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需均衡视角下江苏省0~3岁婴幼儿服务发展研究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为0~3岁婴幼儿提供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是我国生育配套支持的重要内容。基于江苏婴幼儿家长托育服务使用现状及需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婴幼儿家庭托育服务需求较高,但实际利用率较低;家庭在选择托育机构时最关注地理位置,对公办托育机构需求大;当前托育服务费用函需优化;托育服务供需相互影响,供给难以满足需求。此外,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托育服务使用情况对托育需求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女性、家中长辈和有再生育意愿者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更高。建议应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多方协作,合理布局托育机构,提升托育服务能力;同时,发展“托幼融合”“保教结合”的普惠托育服务模式,提高托育服务利用率。

  • 服务的模式、法理阐释与建构转型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根据法律调控路径的不同,可以将托育服务分为私人托育与公共托育两种模式。跨越公私界限的托育服务有赖于国家积极参与,相较于私人托育模式,公共托育模式能更好彰显和促进国家对婴幼儿的照护义务。建构公共托育模式,是国家通过角色转变进而消除弱势主体脆弱性的重要体现,对家国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托育服务体系的转型需要在回应型国家框架下,建构基于家庭需求的家国关系,充分发挥托育服务应具有的专业性、平等性与自主性等特征,切实提升托育水平。

  • 儿童照料费用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自我国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长期低于男性劳动参与率。受传统家庭劳动分工的影响,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因而与儿童照料相关的成本负担通常会对女性劳动供给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我国进行托育制度改革后,公共托育体系的瓦解抬高了儿童托育服务的价格。目前,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持续下降与儿童照料费用的不断增加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观察,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1991~2015年九期调查数据,创新性地利用了社区0~6岁儿童托幼机构的托儿费支出这一指标,综合使用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儿童照料费用对我国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照料费用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儿童照料费用的增加对于城镇、受教育程度较低、30岁以下和中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稳健性分析表明,儿童照料费用的增加对男性劳动参与率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控制内生性后,儿童照料费用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负向影响显著增强。在生育政策完全放开的背景下,完善普惠托幼服务体系、健全女性就业保障制度和倡导男性共同承担育儿责任是提升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重要措施。

  • 新时代幼儿园开办托班的多元背景、现实阻碍与可能出路

    分类: 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2-09

    摘要:幼儿园开办托班是新时代托育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幼儿园开办托班的可能出路,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幼儿园开办托班的多元背景和现实阻碍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幼儿园开办托班的行为主要立足于国家政策法规的大力倡导,生养家庭的需求日益旺盛以及当前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同时,幼儿园开办托班确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设施环境不适、课程教材缺失等困境阻碍。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幼儿园开办托班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幼儿园托班教师培训、培养和专业标准存在不足;幼儿园开办托班的目标、规划和经费投入存在不足;幼儿园托班课程建设的理念、管理和高位引领存在不足。为促进幼儿园托班的有效开办,建议加强托班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做好托班设施环境改造,开展托班课程建设改革。

  • 近五年我国机构质量管理政策的研究——基于40余项省域政策文本的NVivo分析

    分类: 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2-20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大力发展托育机构,是应对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实现优生优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把握我国托育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现运用NVivo12Plus质性分析软件对近五年我国地方政府颁布的40余项托育机构质量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编码和分析,研究发现:现行托育机构质量管理政策制度完善,但缺乏操作性;政策内容丰富,但缺乏专项性;政策主体多元,但权责不清晰。未来可以从落实托育机构质量管理政策制度的可行性、探寻托育机构质量管理政策内容的本土性、加强托育机构质量管理政策主体的协同性三方面来完善托育机构质量管理相关政策。

  • 协同治理视域下普惠服务多元供给路径探析

    分类: 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协同治理理论倡导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引入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多个组织,进行跨组织机构的整合提供多样化服务,这一理念与“增加生育政策包容性”“普惠托育服务扩容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通过协同治理视角分析南京市托育服务的多元供给路径后发现,托育服务呈现出社区嵌入式、幼儿园下延式、育幼合作式、协作联盟式等多种形式。但是也存在着托育服务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多元主体协作关系有待理顺、托育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促进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多元协同供给的整合发展路径,可以通过完善托育服务政策体系、理顺多元托育主体协同关系、有效提升托育资源使用和配置效率的方式实现。

