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植物谱录的者身份与知识来源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宋代植物谱录的作者大多出身士人阶层,主要通过培植、观赏、宦游以及读书等几种方式获取植物知识。儒学“格物致知”的思潮启发了士人创作植物谱录的兴趣,他们一方面注重所记录植物知识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阐释草木之理以达到“穷理”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花工这一群体在植物知识的更新演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他们和士人“穷理”的目标不相关,最终使得这些植物知识真正的创造者反而隐匿于文本中,借由对植物谱录作者及其知识来源的考察,可还原宋代植物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方式,进而从知识社会史的视角观照社会思潮对于植物知识书写的影响。

  • 狂者与乐教:《论语》“侍坐”章曾皙鼓瑟之教化哲学及启示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摘要:《论语》“侍坐”章在记录曾皙所言之志之前,特别增加了“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和“异乎三子者之撰”两句描写。看似客观无奇,实则不留痕迹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与现实场景,是把握曾皙之志之真义以及全章主旨的重要节点。其中关于“希”“铿”“撰”三字的训释古来异义良多,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较为合理地解读如下:“希”是对鼓瑟之弦音渐弱的描写;“铿”是因瑟与桌几骤然碰撞而产生的声响,又因琴体共鸣而余音袅袅;“撰”应为“僎”与“譔”的统一,前者指子路、冉有已然“能之”而专“具”的“才”干,后者为公西华虽未全然掌握但表现为“愿学”而受于孔子的礼乐之“专教”。进而可知,曾皙所谓“异乎三子者”,与其说是仅仅在做价值高下之对比,毋宁说是在直陈所言之志的属性之不同。亦即曾皙之志是辅天子行雩祭之礼而事天、平天下,而前三子则偏居、固着于治天下之内的具体一隅,是整体与部分的“异乎”。正是这样一种运用诗性的话语所阐扬的非为“小相”而志在“大相”的孔门形下施政理想最高阶,才是引发孔子“喟然与点”之“叹”的形上思考之中介。据此而言,曾皙在“侍坐”章中的行状与言辞,被刻画得潇洒且自信,是一种既非过谦亦绝无自负的直抒胸臆的“鲁之狂士”之气象。

  • 论《监察法学》的基本范畴与框架构造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8-22

    摘要:监察法学作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具有“一体两面”的基本特征,既是纪检监察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学科的核心范畴为: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其学科价值范畴为:支撑构建反腐败法律法规体系,指导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推动纪检监察与法学学科融创发展,培养纪检监察法治专业人才;其学科体系范畴为:监察法学之下的监察法理学、监察法史学、比较监察法学、专门监察法学等四个子学科。其学科教材的编撰,应当秉持以监察法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监察法组织制度、监察法程序制度、监察法履职规范、监察法实施保障为主干的系统逻辑来架构。

  • 冰山理论下的“自小说”:海明威 《一天的等待》中的潜文本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7-09

    摘要: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常常被误解、忽视、低估,游离于其代表作之外。实际上,这篇小说是作家根据个人生活经历的自我虚构,不过他把传记性内容隐藏得太深,以至于掩盖了小说的纪实性,造成了读者的误读,遮蔽了小说的深刻内涵与价值。现有的研究还忽略了与小说情节发展并行的“隐性进程”,忽视了异化的家庭关系、疾病与恐惧的记忆等潜文本。《一天的等待》虚实融合地记录了作家的生活片段,表征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是对他自己的“冰山理论”的最好诠释,是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 

  • 建文朝《明太祖实录》初修本钩沉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1-06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建文元年(1399 年)正月,朱允炆下令编撰洪武朝国史,在董伦、王景彰的主持下,以朝廷案牍为据,兼及地方文献,制定凡例、篡拟文稿,历时三年而成书,贮于古今通籍库,即是《明太祖实录》初修本。其修于建文时,直书靖难事,对燕王不臣多有揭露,成祖即位后遭解缙焚毁。

  • 法国当代“自文学”双重叙事的两种形态及其意义: 以《W或童年的回忆》(1975)和《童年》(1983)为中心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9-19

    摘要:20世纪下半叶以来,法国文学界“以虚构书写真实”的“自撰小说”(autofiction)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重要的发展,对传统的自传叙事提出挑战。以乔治·佩雷克的《W或童年的回忆》(1975)和娜塔丽·萨罗特的《童年》(1983)两个“自撰”文本为中心,结合1960-80年代法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可以探究这一新变的具体形态特征与意义。两部作品都采用“双重书写”结构,以碎片、跳跃的叙事形式呈现个体微观的“小叙事”;在怀疑和断裂中打破虚构与真实的边界,进而实现“不可言说”之物的表达与探知后现代社会的独特情绪感知的目标。但它们同时也存在显著差别:两种书写肇源于不同的心理动力,致使它们在言说意图和主题表达上存在重大差异,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后现代“自撰”的书写形态:或以虚构序列指涉集体历史在个人伤痛中的朦胧阴影,或以独白对话引向外界“向性”所引发的内在活动和自我分裂。由此对其叙事特征与主题思想进行细致剖析,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一当代法国文学的重要文类及同时期法国文化的认知。

  • 区域金融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着主体功能和撰取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主体功能作用通过甄别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等促进技术创新;撰取则是金融部门瓜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这对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主要体现了金融的主体功能能力,金融机构的微观盈利能力则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撰取能力;金融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金融系统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包容性,金融机构撰取能力的提高对低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则会使金融系统倾向于支持低风险技术创新。另外,东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金融资源,但金融部门市场势力也更强大,对实体经济的撰取能力也更强;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稀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主体功能能力仍处在边际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应着重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提高金融系统的主体功能能力;东部地区则应强调市场改革,适当削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抑制其撰取能力。

  • 中小学书页笔记的弼学属性、抄策略及养成价值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中小学教师辅导学生撰抄书页笔记自主修业,应以主体间性教育哲学等理论为支撑,遵循整齐、精要、便捷、有用、趋新的原则,从注音释义、分层划界、设问标疑、订谬补缺、举要探精、发感作评、增材添料等7个方面帮助学生切实掌握书页笔记操作技法,令其助读促写、弼学益修的功效得到最大发挥;同时,还要虑及“双减”及后疫情带来的利害影响,让“立德树人”这一新时代教育精魂始终统摄其上,引导和教育学生不负少小年华,紧抓细小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及日常行为习惯,坚拒文字书写之“脏乱”,力戒纸笔使用之靡费,远离处事接物之怠惰粗疏,从而实现学业修习与其习惯养成及心性涵育的一体统合、和谐共生。