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时代的媒介变革加速了个体家园的失落和“在地宗祠”的消亡,媒介化的生存模式与社交意识也似乎渗入到生死之间的情感裂缝中。前一数字时代,“在地宗祠”在时间、空间、通灵向度上探索了死生沟通的某种可能性;数字时代,由大数据和AI算法生成的“影像宗祠”或许能延续逝者的“死后生命”,超越“在地宗祠”的阅限,成为一个在数字空间促成生一死对话的“灵媒”。然而,“影像宗祠”或许难以在时空与情感这两重维度上让生者与逝者真正建立起死一生联结,它所提供的是一种使生者沉溺其中的“电影幻象”。无论对这一幻象加以拒斥或允诺臣服,生者都将陷入某种两难困境,并被迫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
分类: 社会学 >> 民俗学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宗祠文化作为乡村内生性公共文化,在后打工时代的东南沿海地区开始重新进入乡村生活,宗祠作为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具有三种功能:一是作为“地域乡俗符号的传播空间”,宗祠建筑语言是体现地域乡俗文化的凝固符号;二是作为“‘初属群体’交往的传播空间”,宗祠活动与仪式具有对村落成员共同体精神的培育和社会化人格的养成作用;三是作为乡村“文化软治理的传播空间”,宗祠文化蕴含的治理因子发生现代价值转换,承载当代政法治理的延伸和补充,实现农村社会微治理目标。合理更新和利用传统良性"宗祠文化",并与当代公共文化互嵌、互构,实现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乡土伦理文化传承及乡村人文景观的丰富,使传统宗祠文化发生价值更新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