  • 省级政府推进婴幼儿服务的政策逻辑及其启示———基于省级政策文本的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摘要:婴幼儿托育服务作为生育支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 往的基础,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 围绕我国 30 个省级政府出台的婴幼儿托育服务政 策文本,通过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构建政策理念、政策目标、能力建设型工具、环境支撑型工具、 激励型工具的分析框架。 研究发现:思想引领与需求导向是婴幼儿托育服务建设的起点,政策工具 是婴幼儿托育服务建设的抓手,其中能力建设型工具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叠加环境支撑型 工具和激励型工具,共同促进高质量托育服务体系目标的实现。 据此,省级政府可通过秉持科学理 念,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方向性;完善政策目标,增强政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强 化托育执行保障,促进政策的有效落地。

  • 婴幼儿服务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提高女性劳动供给是激发劳动力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而婴幼儿托育服务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贝克尔的家庭时间分配理论,并结合既往的研究成果,将劳动供给质量即小时工资率纳入女性劳动供给分析框架,丰富了女性劳动供给的研究维度。文章根据2019年的实地调查数据,主要研究了婴幼儿托育服务对女性劳动参与、劳动供给数量和劳动供给质量的影响效用与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女性劳动供给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机构托育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增加女性整体的劳动供给数量,同时提升劳动供给的质量。稳健性检验表明,相比于机构托育服务,保姆或月嫂照护孩子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还发现,婴幼儿托育服务对生育一个孩子、年龄在20~30岁以及体制外的女性劳动供给产生了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机构托育服务在促进女性劳动供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基于此,构建普惠、倾斜于部分群体、性别平衡的托育服务体系与家庭生育支持体系,有助于缓解托育服务的供需矛盾,改善青年女性的孩子照护责任对其劳动供给的挤出状况,建立生育、孩子照护友好的劳动环境,来促进女性劳动供给的增加,最终提升整体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活力,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可及性视角下我国普惠服务的供需匹配及路径优化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持续释放,积极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关键期。通过引入可及性视角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普惠托育服务在供需匹配上面临五大困境,分别为供给与需求失衡,托育服务“欠供”;供给分布不均衡,托育服务“难达”;收费高于预期,托育服务“价高”;缺乏整合型信息平台,服务信息“受阻”;托育人才队伍薄弱,服务质量“欠佳”。此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标准规范不完善、配套支持不足、监管缺乏力度的短板。因此,可以基于可及性的五个维度来进一步优化托育服务的供需匹配,分别为:以托幼一体及民办公助为发展导向来提升服务可用性;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三方的成本分摊机制来加强家庭可负担性;以社区为载体形成“十五分钟”托育服务圈来提高服务可达性;推进育儿的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来提升服务的可接受性;通过激励保障和监督约束双管齐下来增强可适应性。

  • 中国台湾地区0~2岁机构服务可负担性及其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中国台湾地区生育意愿长期低迷,对可负担的托育服务的需求普遍而迫切,但有关服务可负担性的测量及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的讨论尚不充分。基于中国台湾地区“妇女婚育与就业调查”(WMFES)数据,构建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性指标,分析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达成情况及个体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能力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台湾地区育龄女性中仅15.36%有(继续)生育意愿,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达成比例约为两成;可负担政策目标设为15%时,达成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对女性继续生育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女性与配偶个人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能力每提升1个单位,女性拥有继续生育意愿的概率分别提高51.02%和15.23%。上述实证结果和台湾地区的实践经验为祖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托育服务定价制度和落实定价监督与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 《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戳中了哪些痛点,还有哪些盲点

    分类: 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1-17

    摘要:《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 稿 )》 (以下简称《草案》)发布之后,业界反响热烈。 《草案》指出,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应当以政府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那 么 ,政府如何投 入 , 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比例在同级教育经费中占多大才是合理的比例?营利性民办园和非营利性民办园以怎样的方式发展?幼小衔接进入学前教育法,如何落地? 0~3岁托育能否进入学前教育法?等等问题,引起业界热切关注。访谈者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完善学前教育立法,科学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发表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