理也面临着成员国利益诉求差异化、域外大国深度介入、治理风险性因素陡增等复合性困境.未来,中国应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健全区域粮食安全治理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粮食安全合作的区域政治环境,加强在气候变化、灾害防范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粮食安全合作,推动构建澜湄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

  • 强化人工智能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5-27

    摘要: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人工智能在为各行各业赋能的同时,也带来了系统性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伦理和军事安全风险方面。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大安全理念为指引,加快构建涵盖人工智能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 数字时代的认知域安全:理论解构、风险生成及治理路径

    分类: 政治学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认知域”是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在数字时代认知域安全已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重要议题。认知域安全研究经历了科学化、军事化、战略化再到国家安全化的四重演进,其理念被逐渐重塑。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认知域安全,是指国家内部和外部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战略决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被内外势力操纵和改造,从而使认知的过程及其结果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保障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在要素特征方面,数字时代认知域安全呈现出主体多元、对象精准、智能驱动、战略隐蔽和全局领域的特点;在风险生成方面,内外势力往往通过观察—导向—决策—行动(OODA)循环模型进行精准操控,涵盖观察阶段的精准识别、导向阶段的信息加工、决策阶段的信息集成、行动阶段的主体协同以及评估阶段的信息反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操控链条,对认知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必须双管齐下,积极有效应对认知域的安全风险。在顶层战略层面,国家需要制定全面而前瞻的战略政策框架;在务实策略层面,需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应对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治理,进一步有效降低认知域操纵带来的安全风险。

  • 食品的嵌入式协作何以实现: 基于Z农业企业的案例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多主体特征越来越显著,除了政府部门及政府授权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等,各种类型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社区支持农业(CSA)通过经济嵌入社会的形式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是非政府主体融入农业-食品系统多元治理模式的实践案例。本文以Z农业企业为例,在嵌入性理论指导下,构建了CSA多维度嵌入推动食品安全治理的分析框架,从制度嵌入、关系嵌入、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四个方面厘清CSA推动食品安全治理的内在逻辑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双重认证制度的保障机制、社会关系信任机制、文化柔性约束机制、认知引导激励机制、社会共治多要素互动机制共同作用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保障的认知和行动,为有效的食品安全治理提供可选路径。CSA协作的有效性与“适合交叉”的认证制度策略选择、“恰当有度”的社会关系网络建立密切相关,一方面可以成为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借鉴,另一方面呈现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维系信任的多种方法。

  • 新安全格局下公共边界的变迁及其对策——以城市社区为例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新安全格局,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深刻认识其时代背景和建设要求,需充分了解新安全格局下公共安全治理边界的变迁情况。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作为公共安全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治理边界变迁可以映射公共安全治理边界变迁。运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的结构性分析方法,从制度、利益和观念角度,对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边界变迁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变迁过程中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边界呈现出从清晰到模糊的特征,产生了安全资源错配、公私部门定位不清、安全治理供需失衡等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建议:从优化治理结构、厘清治理责任边界,完善顶层设计、确保“公私域”分离,拓展“时空”范围、扩大治理场域等方面寻求制度突破。

  • 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背景、科学内涵与落实路径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安全形势变化、促进世界和平稳定贡献的中国方案。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大国之间信任严重缺失,各种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现有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为此,国际社会亟需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来引领全球安全治理,切实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安全难题。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兼具理念指导性与实践操作性,系统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世界和平应秉持的指导理念、基本前提、根本遵循、重要原则等问题。这一重大倡议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外交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悉,为推动建立安定有序的美好世界指明了方向。全球安全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为推动落实这一倡议,中国应积极推动大国对话与合作,确保大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协同推进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积极利用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加大对周边国家的安全援助力度,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打造样板工程。

  • 复杂信息环境下的产业数据:概念界定、治理体系与场景实践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时代背景下,数据安全治理变得极为重要,因此,聚焦复杂信息环境下的产业数据安全治理问题,探索并提出完整的产业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框架,有助于降低产业数据在供给、流通和使用全过程中的风险,推动产业数据价值有效释放和产业数字化实施进程。 方法/过程 文章在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复杂信息环境下产业数据安全治理的内涵,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和数据湖技术搭建底层技术架构,提出产业数据供给端、流通端和使用端安全治理的行政手段,并构建以“核心要素-技术架构-行政手段”为核心的产业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框架。 结果/结论 文章系统性地提出了复杂信息环境下的产业数据安全治理问题、治理方法以及体系架构,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在验证该治理体系框架可行性的同时,具体阐释了该产业数据安全治理体系运行流程及保障策略,为有效解决复杂信息环境下产业数据要素全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提供指导。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悖论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发布时间: 2024-08-1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不断涌现,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无限可能。借鉴风险社会理论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悖论将是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现象,诱发伦理风险、教育失范风险、“社会-物理-信息”空间交互异化风险、个体人格情感异化风险等。相关风险可划分为直接风险、早期风险、中期风险、长期风险四个阶段,反映创新与传统、效率与质量、技术与道德、公平与不平等、教师与人工智能等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悖论的风险侧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应结合柔性治理理念构建风险治理综合防控体系,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预防体系标准,强化教育全场景数据监管体系建设与数据池监管,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悖论风险侧预警系统,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协同联动机制,引导利益主体正确看待教育公益与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