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4-09-23
摘要:通过对“思潮”的来源进行实证考察,就目前所见材料而言,发现“思潮”一词最早出现于在留学群体所办的刊物。而考察“思潮”英译来源,并涉及汉语世界使用情况,可以发现,“思潮”在中外文化交互语境中,成了一个具有多层历史语义的术语。目前看,思潮有四个历史语义层,一是指 “倾向”或者“趋势”,侧重“潮”,而且侧重“新潮”之义;二是侧重“思”、“思想”;三是指向精神、心灵以及意识等层面;第四,由于其“潮流”的意义拓展,其中蕴含着“运动”意义十分明显。但是,可以看到,在“思潮”的意义形成过程中,一种“微型隐喻”叙述一直围绕着其运动,而从广阔的语境中,对其语义及其形式的宏观把握,也是非常必要的,而这其实是一种类似“家族类似式链接”的语义现象,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思潮术语的最终形成,与汉字本身的语义及部分通用语义有着密切关联,而从本研究可见,历史认知术语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2
摘要:政治发展涵盖政治结构分化、组织制度化、人民动员参与支持增强、社会平等提升以及政治系统执行能力加强等诸多方面标志着政治条件或政治结构的形成,旨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为其提供促进作用。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思潮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特定阶层的利益诉求与思想倾向,具有现代性、群体性、变动性和症候性等特征。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政治发展能够影响社会思潮的产生与演变过程,社会思潮也能对政治发展产生反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政治发展与社会思潮互动的理论框架、具体表现及面临的挑战,为理解当代社会政治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20世纪初,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受到冲击,此后的经学研究往往被视为一种“故纸堆中”的学问。今日的经学研究者,应当以何种态度面对经典和经典诠释,又应该怎样对待经学传统,遂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访谈中,郑吉雄教授回顾了自己从事经学研究30多年来的经历,郑教授由“《周易》的经传关系”这一“基源问题”出发,在对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研究中,会通语文学的“训诂”方法和哲学层面的“义理”分析,尝试重建经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中国上古文明的思想乃至信仰状况。在产出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的同时,郑教授也致力于跨越文史哲的学科分野,通过组织学术项目为建立人文学科新的典范作出贡献。在访谈最后,郑教授也谈到了“经术与世变”这一专题项目,在他的计划中,这一项目将打通经史,将历史精神引入经学研究,希望借此引领新一代的经学研究者重新思考经学和时代之间的关系,让经学研究回归“有血有肉”的状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1993一2023年收录的篇名包含“消费主义”的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共621篇进行计量分析,从文献特征、热点议题和总结与展望3个方面对国内消费主义思潮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国内消费主义思潮研究热度总体不高,2006一2016年是发文量增长的关键期;相关研究合作较为缺失,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热点聚焦于消费主义的概念辨析、表现、负面影响以及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等方面。展望未来,应加强不同学科对消费主义的研究,丰富消费主义影响群体的相关研究,增强消费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的交叉研究,重视消费主义的实证研究。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元代著名文体学家,陈绎曾在“文本于经”说、文体原出于典籍论及文体四分法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独特的文体起源论,拓展了文体起源论的范围,明确认为文体源头不仅仅只有儒家经典,还应包括所有的古代典籍。与此同时,崇尚质实与“天理”以及“立志高,入门正”的文艺思想,成为影响其形成理论的主要动因。而陈绎曾文体起源论的基本内涵,不仅在于其系统地梳理了“叙事”“议论”“辞令”“诗赋”四类文体的源流正变,还在于提出了它们分类的标准,同时也在于其在叙事类文体中另析出“叙事”“记事”两小类,并阐述了两者的差异。总之,陈绎曾的文体起源论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对传统的突破,更有与时代相并行的创新。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进入21 世纪,随着新散文运动和“在场主义”散文的落幕,散文思潮一度步入扁平化的境地,直到最近几年生态散文方初现文学思潮的基本轮廓。除了制度层面的倡导和推举之外,生态散文思潮的生成遵循了基本的文学规律,它是随着西方生态文学作品的翻译、接受以及生态理论、生态美学的不断夯实而涌现的。作为观念凸显的散文体式,当代中国生态散文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力量蓄积,虽然身处暗影之中,但每一个阶段皆涌现出风格独特、观念鲜明的生态散文作家及其作品。伴随着生态散文的暗流涌动,“生态文学”的概念落定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显明的过程。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肩负着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的重任,而目前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不良观念悄然传播,干扰了高校学生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的树立。墨家思想内涵丰富,时代价值显著,凝聚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道德规范,其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博大深沉,对高校学生具有指引意义。墨家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一方面深度挖掘墨家思想的精髓要义与时代内涵,另一方面积极寻求高效的思政教育方法,使墨家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从而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民国初年出现了一股公共卫生建设思潮。它是有识之士对于清末中国防疫体制落后、国民缺乏公共卫生意识的反思与总结,其与同时代的国民建设理论相呼应,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建设言论。相关言论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推动着民国初年的公共卫生建设。从反思、启蒙、实践等维度,围绕着公共卫生观念与近代国民观念的内在联系、近代社会函须建设的公共卫生内容,以及公共卫生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开展与推进展开讨论,揭示出公共卫生建设与近代国家建设相向而行的发展理路。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文化软实力》
摘要: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淡化、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五形态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规律的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应因过分强调某个国家历史的特殊性,而怀疑马克思主义阐明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坚持“五形态说”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历史实际出发,科学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并根据历史实际,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防范错误思潮的蔓延。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论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导论》以跨文化、跨学科的视野与方法,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置于文明—文化史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与阐发,并对文艺复兴产生之缘由、人文主义之内涵及其与中世纪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由此显现出该书在研究方法上的历史化创新路径、研究内容的全面性与丰富性以及历史观的辩证性。此外,书中对这一时期“人”的觉醒做出综合性阐释,凸显了人文主义文学之“人学”特质,体现了文学研究的人文深度。总体而言,该书作为沟通西方文学、文明研究的“古典”与“现代”之桥梁,为我国文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文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力支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摘要」“预制朋友圈”是当代青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上通过精心策划和展示理想化生活的一种非真实的社交模式,虽然满足了青年形象管理和社交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通过分析“预制朋友圈”的成因,探讨其对新时代青年社交的负面影响,包括个体异化、虚假意识的形成以及社交关系的商品化等。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青年对外在形象和社会认可的依赖,而且削弱了他们对真实自我与内在价值的关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包括加强媒体素养教育、优化社交媒体平台设计、倡导多元化成功标准等多种应对“预制朋友圈”消极影响的策略,旨在引导青年群体理性使用社交媒体,增强自我认知和对真实社交的追求,从而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交生态与正确的“三观”。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成都祠堂街被称为“天府文化现代化的起点”,是一条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街道。这里既是成都新文化思想的传播中心,又是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本文从史实出发,以民国时期发生在这里的美术展览活动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这些展览活动与近代几次重要的艺术思潮在成都的传播之间的关联,如社会美育与平民艺术、西学东渐与现实主义、民族认同与文化图存等,体现出祠堂街美术展览在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之间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